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寺庙里的义工

来源:作者:李道华时间:2013-08-28热度:0

    朋友梅梅在成都一座著名寺庙里当义工。一日接其电话,应邀前去探望。
    朋友在寺庙当义工已有两年,属不定时义工,来去比较自由。在寺庙做工期间,寺庙免费提供一日三餐和住宿,不给工钱。朋友称,权当自己找了一个休闲之地,既消磨了时间,又节约一笔住宿伙食费,何不乐哉。其他香客如果要在寺庙里吃住,20元一天,这在当今物价不断高涨的社会里,倒不失为一种节约之道。
    寺庙建在距成都63公里,海拔1100米崇州市街子古镇旁的凤栖山上,名叫光严禅院,是一座建于晋代有上千年历史的皇家寺庙,原名常乐寺。据记载,明朝永乐年间,为避 “乐”字之讳,蜀献王朱椿奏请敕赐寺名“光严禅院”,俗称“古寺”,并赐《洪武南藏》一套。古寺还赦赐有皇帝的半副銮驾,一对“皇锅”(又名千僧锅),一幅“龙凤旗”,被誉为御赐极品三宝。寺庙大门上至今悬挂的“光严禅寺”匾额,则是康熙皇帝特地为寺庙御题。寺庙还是明太祖朱元璋幺叔悟空禅师出家和圆寂的地方,也是明惠帝朱允炆落难之地。有这些宝贵历史文物和人文历史,寺庙自然成为省市重点文物?;さノ?。除初一十五香客较多外,平时也还有不少游客来此拜佛烧香。
    寺庙所处地理位置也很好,背靠凤栖山,正对山谷出口,远处则是宽广的川西平原。曾隐居于街子古镇的唐朝诗人唐求在《题常乐寺》中写道:“桂冷香闻十里间,殿台浑不似人寰。日斜回首江头望,一片晴云在后山?!?#160;时任蜀州(今崇州市)通判之职的宋朝诗人陆游游览寺庙后,也留下赞美诗篇:“晓入翠围寺,拥门千万峰。山空鸟自鸣,林茂鹿相从。袅袅风中过,昏昏云外钟。将归兴未尽,清啸倚长松?!?#160;         
    来到寺庙,朋友先带我们参观了她的工作之地,她的工作岗位在寺庙的大雄宝殿,还有另两位义工是年过六旬的大姐,主要工作就是收往来香客捐献的香火钱。一长排粉红色的莲花灯摆放在大雄宝殿门前,凡捐香火钱的香客,会为他燃一盏莲花灯。此时,一名女香客正在一位大姐的协助下,往灯里添油点灯,另一位大姐则坐在一张书桌前,手握毛笔在捐献簿上写着香客的姓名和捐献金额。前后寺庙转了一圈,寺庙上下几个殿均有义工在工作,却少见和尚的身影。
    寺庙免费提供给每个义工的是一间普通的木板房,大约四平方米左右,一床一桌,将房间基本填满。房子空间不高,一盏白炽灯悬吊在屋子中间。一缕阳光从一个不大的花格子木窗上透进房里,照在床上。房间虽简陋但整洁。与城里人过去住的老式平房有些相似,床上的被褥由庙里提供,也可自备,倒也洁净。
    入庙随佛,义工们见面招呼都是双手合十,阿弥陀佛,似乎少了些世俗寒喧,沾了点佛家风范。见到一个20来岁的年轻女子,面带微笑双手合十招呼我们,还礼之后好奇打听,方知女青年是成都一大学在读学生,家在河北,也是寺庙里的义工。据说女孩经常到寺庙来住,她说寺庙里有利于她静心学习,换换环境可以发散思维,还能节约一笔生活开支。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在寺庙里当义工是比较轻松的,除要遵守庙里的各种规章制度外,早上6点起床,打扫一下寺院内的清洁卫生,剩余时间可跟师父们一起到庙堂里去念佛经。早饭后,8点钟准时到寺庙安排的一座座大殿门前去上班。吃过晚饭,如有兴趣,仍可继续到佛堂去诵经,直到晚上9点熄灯睡觉。
    朋友告诉我们,让她不习惯的是,房间里没有电视、电话和网络,要看电视和上网,只有到寺庙外去看,与外界联系全靠手机。单调乏味的寺庙生活虽有时会让人感到寂寞与空虚,但寺庙生活地恬淡清幽对于长久生活在繁杂都市里的人们来说,这里确是一个扫去烦恼,难得的清静之地。
    虽是初夏时节,但寺庙里并不炎热。艳阳透过寺庙里的层层树木叶丛,执著地把一点点光线洒落在房顶和地上,山风吹来,树木摇曳,阵阵香烟升起、盘旋在寺庙的上空,青山、绿树、红墙、香烟,自然构成了一幅绝佳的水墨山水图。
    寺庙里有10多个和尚,偌大的寺庙只有这点和尚是不够的,所以,一些日常的勤杂事物诸如煮饭、买菜、购物、清洁卫生等等都由义工来帮忙打理。难怪每个寺庙里都有居士和普通人在服务。这和现今社会上的青年志愿者有相似之处。前者面向全社会民众,后者服务来庙香客。朋友讲,寺庙里的和尚都有一份工资,是按照他的职务级别来发放的,工资最低的和尚月收入也有1000多元。许多寺庙里的住持还有专车,和尚人手一部手机已是平常之事。此言让我惊讶之余,蓦然想起在大邑鹤鸣山老道观看见一位年轻道姑用苹果电脑上网;在路上看到一老和尚打手机;在双流某寺看住持开奥迪汽车;记起道观食堂门前贴着一张招聘长期义工和短期义工的告示。看来,寺庙也在与时俱进,与我们以前记忆中的青灯古卷、暮鼓晨钟的寺庙已经有很大区别。寺庙也已懂得在发展经济搞创收时采用了目前最佳策略——双赢之道。再看前几天报上刊登的一则消息:浙江天台山慈恩寺招收200名短期“出家人”,消息一出,引来众多有心向佛的学生、老板、公司职员和自由职业者报名。而河南嵩山少林寺则是更早吃螃蟹:举办旅游观光性质的专业武术演出;开办武术学校,面向全世界招收武术学员,实现名利双收。寺庙里的各种生财之术也就不足为奇了。
    寺庙对义工的管理非??硭桑拔蚁胱呤?,就跟庙里管事说一声就行了,要想吃肉,就在寺庙外买回来,在屋里悄悄煮来吃,只是不能当着其他人的面吃而已”,朋友有些自豪地说。我佛慈悲,不苛责、不求同、不固执,居士们不能长期素食也都由她们自己------
    作寺庙里的义工真好。好在有个不花钱就有吃有住的地方,想想城里常见那些四处乞讨为生的人,寺庙不失为一个好去处,但却鲜见这些人选择住进寺庙作义工,看来乞讨者也未必只是为三顿饭和夜宿之处而奔波。其实,现在到寺庙里当义工者,主要以35岁以上至60,70岁有心向佛的妇女为主。著名歌星李娜不作义工,直接出家修行是个例外。而我们熟悉的大众笑星李伯清也不当义工,干脆剃度出家进入佛门,但几月之后又重返民间舞台,出现在百姓视野里,继续说他的散打评书。
    我想,我是可以去寺庙当义工的。待退休以后,我或许会选择到一个寺庙里去住一段时间,每日里晨钟暮鼓,近禅询道,读读书写写字,所谓修生养性于宗教禅林岂不也算人生一大乐事。
    在寺庙里当义工,是百态百味人生的一种选择,一种追求,一种向往,一种乐趣,也许是人生某一个时段的某一种幸福。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疯狂的房价

下一篇: 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