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逝的号声
来源:作者:爽歌时间:2014-01-14热度:0次
小时候,在我们村庄五里开外的地方驻着一支部队,部队周边的村民和“当兵的”一样,每天按着军号声——起床、劳作、休息。那时候,军号声也成了小伙伴们上学的“闹钟”。
有时清晨,号声响过,不见房里动静,爸妈就会冲着我们的小名喊:“号都吹半天了,还不起床,会迟到的!”
就这样,每天清晨,清亮的军号声划破黎明的寂静,给部队和驻地村民带来一天的辛苦的操练和劳作,也催促着读书郎追逐梦想的脚步;每天晚上,听着舒缓、悠扬的军号声,喧闹的军营和村庄逐渐沉静,劳碌一天的人们渐入梦乡,挑灯夜战的读书郎,知道也该休息了...
那是一个崇拜军人的年代,听说要放“打仗的”电影,小伙伴们不辞辛苦跑上几里路去观看;谁要是弄到一套军衣军帽,大家都会试着穿抢着戴;那家有个人当兵或提了干部,那真是“一人当兵,全家光荣”了。
因为离部队近,偶尔也能遇到“解放军叔叔”,亲眼看到他们训练、生活,因而从小在心底埋下了投身部队生活的种子...
高中毕业后,梦想成真,我顺利当了兵,成为一名陆军战士。每天,清晨听着起床号和班长的催促哨声集合站队、跑步出操;中午听着下课号收拾训练器材、列队返营;下午又听着上课号、喊着番号,开始列队训练;吃过晚饭,还要带着训练的疲劳甚至伤痛进行强化训练,只到息灯预备号响过,才开始洗整。息灯号响过是必须关灯的,但这还没完,大多时候还得被班长逼着“开小灶”,做上三十、五十个俯卧撑、仰卧起坐什么的...就这样,每天疲劳却睡得香甜。
过了一年多的战士生活后,我顺利考入了军校,成为一名军校学员。军校的训练生活并不象以前想象的那么浪漫,更不象电影电视里描述的那样丰富多彩。号声就是命令。每天早中晚,号声、哨声总让人的神经绷得紧紧的,经常连上厕所的时间也没有。特别是刚入校的日子,起床号响起,学员们个个冲着下楼集合,看谁最先到场,看谁喊的番号声最响亮;息灯号过后,看谁最先铺好被子。在军校,什么都在比,比体能,比作风,比训练,比学习,比毅力...让你时时刻刻、方方面面不得懈怠。
好在我们是农村长大的孩子,生长在那个艰苦年代,训练再紧张、生活再艰苦、管理再严格,我们都承受了...按照教员讲的,“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实现从一名战士到一名学员,从一名学员到一名合格军官的转变!”
听着军号声,我从一个无知孩童,长大成一名立志从军卫国的热血青年;从一名年轻战士,成长为一名共和国的军官。我们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军营,虽然岁月峥嵘、生活艰辛,但也无怨无悔。因为在那里,我们锤炼了毅志品质,提升了能力素质,获得了成长进步,收获了一段美好而难忘的人生经历...
可以说,没有部队艰苦生活的磨砺,就没有我们个人的今天;没有一代接一代军人的接力坚守,也没有稳固的国防和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
时光飞逝,岁月匆惚。军号声已永远离我们而去。前些年,为了避免扰民,我军从驻港、驻澳部队开始,取消了用高音喇叭播放作息号声的传统做法。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人民军队现代化的体现。
离开部队几年了,每天清晨醒来,那熟悉的号声仿佛总在脑际响声...因为那号声已铭刻记忆、融入血液。
或许今生与“土”有缘,在部队守卫疆土,到地方又分配在国土部门工作,军人的历练和传承让我不负守土之责,当好“国土卫士”。
几番风雨,几度春秋。号声永逝,却留下了永不消逝的军旅情怀!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