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再读君书泪潸然

来源:作者:吴文峰时间:2014-01-16热度:0

再读君书泪潸然
——悼念朋友赵洪文先生

  写下洪文两字,已经泪湿眼帘。
                 
  洪文啊,只差23个多小时,你就没能挺住,没能跨过2014年。你匆匆的走了,像天马行空,在2013年12月31日的凌晨。那个时候,我刚刚进入梦乡。在梦中,你来和我告别,红扑扑的脸庞有些消瘦,喜滋滋的表情一如平常,好像是在报社的老办公室里吧,好像知道你要出很远很远的门,我们使劲的握手。和每一次去医院看你一样,道一声保重,再道一声保重!
                 
  时光真是个无情的家伙。洪文,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吗?好像是1988年的深秋,那一年,你从山东地质学校地质8503班毕业,重新回到山东省地矿局物化探勘查大队。在这之前,我从1987年第1期《华东地质青年》杂志上的《地质青年群像素描》一文中看到了关于你喜欢科学史,爱好体育、文艺,喜欢“弹吉他、唱歌、朗诵”等介绍,我记住了你的名字。你说“我喜欢科学史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想了解科学家们成功的道路。我希望自己能够按照兴趣发展。我觉得自己的性格是内向的……我感到,青年人中那种纯洁、美好的友情仍然是普遍存在的,我为此感到欣慰!”。当时,我就在物化探大队上班,只不过是在野外,在济南东郊一个叫郭店的地方。有一天,我到大队部办事。完了后,来到队办公室。文友高广超在这里当秘书,再次提起你,他说你毕业了,好像就在楼上的内部招待所里住着。我捷足先登,推开了三楼西南角的那扇门。房间里,八九张床,有的还挂着蚊帐。说是内部招待所,其实就是一间房,为的是方便野外职工进城小住。这个时候,已成了新毕业的大中专生的临时宿舍了。
                 
  我问,赵洪文同志在吗?
                 
 ?。ㄒ唬?BR>                 
  那个时候,我们物化探队三分队团支部有一个“绿野文学社”,不定期编印一本油印的小册子《山水情》。旨在“活跃生活,陶冶情操”,打出的旗号是“在山野竖起文学的钻塔,开拓地质生活的宝藏”。作为宣传委员,我负责征集稿件、联络作者,“招兵买马”。那个时候的“文青”,很受尊重,上上下下都很支持。1987年秋天,当时的《山东地质报》刊登了一封编辑部致绿野文学社的信,并刊登了几位社员的作品,在系统内小有轰动。知道赵洪文爱好文艺,我们一直想拉他“入伙儿”。
                 
  赵洪文同志在吗?我又说了一遍。
                 
  很快,一个脸面并不光滑、头发并不茂密,眼眯缝、牙有缝的人,从蚊帐里钻出来,手里好像还捧着一本书。紧跟着走上来的高广超说,这就是洪文。
                 
  简单的寒暄之后,我开门见山,向他介绍起绿野文学社,好像还请广超下楼到办公室里取来最新的一期《山水情》给他。或许是骨子里有共同的爱好,再加上都是惠民地区的老乡,因此聊起来非常亲切。我向他约稿,他略带羞涩地说,能行吗?试试吧!
                 
  时间不长,赵洪文也分到了郭店,在二分队。我们无话不谈,只要住在那里,下班后我都会端着从食堂打出的晚饭,到他的住处边吃边聊,有时还喝点小酒,经常说着说着就过了半夜。当时,还有几位情投意合的朋友。临回去睡觉的时候,他总爱问一句:明晚继续聊吧!从那时起,赵洪文开始了文学创作。保存下来的1989年第1期《山水情》上,有他写的一篇小小说《老怪》:老怪并不老,才四十来岁,只是脸上褶皱纵横,像受过强烈挤压的地层。他竹竿般细长的个子,背有些弯,似被无形的重物压着,走起路来显得很沉重……。作品不足800字,描写了采样工老怪因偶然和一个副局长握手,被调回机关临时改变命运的故事,读来令人心酸、无奈。随后,他开始了“地质家族人物志”系列创作,第一篇叫《砍儿爷》,第二篇好像是《麻姐》吧,都是些地质队的小人物,仔细想想,似乎带有某个同事甚至他自己的影子。第二年春天,赵洪文去了胶东搞金矿普查,一走就是三个多月。这年盛夏,他从野外回来。一天中午,办公楼前的梧桐树下,出现了一个戴眼镜、文绉绉的小伙子。上楼一打听,原来是地震分队刘师傅的儿子。我下班后要坐班车回市里,便找到洪文,请他晚上找小伙子聊聊,欢迎他加入绿野。那晚,他们聊得很投机,从此成了朋友,成了一生一世的朋友。后来,小刘成了作家,成了全省知名作家,成了我们共同的朋友。
                 
  那年冬天,我和赵洪文到郭店街上,花120元(几乎相当于半个多月的工资),抬回了一张写字台。以前他总是趴在床板上写,现在可以正襟危坐了,包括为《山水情》刻蜡板,因此他很兴奋。如同战士有了战场。这一年,他写的短篇小说《无奈夕阳》被《胶东文学》刊发,是我们文学社当年最大的亮点。同时,这一年,他在学校里搞的发明《带光源的放大镜》和《一种自动清洁磁头的录音磁带》获得了国家专利,专利号分别是CN2034700和CN2047827.具体内容,网上能搜到。放大镜的介绍是:“该装置的特点是在放大镜的一侧装有一个由干电池供电的聚光灯。当利用该放大镜在暗处观察物体时,接通电源开关,聚光灯便提供足够的亮度,照在被观察物上,从而观察者可得到清淅的物体表面现象?!闭庑┓⒚?,现在看来很简单,罗盘、锤子、放大镜,是地质工作的老三样,赵洪文干一行、爱一行,从方便地质队员夜晚使用放大镜考虑,太细心了。
                 
 ?。ǘ?BR>                 
  因为能写东西,1990年6月,赵洪文从物化探队调到了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从事宣传工作。当时,我和广超在泰安参加《中国地质矿产报》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只有短短的半月时间,回来后去敲他房间的门,已经人去屋空了。怀着不舍,我写了一篇稿子,题目好像是《祝福梦然》刊登在《山水情》上。梦然是赵洪文的笔名,后来好像还有“公干”等。之前,已在《山东地质矿产报》上用此笔名发表过《月夜》等散文。
                 
  洪文调走后,我们经常联系。他也没有忘记绿野文学社。1990年第4期《山水情》上刊登了他写的人物志之四《老拳》,后面的括弧里就写到:这是梦然同志调离物探队后寄回的头一篇作品,我们祝愿他从此生活、事业一帆风顺。人物志之七为《牛某》,刊登在1991年第5期《山水情》。这时,他早已借调到《山东地质矿产报》当编辑。在总站时,他也曾组织文学活动,并编印《地火》小报,还给我寄来了一张收藏(可惜,后来单位搬家,把文学社的所有稿件及物品都弄丢了)。这期间,洪文写了不少文学作品,《母亲》一文还被配发评论《发乎真情才会感知于人》一起刊出。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文贵真。唯真才美,才感人。这篇散文的最大特点就是求真:朴实真切的人物语言,不事雕琢的叙事风格以及信笔拈来的生活细节,无不浸透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切肤体验……。
                 
  1991年,绿野文学社创办及《山水情》创刊五周年之际,山东省地矿局宣传部、山东地质矿产报题词“耕耘绿野花地,育养文学新苗,眷恋山水之情,描绘地质人生!——愿绿野文学社提高发展,多出佳作,为繁荣地质文学做贡献!”就是赵洪文转来的。那年,他负责地质报“山泉”副刊的编辑工作,给绿野文学社社员编发了不少稿子。在“山泉”百期的时候,他负责邀请作家和部分文学青年座谈。当天,正好物化探队团委开会,请不下假,我听了一段后先告假离开,等回来时,会议已经结束了。我想表达对报社的感激、对编辑老师的感谢,一直没有能够,这是我当时最大的遗憾。和洪文说了,他说,多写点好作品就是最好的报答。后来,他整理出了座谈内容并见报,当时地矿局党委秘书、本报评论组成员王桂鹏说,百期《山泉》总的印象是落英缤纷、琳琅满目。主要功绩他总结了三个方面,一是发现和推出了一批青年作者及业余文学团体,二是发表了一批质量高、反响大的文学作品,三是扩大了社会影响。业余文学社团就是指的我们的绿野社。赵洪文负责“山泉”编辑,邀请到著名作家李心田、中国地质作协主席奚青为此题词,后又转辗请冰心老人写来“清冽山泉”。以后,他又爱上剧本创作,其中与小刘作家共同完成的电影剧本《永远的鸽子》刊登在1991年《影视文学》上。
                 
  再后来,赵洪文正式调到报社。他在地矿局的宿舍便成了我们时常聚会的场所。他喜欢买书。他喜欢新生事物,早早的就购买了一套音响设备,大家玩够了,就在他的房间里猜拳行令或翩翩起舞。更多的时候,他坐在沙发的一角,看书。临走的时候,总爱问一句,明晚,还还不来?
                 
 ?。ㄈ?BR>                 
  1993年,我们成了同事?!渡蕉刂士蟛ā芬酌犊笠档急ā?,他作为编辑部主任扛起大梁。那个时候,排版在地质印刷厂。先编稿、再画版,到印刷厂校对,经常忙到很晚很晚。全国各地通讯员来的稿子,有的干脆重写,大家忙的不亦乐乎。之前,报社的上一拨编辑提出了一个口号“在最美好的年华,干最美好的事业”,轮到我们了,也是这种想法和行动。既当编辑,又当记者,印出报纸来,还要自己往外装信封发出去,大家信心十足。
                 
  再后来,随着地质工作的不景气,地质报被重视的程度也是随之下滑。这期间,一直自称为“写字小匠”的赵洪文,有了一个大想法,他开始学习广告策划与设计,因此一边工作一边充电,还创办了“济南亿洋传播公司”,做挂图,编画册,办网站、出版《济南人手册》等,后来易名“复星传媒文化公司”。省国土资源厅成立之初的第一本图册就是他制作的。这期间,我们接触的相对少了,但每次见到他都是匆匆而行的身影,开始步行,以后开车。有时穿着中式裤褂,有时穿的西装革履,总而言之,红光满面、春风得意……,文学作品却极少见到了。
                 
  2010年初,赵洪文回到报社。这时报纸已易名为《国土资源导报》多年。那年春天,我俩一起出发去沂蒙山区的平邑归来庄金矿采访,顺路到蒙阴钻石国家矿山地质公园一游。一路谈了很多很多。归来吧,归来吆,大将归来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爱好文学、精通策划出版和营销工作的赵洪文,有许多的想法,包括退休后开始写小说。2011年夏天,赵洪文负责编印大型画册《鏖战旱魔众志成城——全国国土资源系统抗旱找水打井行动(山东旱区)纪实》,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与好评。2011秋天,报社启动易名八年来优秀新闻作品、优秀文学作品的结集出版工作。作为《脉动八年》的编辑,赵洪文负责优秀新闻作品的选校,我负责优秀文学作品的选校,那段时间,忙的也是不亦乐乎。书出来后,倍受读者喜爱。
                 
  这年冬天,他被报社派往临沂,采写费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寻明胜的事情。经过细致用心的采访,写出了近两万字的通讯《国土资源局长的好榜样——寻明胜》,引起普遍好评。其中,寻明胜知道自己的了绝症后,最后一次回家看望老母亲,爬上墙头为母亲摘南瓜的情节,被《大众日报》高级记者逄春阶老师读到后,经常作为典型的细节,在为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讲课时提到,且“每一次说起都有种想哭”的感觉。他说这才是好作品,是写一个好官最过的硬的细节。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很难说能对人民全心全意。这一年的年底,单位组织文艺演出,赵洪文被选中,穿起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和7个同事表演《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尽管这位老“阿哥”头顶毛发稀疏,但光滑白皙的脸上笑眯眯,喜庆的气氛和效果空前绝后。
                 
  这一年,他被聘为新闻宣传中心副主任,副科级。2012年9月,在单位的例行体检中,赵洪文查出了病情。10月份做了手术。后还时不时到报社里走走,看看版面,编编一版,撰写稿件。其中采写的《打造一流的“前沿哨所”》在全省专业报好新闻评选中获得三等奖。
                 
 ?。ㄋ模?BR>                 
  洪文,你真的走了!
                 
  在子夜时分,悄悄的走了!离着新年只有23个多小时。就差这一天,没能“年过半百”。
                 
  还记得23天前吗?12月7日,星期六。我去山东省立医院看你,当时你住在7楼,正在打针。你说化疗化了六个疗程,把手指甲都化酥了。当时,你夫人的同事前去探望,你嘱咐人家要爱惜身体,要好好活着。我把你2012年度获得全省专业报好新闻三等奖的100元奖金放到你的面前,你笑了笑,说,要想新闻获奖,就得用心。
                 
  那天,我的包里正好有一本高广超新出的书《歌唱或者朗诵》。我知道,你喜欢朗诵。2011年,省厅举行庆祝建党90周年歌咏大会,原先有一段开场白,你试着朗诵过,浑厚的男中音,很有味道。我问你见到过广超的这本书吗?你说还没有。我问你想听一段吗?你点了点头。随后,我从序言开始读了起来:……当年,我和广超兄就是以文相识的,并且成为一生的朋友。多年来,文学永远是我们共同的话题。遥想当年,地矿系统活跃着一大批喜爱文学的年轻人,尤其是物探院,文学氛围特别浓郁。他们还不定期地编辑一份油印的文学刊物,叫《山水情》,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歌颂地质队员,抒发对大自然、故土亲情的热爱和思念。那时候,我还不到二十岁,刚来济南不久,青涩得如同六月的苹果,茫然四顾,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干什么。就是在这时候,我有幸结识了几位热爱文学的老大哥,高广超便是其一。正是在他们的鼓励下,我写下了属于文学的第一行字。这段序言,就是刘作家写的,他在自己好几本著作的后记中都提到过山水情,还提到过你。读着读着,我看到你把眼睛望向窗外。我知道,透过窗户向北不远的那片楼群里,就有你的新居,在那里,应该放置了你好多的书。那天,我在你那里待了一个多小时,咱们聊了不少,包括事业发展、还有文学创作。中午饭,看到你一气吃了7个鲅鱼水饺,我真为你高兴。
                 
  半月后,12月23日上午,我和高广超及诗人陈忠先生到医院看你,那天是冬至后的第一天。听说你刚刚睡下,我们没有喊你。没想到,从此再也没有机会听到您的声音了!
                 
                 
                 
  刚才,我去了你家,看到灵堂已经摆好。桌子上,你在照片里抿嘴笑着,再也不顾照片外人的感受。年迈的父母在北屋里躺着,他们伤心至极。兄弟姊妹也是泪花闪闪。报社负责人说,三天前,单位给您申请了大病补助,当领导把2万元现金送到你的手上并告诉你时,你直用指甲掐他的手心,传达明了和感激之情。弟弟洪武说,两天前,你曾一下子抓住他的手,两行清泪慢慢的流了下来,你不知道自己的病情会这么快,你对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舍?。∥叶宰拍愕囊畔袢瞎?,也禁不住泪如泉涌……
                 
  上午,我因早早去济南东郊参加一个会议,没有到办公室。中午,得到您去世的消息,在匆匆赶回的路上,我想起了今夜你来告别的那个梦。我打电话给刘作家,他说他前一天夜里也梦到过你……。梦想,梦想,我们有过共同的梦。往后的日子里,我们只有在梦中相逢了。
                 
  回到家,我打开书橱,找出几期硕果仅存的《山水情》,读上面你书写的文字,往事历历在目,眼泪禁不住悄悄滑落。
                 
  打开电脑上的照片库,看到了2012年10月24日和报社同仁去医院看你时候的照片,那时你大病初愈,容光焕发,尽管身体还比较羸弱。我剪裁了一下,配了两句文字“洪水猛兽无情鲸吞复星梦,文章山斗再读君书泪潸然”算作挽联,发到了有关的文学QQ群里。懂行的人,看到“一路走好”的横批,就应该明白我的用意。这也是个藏头联,包含“洪文”及他的笔名“梦然”,我想通过这种形式,告诉那些认识洪文的人。
                 
  很快,一首《悼念赵洪文》的时就在山东省散文学会群里出现了:

我的震惊
喊不出声
犹如我的痛
灌满了铅的重


在那个开始变长的白天
我看见你在白色的床单上
缩成一团
在年末最后的那个夜晚
你闭上了眼
让元旦白成了花圈


你的微笑凋谢了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
我们感到了寒冷
虽然春天已经不远


我知道你心里有佛
你的乐和欢
都是一种参禅

悼念一个善良的人
只需双手合十
他的灵魂就会涅槃

                 
  悼念一个善良的人只需双手合十他的灵魂就会涅槃双手合十,悼念一个人。乐莫乐兮心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不觉不知,时钟已经从2013年跳到14年了。外面有鞭炮,噼里啪啦的响起来了。1314,网上说是一生一世的意思。洪文,为了共同的事业和爱好,我们走到了一起,你是我们一生一世的朋友。
  朋友,一路走好!
                 
                      2004年元旦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永逝的号声

下一篇: 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