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中的岁月
来源:作者:河南张国栋时间:2014-01-19热度:0次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而贴春联又是春节一项不可或缺的仪式,春联一贴,顿时就把把节日的气氛烘托出来了。而春联的内容,又因时代差异、地域差异、甚至书写者的文化差异而精彩纷呈。因而,每一个时代的社会信息都会在春联中得以体现。而这些林林总总的社会信息,又常?;嵋远嘀中问奖硐殖隼矗蚱淼?、或陈述、或诙谐、或戏谑,总能给人以别样的感受。
临近春节,信手拈来我所闻、所见的几幅春联,与大家共同体味一下个中滋味:
1、春联内容——上联:长长长长长长长 下联:长长长长长长长 横批:长长长长
时间: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地点:故里镇上;来历:儿时所闻。
听说这是镇上一个老学究为一个卖豆芽者写的春联。他一贴出,就引来了众多人的观看。有好事者问他:“你家对子写的啥,你知道吗?”他笑了笑说:“我不识字,不知道。反正是老学究写的,一定错不了!”好事者就告诉他:“你家的对子、横批都是一个‘长’字!”卖豆芽者一听就傻脸了,就去找老学究,后边还跟了一大群看热闹的。
老学究一看卖豆芽者来了,就逗他说:“你是来问对子的事吧?为给你写这幅对子,我可是费了好大的心思??!咋样,听我给你念念——
(chang)长(zhang)长(chang)长(zhang)长(chang)长(chang)长(zhang)
长(zhang)长(chang)长(zhang)长(chang)长(zhang),长(zhang)长(chang)
横批 长(zhang)长(chang)长(zhang)长(chang),也可以念成(chang)长(zhang) (chang)长(zhang)。这不是对你生意的最好祝愿吗?”
卖豆芽者一听乐了,忙给老学究鞠了一个躬,说:“提前给您老拜年了!”
在后来的日子里,这个怪异的对子一传十十传百地在我们那一带传开了,不少人都专门跑去观看,走时还顺便买些豆芽,这家店铺的生意一下子就兴旺起来了。
2、春联内容——上联:新年新节新气象 下联:旧鞋旧袜旧衣裳 横批:帽也不换
时间:上世纪60年代;地点:我们村里;来历:亲眼所见。
当时,每逢过年的前几天,各家各户都会拿着自家买的红纸,或到村小学让老师写对子,或到到生产队司务处让生产队会计写对子。对子的内容大都是由书写者拟定,但也有的人会自己拟定内容。
这幅对子就是我村一个略通文墨的社员自己拟定的。当他念出对子内容时,书写者面露难色,觉得写这样的内容不妥当(怕被牵连挨批斗)。这个“根正苗红”的社员也不愿意连累别人,就自己动手书写。
对子贴出后,恰逢一个驻队干部路过,就问这是谁写的,并表示这内容有些不妥。这个社员回答说是自己亲手写的,并把他的几个孩子都喊出来,指着他们的穿戴对那个驻队干部说:“你看,我编的贴切不贴切?你是不是觉得我一家的穿戴有损社会形象,准备给发新衣裳?”那个驻队干部嘴里说着“没啥、没啥”就急忙走开了。
3、春联内容——上联:早上稀汤午稀汤 下联:晚上稀汤映月亮 横批:稀溜咣当
时间:上世纪60年代;地点:我们村里;来历:亲眼所见。
这也是我村的一个社员自拟自写的春联,它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苦——冬、春两季,大多家庭连一顿像样的饭都吃不上,只能以稀汤充饥。对于这幅对子,社员们看了都觉得好,干部们看了也视而不见——当时,他们自己的生活也和社员差不多啊。对此,他们也无能为力——那是大环境使之然??!
4、春联内容——上联:十来亩地是粮仓 下联:千把只鸡为银行 横批:小康人家
时间:上世纪80年代;地点:我们村里;来历:亲眼所见。
上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联产责任制后,土地承包到户,怎么耕种全有农户自己做主,粮食产量一下子就上去了,十来亩地,麦秋两季可打两万多斤粮食,农民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窘迫的生活。在种好责任田的同时,还有不少农户养起了鸡子,三两间房子,养上千把只鸡,一年收入1万多元。刚从窘迫生活中走过来的农民,自然欢欣鼓舞,怡然自得之情溢于言表。这幅农民自编的对子,就是当时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这些春联,也许不合平仄,但它充满生活气息,准确地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不知要比那些动辄金、银、财、宝的空洞语言高明多少,所以它受到了群众的喜爱。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