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书香人生

来源:作者:宋宏建时间:2014-04-10热度:0

        寒冷、漫长的冬夜,沐浴更衣之后,慵懒地歪靠在床头,捧一书在手,且不说那“黄金屋”里是否潜藏着“颜如玉”的娇娃,单那轻轻翻动的书页,已如爱人的嘘嘘细喘,荷香一般温馨了沉沉夜色,静静的灯光。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见张潮《幽梦影》)?!币簿褪撬?,小时候追月,因为我总想象它是八月中秋的一块月饼,而那魂牵梦绕的甜香却总也遥望而不可及呀。长大了,再看蓝天上皎洁的明月,便觉暗香浮动,时常见那在广寒宫里寂寞的女子,驾起云朵翩翩落入我的梦境。如今我老了,只能步履蹒跚到楼下空地,或者拉把竹椅坐在晾台,眯眼对着一轮明镜,平心静气的,毫无杂念的,轻轻抚摸嫦娥那广袖善舞的纤弱身姿,慢慢梳理玉兔那雍容华贵的洁白丽质,静静谛听赳赳武夫的吴刚运斤成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叮咚叮咚砍伐着五百丈余的高大树木,摇落一天桂花的芬芳遍地生香……
   我以为,一个初出茅庐的青瓜蛋子,抑或钱囊羞涩的沧桑老人,他们没有“资本”周游列国,但只要有书可读,就算拥有了整个世界。因为书本不分男女老少,不拒富贵贫穷,你若真心待我,我便敞开胸襟给你。在这个世界里,没有攘攘红尘,没有世俗煎熬,有的只是一颗善良的心,托起默默无语的文字,一行行、一段段、一页页,蝌蚪一样畅游在池塘,种子一样撒播于原野。那蝌蚪,那种子,经了书香滋润,然后便潜滋暗长出摇曳多姿的人生。曾经无数次的体验,当我手捧书本陶醉之际,那“闻香下马”的冲动,那“缱绻情深”的默契,像极了春秋时期那个“听音能辨君子”的美好故事——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夜里闲坐,忽听宫外一辆马车由远及近飞驶而来。然至王宫门外,急促的马蹄声渐趋轻缓,显然是主人下车牵马步行,过宫门后又上车疾驰而去。这时卫灵公问坐车之人,南子说必定是蘧伯玉。并解释说,能在深夜里还遵循着过王宫门下车规矩的人,除了蘧伯玉这样不欺暗室的君子,还会是谁。卫灵公不信,第二天一查果然不差,不禁对温柔漂亮、且知人善任的夫人敬重有加……
   书色生香,能够嗅出纸张、油墨的味道,那是爱书人、读书人的癖好。据说有道行高深者,闻一闻纸上的文字,便知其内容高下。湖湘近代学者或曰“著名文妖”的叶德辉,虽因劣绅恶行和为农会写出“农运方兴稻粱菽麦黍稷一班杂种,会场扩大马牛羊鸡犬彘六畜满堂”的对联而被处死,然其对书籍版本达到匪夷所思的稔熟化境,以及作为近代藏书家对文化上的卓越贡献却无可非议。文载此人无需翻书,也不需眼观,只用鼻子闻闻,就能对书之优劣作出精准判断。然而千年书海,泛滥成灾,正如孔尚任在《桃花扇·逮社》中所述:“何物充栋汗车牛,混了书香铜臭。贾儒商秀,怕遇着秦皇大搜。”不过以愚所见,书之良莠未尝不可以香臭来分。而爱书之人的阅读,又何尝不是灵魂与文字的沟通与感应? 
   书香与铜臭, 有史以来,人们就有着截然不同褒贬和好恶。我不明白,古代那些爱书如命的读书人,为了防止蠹虫咬食书籍,是怎样把山野丛生的芸草夹在书中,让那缕缕飘散的香气逐渐沉淀为传家立业的“衣钵”,以及对文化审美与精神高贵的膜拜。也不明白,在卖官鬻爵风气盛行的东汉末年,为了出人头地的崔烈,是怎样打通关节以五百万钱买到司徒一职,却让他和儿子崔钧在闲谈之间,不经意地创造出了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铜臭”一词。但我知道,没有阅读的世界,没有对书的尊崇,肯定是一片不见绿色的荒漠。我还知道,金钱可以使人壮大,力量可以使人强大,而只有文化才能使人伟大!一个人如此,一个团队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同样如此!
   大凡至善至美的东西,都相对简单。一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孕育万物,却朴实无华,从不邀功争宠;一如金字塔、万里长城,虽属人类文明伟大的体现,却是由简单的石头、简单的砖块、简单的日子再简单不过的砌成。臧克家的诗歌《三代》只有三句:“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就这么简短的21字,便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三代人的形象,并折射出旧中国世世代代浸泡在黄土里之农民的“土地情结”,以及悲惨的生活和命运……
   细品人生,其实也十分简单。一如每天:太阳升起来,出门,是为了活着;太阳落山了,回家,是为了爱。在“活着”与“爱”之间,不需要蟒袍玉带,也无用笙歌楼台,不奢望绿蚁新酒,不幻想红袖添香,有一册在手,足矣。  
   至今还记得,1978年我考上大学,在课堂上听老师读一篇高考的作文范文,那开头(大意)是这样写的——鸡叫头遍,妻子便唤醒丈夫:“娃儿他爹,该起来温书了?!薄?br/>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