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许多人在年轻的时候大概都做过作家梦,那时候常常抄一些或背一些名著中佳词锦句,言谈话语中露出一两句,就觉得很有学问的样子;写的豆腐块小文章一旦见报,也兴奋好几天,还时不时地拿出来孤芳自赏一番。记得曾经在陇南一隅,我们几个爱好文学的男男女女,一月总要在自办的文学沙龙中聚上那么两次,畅谈、朗诵、研讨……可惜的是,由于知识积累不多底子浅薄,往往是眼高手低,绞尽脑汁写出的几篇小文压在箱底,久而久之志气全无,找个借口再不与文学为伍,便偃旗息鼓地干别的事去了。
好在那时的我坚持了下来,在阅读写作中,慢慢地悟出了一些道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个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最主要的是书读多了,人的心里就敞亮了,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思想深度有了新的拓展,勤于动脑,善于思考,自我完善,心地和谐等渐渐让心灵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这样,在读书写作里就会变得阳光大气,写出的东西就会充满正气,所反映的感想或者描绘的情节也就自然生动。于是,从每年发表几篇到几十篇,再到百余篇;从没想过获奖到获一两个小奖,再到获全国性的大奖,数十年的坚持成就了涅槃的过程,而读书写作的习惯日渐根深蒂固,你想甩掉它这辈子已经不可能了。
最近闲暇无事,便把2006年来的获奖证书翻看了一遍。经过统计,近十年里在全国、省市各类征文里获奖达50多次,其中一、二、三等奖竟有30多次。感慨之余,给文友们嘚瑟了一番,得到了不少的夸赞。记得比较深刻的有2006年,我的散文诗《爱的太阳》获得了甘肃省慈善总会“仁爱杯”征文特等奖。评委会早早叮嘱我,作者要在领奖那天亲自朗诵获奖作品。好在当过多年语
还是那一年,在西部商报“给天堂的一封信清明征文”中,我的散文诗《清明祭》获得征文一等奖,散文《相聚在父爱的远望里》获得了散文类头奖。这两篇文章寄托了我对父亲的思念,让我的感情有了慰藉。我感觉父亲在天堂看到这一幕幕情景,也会为此而高兴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写作热情愈来愈高。在2006年至2013年里,接连获得了不少奖项。散文《再叹渭水》获“故乡的河”全国有奖征文中获一等奖,《槐花时节忆父亲》获“感恩人生”全国纪实散文诗歌大赛一等奖,《黄土地的灵光》获第三届梁斌全国文学作品征文二等奖;散文诗《红叶风骨送王瑛》获“红叶杯”学习王瑛先进事迹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吹响故乡的大风》组章获“华夏情”全国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中国,走向光辉灿烂的十月》获首届中国梦之路全国主题征文一等奖,《情寄澳门》组章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澳门回归十周年征文二等奖,《站在火红的党旗下》组章获“嶷山.高尔夫杯”党旗颂全国有有奖征文二等奖,《仰望中秋月》获中国月饼文化节有奖征文二等奖,《天水怀古》组章获“印象天水”全国有奖征文大赛获二等奖;2006年我获得了国土资源部宝石星光奖杰出新人奖。与此同时,一些作品入选了《大地放歌》、《龙门震语》、《诗意文成》、《散文诗作家》、《大地青果》、《天河之爱》、《山语》、《喀斯特经典诗歌选集》、《华夏散文诗》、《中国散文诗•2013卷》等多个选本。值得一提的是,我的散文诗三次入选《中国年度散文诗》。这本由著名作家邹岳汉主编的散文诗选集,书中荟萃了当年全国散文诗创作的优秀成果,从一个重要历史切面反映出近年来我国散文诗创作蓬勃发展的态势及其思想、艺术水准提升的方方面面,是中国水平最高、有着广泛代表性的的散文诗集。这对一个业余作者来说是有点不容易的。
明朝才子文征明曾感概:“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夫足文词”。近十年来我获奖50多次,从一个方面印证了热爱胜于良师这句名言。因为,在写作这条小径上,没有捷径可言,只有勤奋努力和付出,才会有收获,才会感受到其中的快乐。正如著名作家海塞说的:“没有什么比沉浸在穿凿的欢乐与激情中挥笔疾书更美,更令人心醉的事了。”是啊,只要我们像才子文征明那样刻苦努力,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塞那样热爱文字,那写作就成了我们感悟生活、追求志趣、收获人生、获得欢乐的源泉了,它的意义早已超出了金钱的范畴。因为埋头在字里行间的创造,承载着一个人所有的追求和执着,以及对于生活的热爱和理解。
我要说,虽然写作这条路很艰难,但既然选择了,那就坚定不移地去耕耘,最终你会有满意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