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山城重庆市西部的大足县境内,有一个艺术气息浓郁,历史蕴涵深厚,雕刻工艺精湛,造像丰富完美的著名石刻,这就是蜚声天下,享誉四海,堪称石窟艺术精典和最后丰碑的大足石刻。这里青山环抱,溪流纵横,岩谷深幽,摩岩石刻星罗棋布,也是地质旅游的好去处。
大足石刻始于唐永徽年间,鼎盛于两宋,历经晚唐、五代、宋、明、清、民国,上下一千三百余载,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等景区数十平方公里范围内,共刻有各类石刻雕像5万余尊,铭文10余万字,她集我国南北石窟艺术之大成,三教合一,造像生动,其保存之完好,规模之宏大,教派之融汇,造像之通俗,是全国所有石窟无法比拟的,因而被人们称为雕刻在摩岩上的古典大百科全书,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典范,是我国乃至世界石窟艺术的最后一座丰碑!
石窟中的龙头凤尾
走进大足石刻,如同走进了古代石窟艺术的博物馆,其中尤以规模宏大的北山石窟和宝顶山石窟最为耀眼。如果说北山石窟是大足石刻伟岸雄视的龙头,宝顶山石窟就是大足石刻色彩斑斓的凤尾,这分别雕刻于唐代和宋代的龙头和凤尾,成为大足石刻艺术殿堂中最庞然挺拔的支柱和耀眼夺目的明珠。
北山石窟位于大足县城之北两公里的龙岗山上,共有龛窟450余个,造像近万尊,均为佛教题材。其中以佛湾石刻最集中、最精美、最宏大。佛湾座东面西,头南尾北,地形宛如新月,龛窟密如蜂巢。在460米宽的崖面上,雕刻有佛、菩萨、罗汉、金刚、经变相和人物造像7000余尊,以观音造像最多,这里的菩萨神韵脱离了宗教艺术的特殊要求,“人性”味浓,“神性”味淡,可谓俊俏秀丽,美神荟萃,著名的石刻杰作普贤菩萨被誉为“东方维纳斯”,体现了独特的雕刻艺术风格和传神的美学效果。北山石窟既没有国外的崇拜肉感和肌肉裸露,也不同于北方粗犷豪放和气势宏伟,而是独具江南地区纤秀柔美、宁静安祥的仪表特征,即有精雕细刻,又有工笔重彩,通过丰富而传神的造型手法,突出表现中国传统绘画中线与面的高度结合,以及涵蓄蕴藉的东方神韵,构成独具一格的美学风貌。在袅袅飘荡的晨雾之中,北山石窟的表现出来的中国美、江南美,令人赏心悦目,陶心冶智,堪称辉煌瑰丽的石刻艺术精品!
佛国仙境宝顶山
宝顶山石窟位于大足县城东北15公里,以大佛湾为中心,如众星捧月般环围罗列分布于四周数公里,造像近万尊,这里崖谷深邃,林壑幽寂,宛若佛国仙境。石窟开凿于“U”形的摩岩山崖上,其外形与印度佛教艺术的代表洞窟阿旃陀出奇相似,而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三教合一的独特风格、兼收并蓄的艺术形式、气势磅礴的宏大场景,堪称独步天下、空前绝后的石刻艺术丰碑。
纵观国内外的各个大型石窟,大都是你一龛我一窟,为求福消灾先先后后各自独立雕刻而成,散漫无序,不成系统。而宝顶山石窟是由宋代蜀中著名僧人赵智凤为弘扬佛法历经一手创建而成,有计划,有系统,有内在联系,构思统一,布局严密,内容连贯,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雕刻无一相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绝无仅有的大型石窟艺术珍品。
在造像题材上,宝顶山石窟以佛教密宗为主,兼收佛教、儒学及道家思想,森罗万象,广大悉备,几乎将一代大教搜罗毕尽,形成了一个庞大而系统的石刻造像群,这在石窟艺术中是独一无二的。
在表现手法上,宝顶山石窟继承创新,突破佛规,植根本土文化,在雕刻图像的同时,配以经文、颂词等,以文辅图,以图释文,图文并茂,像一幅幅挂在石壁上的生动活泼的连环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形象直观的艺术特点,堪称我国石窟艺术民族化、生活化的典范,达到了中国化、民族化、生活化、通俗化的最高峰。
寓意深刻大佛湾
大佛湾第30号龛雕刻的牧牛图,崖高5.7米,宽29米,依山崖取式凿造,有右至左刻有十牧人十牛,组成十组栩栩如生的图像,依次为未牧、初调、受制、回首、驯伏、无碍、任运、相忘、独照、双泯,以牛比心,以牧人比修行者,以驯牛比喻调伏心意的禅修过程。在未牧时,牧人拉直绳子,牛仍不回头;至驯伏、无碍时,两牧人攀肩并坐,依偎耳语,眉飞色舞,牛立人旁听得津津有味;至相忘时,猴子拉扯牧人的头巾已无所觉,暗寓牧人已修炼到不为红尘所动的境界;至双泯时人牛合一,修炼成功,一轮皓月当空,达到了“人牛不见杳无踪,明月光寒万象空”的至高境界。该雕刻图像采用写实手法,形象逼真,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呈现出一派田园风光,整个图像题材新颖,布局巧妙,禅趣浓郁,寓意深刻,在全国石窟艺术中绝无仅有,十分珍贵。
大佛湾释迦卧佛像长达31米,居全国古代卧佛之首。卧佛向右侧卧,头北足南,面西背东,左手平伸,膝没崖中,右半身亦入地下,有意到笔伏之功,人称“无限大的卧佛”。该卧佛比例协调,雄壮浑厚,线条柔和,脸形丰满,双目微闭,神态安祥。佛前刻众弟子及侍眷,均为半身,如同地中涌出,形成天迎地送的宏大场面,充满静穆崇高的庄严气氛。主像横卧,弟眷直立,横竖相衬,和谐优美。更有佛像前缭绕于檐际的香烟和佛腿部娑罗双树,既丰富了构图,又支撑着崖顶,具有很高的美学欣赏和力学研究价值。
大佛湾石刻的又一经典之作是千手千眼观音,高3米,占壁崖88平方米,双目微闭坐于仰莲上,其身前、两侧、后背和头部上方,实刻1007只手眼,千手表示法力无边,千眼表示智慧无边,寓意千手观音能为众生消灾除难,吉祥安康。有的执法器,有的作手印,屈伸离合,手势各异,参差错落,百千其形,状如孔雀开屏,流光闪烁,金壁辉煌,使人心摇目眩,叹为观止。在摩崖上实刻千手千眼且手势如此之绝妙传神的观音,在全世界仅此一例,被誉为“手雕之绝”!
大佛湾著名的父母恩重经变图,是石刻造像中绝无仅有的艺术精品。该经变图高7米,宽14米,雕刻了坏胎守护、临产受苦、生子忘忧、咽苦吐甘、推干就湿、哺乳养育、洗涤不尽、为造恶业、远行忆念、究竟恼悯十恩图,十组图均配以押韵经文,生动地表现了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成长的全过程,形象生动,感人肺腑,充满儒家伦理色彩,是一幅佛教造像中国化、生活化的代表,是僧人赵智凤“授儒入佛”的典型作品。
大佛湾石窟还精取许多精典神奇的故事凿成雕像,形象直观,寓意深刻。如根据九龙吐神水故事雕凿的“九龙浴太子图”,上部凿九龙头,下部刻释迦初生裸体像,双手合十坐于金盆中,利用崖上天然流水经主龙之口常吐水沐浴太子,渗透着强烈的中国传统意识和审美观念,此图设计巧妙,既排泄流水,又传颂故事,被誉为古今一绝;“莲花化身童子”雕刻组图中,有的合十盘膝于莲台之上,有的嬉戏于栏杆之端,有的隐身于荷花之内,有的露半头于荷花之中,有的横吹弯笛,有的轻击手鼓,天真活泼,栩栩如生,俨如一个天真烂漫和无限欢乐的童话世界;在紧挨着的两个石窟中,着力雕刻了天堂和地狱的境况,全部采用写实与夸张互补手法,形象生动,使人震悚,意寓天堂与地狱仅一步之遥,告诫众人当把握自我,律己行事,是全国石窟艺术同类题材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造型做生动的佳作,从某种程度上说,时至今日也具有一定的警示教育效果。
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
在大足石刻中,有许多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杰作,大佛湾石刻中的圆觉洞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洞窟为平顶方型,高6米,宽9米,深12米,是大足石刻中最大的洞窟。从一小门入内,可见正壁刻三身佛坐像,左右各并列六尊圆觉菩萨像,坐听佛说法。窟中心供案前跪着一菩萨,表示十二个圆觉菩萨轮流向佛问法,显现出有问有答的活跃场面。
该洞窟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照明独特。由于洞口很小,进光不足,匠师们在洞口的上方开凿一个大小适度的天窗采光,光线投射正中佛像,俨然舞台上的追光灯。由于光线的正射和反射,立足洞内顷刻,顿感光线越来越明,越来越亮,石刻细处也清晰可见;二是排水巧妙。该洞窟为帐篷式建筑结构,如果水从四壁自然下泻必将浸蚀雕像。匠师们在洞顶部雕刻数条游龙,流水经龙身汇入龙口,又从龙口流入高高举起的钵盂之中,经钵盂自然流入暗道排出,洞内始终保持干燥清爽,雕像千年不变;三是雕刻精细。各个造像神态各异,近乎泥塑,刀法流畅,线条柔和,浮雕的各种上崖云水、楼阁花竹、器物衣物,质感极强,特别是仿木刻供桌足可以假乱真,袍袖衣带柔软细腻如绢似绸。圆觉石窟高超地运用了力学、光学、透视学、雕刻学的原理,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被称为“宋代造像的顶峰之作”!
天下无双堪丰碑
宝顶山石窟作为精美绝伦的优秀雕刻艺术和一种历史文化形态,造像集中,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艺术精湛,堪称天下无双的绝代奇观,具有很高的游览、参观和欣赏价值;同时由于民族化、生活化、通俗化程度高,写实性强,在艺术、民俗、历史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主持宝顶山石窟营造的赵智凤以及众多能工巧匠,集南北各地石窟艺术之大成,坚忍不拔,锲而不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创造杰出雕刻艺术精品所表现的崇高精神境界和伟大精神力量,无疑具有巨大的鼓舞和教育作用。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素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宝顶山石窟汲取儒家思想精华,以艺术形象生动地展现和宣传人伦观念,在当代和今后日益老年化的社会里,都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宝顶山石刻那重泱泱大国之风,那种开放共存,兼收并蓄,广纳包容,和谐协调的思想光芒和精神追求,对于正确处理民族、宗教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互补,乃至于对世界政治格局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导向,都具有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十分庆幸的是,在文革期间,由于大足石刻地区未通公路,交通不便,石刻未遭破坏,因而成为全国保存最完整的石刻艺术精品。1998年,大足石刻成为重庆直辖后首批公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1999年12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宝顶山石窟是整个大足石刻和巴蜀石窟艺术的压轴之作,在宗教义理与科学性、艺术性的结合上,达到了鬼斧神工、尽善尽美的最高境界。在宗教上佛教、道教、儒家思想三教合一,天下独有;在艺术上采取高浮雕、浅浮雕、圆雕、镂空、线刻多种技术互补兼用,写实夸张与理想追求融为一体;在科学上把天然的石崖、洞穴、水流与离学、光学、透视学、美学、雕刻学等结合得天衣无缝,无懈可击。在中外石窟艺术的发展史上,宝顶山石窟完成后,再以没有与之比肩的大型精美石窟诞生,她独步神州,冠绝中外,因而成为人类石窟艺术的绝世佳作和最后丰碑,是全国乃至全球石窟艺术史上响亮的暮钟,耀眼的晚霞。这颗人类文化遗产的珍贵宝藏,散发着一缕缕奇异扑鼻的芬芳,迸射出一束束绚丽夺目的光彩,辉映古今,辉映中外。
从大足石刻返回重庆,有一百多公里路程,在短短两个小时之后,我们从古代文明走进了现代文明,从一座丰碑走进了另一座丰碑。在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上,我们借助于现代交通工具,仅仅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但我们的先人们却跋涉了1300多年,每一步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勤劳和追求,每一步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才华。站在重庆市南岸著名的一棵树景点俯瞰山城,那万家闪亮的辉煌灯火,恰如一支支高挚的火炬,正辉映着川流不息的前进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