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广告
来源:作者:朱玉富时间:2013-05-10热度:0次
山 村 广 告
(朱玉富)
乡村的广告就如这里的人一样,有一说一,从不来虚的,更少内容花里胡哨。用最少的的字,表达最清楚的意思。净是土得掉渣的大白话,芨芨草似的在墙头、屋角、路边,落地生根。
在我们这边的村子里,“有”字句是广告的基本句式,独领本土广告文体的风骚。一个“有”字,好似一只容量巨大的袋子,什么内容都能往里装。比如,哪儿找红白喜事上用的唢呐队的,只写这么几个字,便说的再清楚不过:“李庄有唢呐队”。要给发情的老母猪配种,也因为这个“有”字而省略了叙述上的尴尬,意思明了又简洁干脆:“小马庄丁家有种猪”。其他事关生产生活的一应广告便都能以此类推了,比如“庙子有馒头房”,“寨子有油坊”,“罗汉峪村有吊车”,“北楼有收割机”等等,一眼便瞅得明明白白。不像城里镇上的那些喷绘招牌什么的,卖啥的吆喝啥不就完了,偏净是各式美女的脸蛋子和三点式身体。乡村里的广告,多余的字儿一个没有,也绝不是老王卖瓜,那情形和割捆韭菜到集上摆摊一样,货真价实地往那一放,自信有卖的就会有买的。当然现在这些广告后头都忘不了小尾巴一样附上联系方式,如有需要,一个电话过去,除了老母猪和青山羊配种不能上门服务外,一般再不会让你打第二次电话费口舌。城里人挂在嘴边的所谓服务质量,在这里则落实到说一不二的行动上。大白馍馍送过来还热气腾腾;刚出锅的豆油一路上清香四溢,大老远地闻着就能放心,人家绝没掺杂使假;门前若有四轮拖鞋车迭声鸣笛,保准是钓混泥土和楼板的吊车到了;唢呐队在红白喜事的当日一大早就摆开阵势,鼓乐齐鸣了。
除了文字载体以外,另一种广告的媒介便是挂在大树上的高音广播。在取消了提留、公粮征缴之后,村里高音喇叭的主要功能差不多就是广告播放了。我们村子里喇叭安放在村委大院里,村里日常供需信息在这里权威发布,龙门徐家李柱的大姨子运来了一车西瓜,赵家两桥子贩来了一车碳,胡家宅暖炕刚孵出来的小鸡,村东来福新开张了一家饭店……村长喜欢吆喝,以前练就的口才现在似乎只能在这上面有点儿用武之地了,他总是先在话筒前噗噗地吹两口,接着再“喂喂”喊两声,再接着才是报告类似的广告:“为方便群众,今有某某家亲戚前来销售一车蜜桃,质量很好,啊,质量很好,价格合理,数量不多,希望大家抓紧时间购买?!碧ㄉ弦槐菊吡?,所以播广告也这个味儿。喇叭上发布广告是村长很看重的话语权,因此他是所有广告节目的编审兼主播,也因此,一直以来无论叫卖什么的广告,从字数到格式再到语气语调都是一个模子出的,差别也只在于所卖东西的不同。村长心情不错的时候,广告之前就放一段依依呀呀的老戏,心情再好些,甚至会来上一段流行歌曲吼喊一阵。
广告里面还包括寻物启事,寻物启事一般都是插播,语言组织一般都由村长临场发挥。比如:“孟广山家里的小猪仔拱开栏门跑出来了。畜生不懂事,跑到谁家,咱谁吱一声,人家很着急?!薄肮返凹业娘阃吠诖竺趴诓患?,谁拿去使了,给人家说声,反正镢头不会长腿跑了,也值不了几个钱,谁家不丢东西阿”。
随着科技、家电、农机下乡的深入,县城商场的广告开始如雨撵的茂草也往村里蔓延了,凡是能涂鸦和张贴的地方都给涂抹得花花绿绿,可大伙看的不多,或者说根本就没谁去看。天长日久,直到被日晒雨淋得疮痂斑驳。商家也会隔三差五地开车来巡回宣传,在聒噪的音乐里,大伙同样散漫地沿街站着,有一搭没一搭地谈天说地,汽车过来又过去,扩音器里那声音娇滴滴的女子究竟吆喝了些啥,没有谁能到耳朵里面去。
作者: 朱玉富 联系电话:15264381169
电子邮箱:zbwbzyf@163.com QQ:1052171498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