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溪三题
来源:作者:卿仁东时间:2013-05-13热度:0次
门户紫溪
紫溪位于东安县的西北部,西与广西接壤,北倚“九五之尊”的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东安通往广西和进入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门户。湘江入湘第一镇便是紫溪市镇,广西入湘第一站便是紫溪火车站。从东安进入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处处是崇山峻岭,只有沿着紫溪这条河流,沿着这一片开阔地带、这个豁口,才能进入。
紫溪不仅是地理上的门户,而且是进入东安历史的重要门户。
紫溪原为东安的老县城。早在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上古人类就在这里活动,到中华始祖舜帝灭三苗国后,南巡狩猎,驻跸坐果山,这里已经是人类栖息的小山村。宋雍熙元年(公元984年)开始在这里设置县治,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这里初无城墙,明洪武25年始筑土墙,景泰中拓宽加高,城墙周长350丈。明成化7年,城墙内外砌砖石,高1.5丈,城筑4门,城桓上设有串楼。清顺治12年和康熙22年都加固和添置城楼,到清雍正时这里已建成“两街七巷”、作坊林立的繁华之地。三国时,群雄割据,军阀混战,这里是古战场。属相诸葛亮督军零(陵)桂(林)曾屯兵于此,之后高迎祥、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曾于此上演龙虎斗,金戈铁马,剑拔弩张。
这里名胜古迹众多。北边塘复境内有建于清乾隆38年的“广济行人,万民称便”的广利桥。桥分3拱,长36.8米,高7米,宽4.5米??捎胝灾萸沛敲?,有“七十六柱九金蟾,广利桥名天下传”之赞誉。1981年被列入省级文物?;さノ弧N髂箱瞬和肪衬谙娼暄?,有沉香庵、兵书匣。沉香庵始建于清乾隆48年,落成之日,有正殿3栋,金佛数尊,暮鼓晨钟,声闻数里,日有千人朝拜,夜有万盏明灯,八方敬仰,香客如云。兵书匣位于湘江河畔悬崖之上,“峻峭而不可攀跻”,“旧云为诸葛藏书之处”。明朝解缙有诗曰:“百尺苍崖吼石麟,兵书匣在楚江滨;人心只是推诸葛,木石无神自有神?!闭蛩诘馗枪偶C懿?。东有建于清乾隆年间、高35米、七层八面、全用青石砌成的吴公塔;南有传说三国时张飞于此练兵、饮马紫水、磨刀河畔,岭脚石上刻有“汉营古迹”的张飞岭;北有三国时著名军事家诸葛亮驻营操练兵马的孔明点将台和为祭祀孔子而建造有正屋两座横屋四座中夹游亭红墙黄瓦规?;趾氲氖ス怼?BR> 紫溪也是进入东安人心灵的门户。作为曾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断地净化着乡人心灵,因此,这里民风淳朴,舜帝遗风浸洇其间。宋编《太平寰宇记》说“地有舜之遗风”。清李逢时在《东安县志》序中说东安“民雍容而好礼”。传说有个北方人千里迢迢到东安来作县令,他的母亲觉得东安地处南蛮之地,是朝廷流放犯罪官员的地方,很不放心。为免家中老母牵挂,这个北方人将紫溪附近的村庄和紫溪通往渌埠头的白云石铺成的官道,编成顺口溜以慰老母。其中两句为“六里桥,五里牌,三塘九井玉石街”,把这里说成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让家中老母万勿挂念。特别是孔明于此屯兵、张飞于此扎营以后,这里习武之风盛行,出现了陈知邺以武艺“崛起草野,建功于时”,官至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使大夫。出现了“打不过东安”的民间传说,出现了“武术之乡”的美誉,出现了“郭氏三姐妹”武林佳话。
所以,才有了“崇德尚武,包容纳新,朴实诚信,勇于争先”的东安精神。
(2013年3月13日)
塔峰插汉
不管从陆路还是从水路从南往北进入东安县紫溪市镇,都会在镇东侧紫水河畔紧靠湘桂铁路旁边,看见一座历经300年风雨依然保存完好的宝塔——吴公塔。
吴公塔建于乾隆庚午(1750)年5月,1983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さノ?。据清光绪《东安县志》载:“知县吴德润与荆道乾先后造浮屠”。塔为七层楼阁式砖石结构建筑,塔形奇特,建造严谨,七层八面,高28米,底座直径11米。一、二、四、六层均砌有青条石回廊,可供游人凭栏远眺。塔内有石级可旋而上,直至塔顶。底层入口上方均刻“吴公塔”三字。第一层内有供佛像的壁龛。除第四层外,其余各层均有券门。每隅角砌有斗拱。第五层内壁有石刻数块,其中有2块分别镌刻着吴德润与荆道乾的咏塔诗一首。塔内空砌,有石级可回旋至塔顶。塔顶为3只下大上小的石鼓相叠而成。鼓下砌有石级二层,可供游人憩息。
吴公塔为“清溪第一景”。登塔远眺,数十里风光,尽收眼底。象鼻山、唐帽山,峰峦起伏,形似二龙戏水;永东路、圣公庙,半山腰上飘彩带;唐公街、东正街,古城雄姿尽显;紫水北来,染绿沿河两岸,风景如画。不知有多少文人登临远眺,诗兴大发。潇湘冬子诗曰:石塔凌云傲碧穹,攀沿俯瞰翠山雄。游人漫说登临美,脚下清流自向东。邹武生老师七律诗曰:“右旋及顶左旋下,东望晨曦西望霞。心上塔尖游四野,云浮水面走天涯。登临醉为江山绿,畅想狂因绝句佳。指看溪边浣洗处,农家女子貌如花”。
吴公塔起初为东安县知县吴德润主持建造,取名为“回龙塔”,希望开启一方文运。荆道乾担任东安县令后对其进行了重建,更名为“吴公塔”,古称“塔峰插汉”。
荆道乾是山西临晋人,在湖南麻县、东安等6个地方做过知县,官至安徽巡抚,纪晓岚己卯年的门生之一,大学士刘罗锅称他为“天下第一清官”。乾隆三十三年(1768)为东安知县时做了3件事让东安人民永志不忘:一是针对境内盗贼蜂起现状,严厉打击盗窃犯罪行为。他处理盗案,恩威并用,凡交代清楚,真心认罪的便从宽发落,抗拒狡诈者则处以重罚。当时有不少人改恶从善。他说:“舞弊的吏役与挑唆诉讼的讼棍,都是盗匪之源,不用严刑不能惩治?!币蚨练擞胨咚媳憬ソゼ跎?。二是乔装下乡,体察民情。当时有个名叫席际云的老人,品行端正,素为人们敬重。一日,荆道乾扮作客商,与席交谈,甚为相投,半天才分手。后席际云之子到县城应试,荆道乾看了他的履历说:“你是席际云老人的儿子吧?我认识他,他是一位有德行的隐君子?!辈⑼兴蚣试评先嗽陀裼阌胨厣?,以表钦慕之意。老人的儿子归家谈及此事,并呈上礼物,老人惊诧地说:“我一生不入城市,怎么会认识县官呢?”后来仔细一想,才恍然大悟,这就是前几年在野外遇到的那位客商。荆道乾的足迹所至,遍及东安境内。三是亲力亲为,爱民如子。一次,白牙市失火,焚毁店铺百多间。荆道乾一听到消息,就要亲自前往勘察灾情。胥吏们认为:不是县城失火,县官可以不去。他说:“城内与乡下的子民,我应一视同仁?!鼻鬃缘桨籽朗校灾卦终哂枰跃燃?,对个别受灾尤重者,还解囊相助。为使火灾后的地界不至发生纠纷,他特地在白牙市停留一天,把受灾各家的地界区划清楚。
吴德润是福建省云霄县大溪镇壶嗣镇人,雍正二年(1724)举人,潮州大锣鼓的创始人之一,东安县正堂,在东安时以“为官清廉、善断讼事”出名,自从东安退休回家后组织编修了《吴氏族谱》,让同辈人——台湾“阿里山神”吴凤的事迹得以流传。
为什么荆道乾的政绩和声名远在吴德润之上,不名“荆公塔”而名“吴公塔”呢?为什么古人称此塔为“塔峰插汉”呢?
这还得从乾隆庚寅岁(1770年)的一场聚会说起。塔建成后,荆道乾邀请当地文人雅士围绕这座塔吟诗作对,吴德润也从福建赶过来了。荆道乾首先出题说,这塔吴公是始作俑者,建议将此塔更名为吴公塔,并以吴公塔为题吟诗作对。吴德润表示反对,认为自己20多年前建的回龙塔,因为自己的离任,成了“半拉子”工程,如今荆公重建,我等幸甚,紫溪幸甚,岂敢,岂敢!还是就塔论塔,取名“塔峰插汉”吧!主题诗会异常热烈。最后还是荆道乾拍板定案为“吴公塔”?;岷蟠蠹叶及炎约旱淖髌方坏较匮茫匮冒才湃嗽笨讨剖卜旁谒牡谖宀隳诒谏?。荆道乾很谦虚地写了一首七律《题吴公塔》,诗曰:层塔凌云锁阁东,盘旋高瞰楚江空?;亟ё纤墓馍?,绕翠青山秀气冲。田野桑麻歌帝力,半溪桃李笑春风。官游漫说登临美,伫看而今一篑功。吴德润的诗已经字迹模糊难辨,尚有旷学本、王嘉坚、俞熊飞、左奎芳、陈坚善等人的诗歌可读。南岳居士陈兼善诗曰“一峰高竖紫水边,紫水长天一色妍;即看紫云天际现,他年青紫羡联翩?!倍跃5狼那巴炯挠枇嗣篮玫淖T浮G宕俗罂继馐骸摆虺新恫宄た?,直上层霄云路通。半天紫霞临紫水,遥疑雁塔玉玲珑?!倍远潦槿思挠韬裢?。
一个是清朝大员,一个是七品芝麻官,不署“荆公”而署“吴公塔”,说是为了纪念吴德润,但实际上却表现了荆道乾的高风亮节。虽然是让吴公“塔峰插汉”,其实荆公早已“塔峰插汉”了。
(2013年3月19日)
广济行人
荆道乾在东安重修吴公塔的第3年,距县城紫溪不远的塘复小镇有一对富豪兄弟文石昌和文石宝,决定在紫水上游的东溪江上出资修建三座沟通东西的桥梁。因为沿河两岸土地平坦、肥沃,是东安的鱼米之乡,两岸百姓情同手足,但由于河流的阻隔,很多百姓不得不借助于渡船,沟通往来。因此,他们要让两岸村民生产生活,经商往来,逢“十”赶圩,交流物资,免受摆渡之苦。
三桥之中,有一座桥设计精巧完美、造型别具一格,300年来经受数百次山洪的冲刷、数万场风雨的雕琢,依然横跨在东溪江上。这座桥就是广利桥。广利桥,取“广济行人,万民称便”之意,是一座有走廊带天罩的桥,所以也叫花桥,是永州境内目前保存的最好的一座廊桥。它建于清乾隆38年(1773),光绪二十年(1876)重修。1983年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さノ?,当年10月被列为省级文物?;さノ?,1984年开始先后4次对其进行了抢救性维修。
广利桥全长36.8米,桥身3拱,桥高7米,桥宽4.5米。拱脚纤细,落水处仅0.33米,桥拱内填黄土,故有“金鸡脚,豆腐腰”之称。这样的设计,减弱了洪水冲击,减轻了桥身重量。自东沿17级石阶拾级而上,可见石阶中镶嵌的九只石刻金蟾,俗称“9只金蟾”。桥上有重檐小青瓦长廊,共四柱三间17个穿斗式柱粱结构,号称“76根柱头”。三架粱作成云状,中间为走廊,外檐设防护栏杆,柱头间置木凳供人小憩。长廊中部有阁亭、歇山顶、三重檐,木廊屋面盖小青瓦,两端是三重檐的牌楼式阁亭,平面呈八角形状,正脊和翼角上置神象、麒麟、鳖鱼等泥塑,檐下有拱,布局疏朗匀称,檐枋上绘有鱼状花纹,结构严谨,造型精美,富有地方特点。曾有“七十门柱金蟾,广利桥名天下传”的诗句咏赞此桥。
广利桥坐落在塘复小镇旁边,西面是广阔的田野,南北有东溪江纵贯,清清的河水从桥下流过,桥映水中,三个浑圆的桥洞,令人遐思无边;沿河两岸,桃红李白,杨柳依依,秀木扶疏。旁边有永东公路链接县城和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月明星稀之夜,两岸百姓齐聚桥上,看“风月无边,东坡放鹤”,赏“山川如画,司马乘轩”。有平头百姓或“广交游,到此闲谈风月”,或盛赞文氏兄弟修桥“利行旅,于斯补就江山”。有青年男女于此纳凉,谈情说爱,不知有多少“廊桥遗梦”沉淀在历史已的烟尘之中。
桥修通了,石昌、石宝兄弟的名字虽然没有流传下来广为人知,但他们广济行人的理念却与广利桥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越来越熠熠生辉。
(2013年3月24日)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