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父亲猪老牛

来源:作者:那山那石时间:2013-05-24热度:0


  家里的那头肥猪长大了,父亲来电说这段时间价格下跌,问问出门在外的我是否可以通过关系,找找老家中的学校学生食堂是否需要送货。后来联系了几个采购的后勤老师,回答都是通过县里正规程序一次性签约采购了的,无奈父亲只有找来留守在家中的几个父老和兄弟,将再也养不下去的肥猪杀了拿到集市上去卖。我一阵心酸,由杀猪想到了养猪、卖猪、家中的老牛、鸡狗,想到了那个揪心的家园情节。
  狗是人类忠实朋友,猪是老家的经济来源,我的生活和猪有很大关联,记忆最深刻的是小学毕业的猪故事。
   小学升初中,我以全乡第二名成绩考入本乡中学。要开学了,学费还是个未知数,钱途渺渺茫茫,因为农村父母亲没有经济来源,唯一指望的,是家中猪舍里那头没有长肥的架子猪。临近报名的一个赶集日,正遇上瓢泼大雨,父亲决定将猪抬到集市上出售帮我交学费,而且必须是父亲和我亲自抬,没人帮忙换肩出力。天生个矮的我,承受不起这份沉甸甸的重量。和父亲一道,抬上那头黑毛猪在泥泞湿滑无比的道路上一步三摇步履蹒跚朝着集市进发。在前行的道路上不知摔了好多筋斗,就连计算划“正”字符号的机会都没有。到得集市,我已经是泥巴裹满屁股汗水湿透衣背。猪卖出去了,学费的问题解决了,猪舍空了。打那以后,我不仅不对猪反感,而且对从小到大由瘦养肥的猪有了感情,对父亲和猪的感情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因为我前行的脚步,一直和父亲与猪分不开。
   过春节回家,我们成了典型纯粹地道的啃老族。父母亲喂的猪要准备宰杀,先来电问我们是否有时间提前去庆祝一番杀猪的骄傲和自豪感,在得知我们很少有机会回家庆祝一顿的时候,父亲才找来左邻右舍的兄弟老人,提前把猪杀了炕着,等着我们回家吃现成。我们回家后,没猪杀的活干,当然遇上杀猪我们也没怎么动手,就只赚些吆喝。不过我认为自己还行,手上还有赚饭吃赚酒喝的绝活,专门服务上门帮兄弟们书写对联,进行劳动力互换,四两拨千斤,算是扯平了,而且我捡了个大便宜,得到了满票的优秀评议。
  父母亲常年在家养猪养鸡养牛,我们啃老却越来越层层加码,回家时除夕夜给点永远也无法弥补的压岁钱,有点意思意思哄老人开心没有防备之后,就是下狠手提走他们已经炕好的腊肉熬制好的猪油。90年代车少,都是乘坐公交车,拿那些坛坛罐罐塑料口袋不方便,于是就拿得少表示意思意思。现在交通发达了,我直接开车回家拿,啃老的力度年年加大,真不够意思,变得如此残忍,梁山饿汉出马,该出手时就出手。
  父母亲不仅对猪有特定的感情,对老牛也有特殊的情缘。因为老牛是支撑一家衣食的半个家产。家中的农田交通不便,道路崎岖,无法开进铁牛,年迈的父亲使用铁牛不安全,老牛成了唯一的守望。不论刮风下雨,母亲总拿老牛出气,诅咒牛的不是,总要人伺候,而且还吃草不认真到处乱跑,但是却不能没有老牛。牛犊是个可爱的动物,活蹦乱跳,老牛就不一样,活干多了就气喘吁吁,这就是力不从心的忧伤和年迈。我未上学之前,是优秀的放牛娃,很少贪玩,不会让牛吃了别人的庄稼。
  父母亲离不开土地,我们在县城的房屋只有100多个平方,父母亲名下有几十亩荒山和几千个平方的田园,和我们相比,父母亲认为牧歌短笛鸡鸣狗吠的生活远比我们惬意,每次让父母亲到县城小住,还得挖空心思做方案多设几个骗局。
  做牛做马,是父亲一生养育我们的写照。就像那首夕阳下老牛的唐诗:“耕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饿残阳”。
  父亲老了,渐渐失去耕作的体力,他们准备为这个劳作见证进行改朝换代,在太阳山上的玉米地里种上了核桃树,说是万一哪天做不动活了,还可以守望那些果树的慢慢成长。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