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话说青岛劈柴院

来源:作者:于向阳时间:2013-06-03热度:0

说起劈柴院的历史,得从青岛的百年建制初谈起,1973年我从农村返回青岛在中山路的服务业工作了20年,接触了许多从十几岁就来青岛学徒从事服务工作的老人,他们谈起中山路的劈柴院,总是眉色飞舞,好象带有无限的怀念和感慨。
  1897年德国侵略者占领青岛,就开始从国内抽调许多规划工程师来青岛勘测规划布局,1898年就开始了城市大规?;〗ㄉ?,水泥,砖瓦用军舰和轮船从德国国内长途运输成本太高,便开始计划在青岛烧制砖瓦和水泥等建材用品。
  德国捷成洋行成立于1895年,他在德国人侵占青岛之前,就在香港设有一家“分号”,主要业务是“货运代理”,以后渐渐转变成进出口贸易公司。1897年,德国占领胶澳以后,捷成洋行也是最早将生意做到咱胶澳的公司之一,其贸易范围主要是租借地往来航线,代理邮政等。但在1899年,随着胶澳德国当局开始大规?;〗ㄉ?,捷成洋行抓住这一大好时机,投资建立了一家规模很大的“砖瓦厂”,开始大量生产德国标准砖瓦,并统一打上“DiederichsenJebsen.Co?!钡牡挛谋昙?,这也是为什么咱岛城这些年考古屡次挖出的砖瓦上,都有此德文标记的原因。
  “大鲍岛村”村北有一小村落叫“孟家沟”,在这里居住的村民多姓“孟”,村头有一条大沟。德国当局在1901年,就象收购“汇泉村”一样,整体收购了“孟家沟”,并将这条大沟挖山填埋,将土地拍卖给“捷成洋行”,而后者就在此建立了“砖瓦厂”。
  这就是“大窑沟”的由来。
  由于当时青岛的建设很快,需要大量的砖瓦,而德国人的窑厂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木柴,因此,江宁路到河北路、天津路到北京路自然形成一个买卖劈柴的市场,在1902年,德国人对该市场进行了规划修建,劈柴院的建筑也应该是和华人区中的其他四合院建筑同时建设,但因集市商贩习惯于此,‘劈柴’商人仍在江宁路买卖,据说劈柴院的10号院在改为戏园子之前,一直就是个买劈柴的院子,由于卖劈柴的生意渐好,劈柴市由五天一集改成天天有卖劈柴的长摊。我在70年代在中山路工作,听三新楼30年代就在店里工作的张殿臣老师傅说:那里的劈柴很有名,四乡郊区的农民把虎口长整齐的劈柴一捆一捆的码成垛,夜间运到院内,白天进行交易,买者讲好价钱,卖者用扁担挑着送到家门或者店铺。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窑沟结束了为城市烧砖瓦的使命,整个孟家沟被纳入德国人的城市规划,而烧砖瓦的窑厂搬到大窑,小窑一带,劈柴院的柴禾需求量减少,院子许多柴禾点也改成了经营小吃的铺面和饭店,戏院等娱乐消费场所。
    礼贤中学和崇德中学的国文老师刘筠是三十年代的著名诗人,在1923年被礼贤中学招聘,只身一人从诸城来到青岛。1939年写就《青岛百吟》。在刘筠的诗集《青岛百吟》中,有这样一段注释:“劈柴院近中山路,最繁闹之区。院内皆劈柴架屋,故名。贵人不屑一顾,然房租轻而价廉,穷措大得往来其中焉。”这就是说,劈柴院当时为了销售柴禾,在里面盖了许多临时的商用“劈柴屋”而得名的。这些“劈柴屋”,为一些老青岛人所熟知,大多是一些随意搭建的破板房,低矮潮湿。后来经过改造,也只是一些二层土楼和一层砖瓦房院子内开办的许多小饭铺,形成当时青岛闻名的小吃街,这些饮食店在解放后的50年代公私合营时候划归青岛市南区饮食服务公司,到60年代——80年代主要经营大众饭菜,失去了劈柴院的特色饮食,在80年代改革开放后青岛饮食服务公司恢复老字号,开始恢复了特色饭店。
  当时在二三十年代江宁路形成规模的酒馆、饭店,除有元惠堂、李家饺子楼、李家混沌馆,张家坛子肉,排骨米饭等,多数是一些不起眼儿的小饭铺、糖果店、书场。北街则是卖熟肉的,有德州扒鸡、福山烧鸡、南肚、酱肝等。论小吃,这里的锅饼、炉包、馄饨和豆腐脑最有名,也最抢手。市民们来逛劈柴院,都是一边买着一边吃,一边吃着一边逛,听三新楼的老师傅安为滋讲,许多洗澡的顾客洗澡到了中午,打发伙计到劈柴院买回中意的小吃和事先预定可口的饭菜,到中午时分,那饭铺的伙计提着食盒去澡塘送饭也是一道风景。
  在哪个年代,劈柴院也好似娱乐大院,变戏法的,演杂技的,还有一家电影院叫大光明,周围有永安、共乐几家茶社。当时的名人“戏法大王”王鼎臣,外号“王傻子”在此演过,著名演员新凤霞在南村路的金城大剧院演出空闲时,还独自跑来为“王傻子”帮工。还有相声演员马三立、评书演员葛兆洪、山东快书演员高元钧、曲艺世家刘泰清等等,也都曾在这里登台演出过。那时劈柴院的繁华和热闹是出了名的,许多游客和商家贵人来青岛必须来中山路,来中山路必须要到劈柴院品尝那青岛小吃和享受那青岛的民俗风情!
  在劈柴院这个当时的特色大院中,共分10个特色院,如4号院有小百货,旧书店、文具店、杂货店,旧古董店,8号院和10号院是娱乐场所。曾是青岛平民娱乐中心。这里有一家大光明电影院,虽然只有100多个座位,却演出了许多地方戏和平民喜欢的剧种,劈柴院有鲜艳茶社、永安茶社、共乐茶社等几家茶社,如共乐茶社曾有歌女(演员)达23人。此处还有苗心诚说书场等曲艺场。
  还有当时流行的皮影戏,露天评书场让这里热闹非凡。
  青岛的中山路是一条有着百年历史、闻名全国的商业街,曾经是青岛的“名片”,也可以说是青岛商业的“母脉”,而劈柴院也就是中山路上的特色院,记得在80年代,我的好友孙世民担任了元惠堂的经理,张国章担任谷香村的经理,董书山担任乐口福的经理,董忠是天府酒家的经理,他们都是青岛饮食服务公司在中山路一条街恢复特色饮食酒店的开拓者,在恢复青岛老店的饮食特色风味而做出了贡献!
  从80年代以来,随着青岛快速发展,青岛许多小吃街应运而生,台东六路的美食一条街,云霄路小吃街,青岛天幕城,青岛美食舰队,登州路啤酒一条街,泰山路烧烤街等等取代了劈柴院美食街的地位,但是,劈柴院美食特色街的历史却仍然铭记在老一辈人民的心中!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