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热河路拉车记
来源:作者:于向阳时间:2013-06-04热度:0次
我的学生时代由于家中清贫,经常在周日和暑假去青海路,孟庄路拉崖,赚取那微薄的小费补贴家里的生活和弟兄 们的学费,但是,在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我却每天到热河路去拉崖,那里虽然坡陡还不能赚钱,但是,那是帮助我的爸爸拉崖。
父亲在文化革命中因为有文化被打为“臭老九”,从科室下放到基层送煤球。每天拉着一千多斤煤球挨家挨户送,爬上陡峭的热河路,爬上各个单元的住户的楼梯,由于在六零年干部下放劳动患了心脏病,他拉车每走一步便大汗淋漓。一直拉车将近半年才获得平反回到科室。在他送煤的时段里,我和两个弟弟轮流去热河路帮助他完成每天的任务。
热河路是青岛早期干线马路,初名德意志街,曾名大和町。“文革”期间曾与胶州路合称“革命路”,时间很短就改回原路名。
热河路是连接四方、东镇到老市南的主要马路,由于它坡度很大,从小鲍岛爬到观象山
一直到市立医院,第11中学。
第11中学是教会学校,也是青岛解放前我们地下党的一个重要据点和联络站,许多爱国运动都是从这里发起,青岛的地下组织力量也在这里壮大。
青岛著名的耶稣教堂就在热河路和胶州路交界,我的一个同学他父亲是那里的神甫,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逮捕,他也受到了牵连,遣返回乡,直到退休才回到青岛。
著名作家李克异20世纪30年代曾住在热河路、无棣路口姓汪的一个朋友家中。沦陷时期,他以袁犀为笔名发表、出版了一批小说,是华北沦陷区最负盛名的作家。长篇小说《贝壳》是代表作?!侗纯恰肥且郧嗟何尘暗模诼傧萸蠡肪诚?,只以爱情、感情纠葛为内容。当时销路很大。书中自然也描写了青岛景物。
解放战争时期,李克异投身革命,解放后又写了不少作品。其中《归心似箭》拍为电影,由斯琴高娃主演,是一部优秀作品。1984年他当年的《贝壳》与续集《面纱》合在一起题为《城南草木深》重印出版。
热河路和大连路口,现在是市北区著名的地景大道,从地景大道可以步行直到市场三路,不需要爬崖,路程缩短了一半。地景大道里面有许多商业网点,有记忆中老市北的影象,还有精彩的4D时光隧道的影视,很是精彩。单是那地景大道广场每天晚上播放的3D立体电影就足让您留恋忘返。
热河路到大连路口西行,这里原有日本第一寻常小学,学校有一个很大的操场,过去的青岛体育协会也在这里??拐绞だ?,美军用为军用物资仓库。美国水兵纪律很差,常枪杀中国人,吉普车轧伤轧死中国人的事几乎每天都有,他们还强奸妇女。驻守在这个仓库的美军士兵,常偷拿仓库中的军用皮靴、巧克力糖等,站在墙头上向中国人出售,卖了钱去酗酒。解放后,这里作为第二体育场,因为这里离我们家比较近,我们的学生时代经常在这里打篮球,踢足球,也经常在这里看足球、篮球比赛,
几十年过去了,热河路变的已经没有当年的影子,高楼林立,商铺,饭店挨邻比肩,由于快速路的建设,热河路塞车的现象已经得到了缓解,但是它仍然承担着辽宁路(小鲍岛)到中山路的主要通道的联结任务。
五十年前我在二中上学和帮父亲拉车,四十年前在中山路工作,每天都要走热河路,回想那时的热河路,看看今天高楼大厦遍布的热河路,深深感到:时代在前进,热河路也在前进,而我们也在阔步前进!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