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我与地瓜的不解之缘

来源:作者:于向阳时间:2013-06-05热度:0


   地瓜,学名甘薯。现在市场上已经比较鲜见了,但是,只要有,我就会买,家中的粮食筹备始终不间断地瓜。每天餐桌上如果没有地瓜,总感到少点什么。地瓜,一直是我的主要食品之一。
    传说在明代万历二十一年,最初把甘薯种传到我国的是福建的一个华侨,名叫陈振龙,他是福建长乐县人,常到吕宋经商。他发现吕宋出产的甘薯产量最高,而统治吕宋的西班牙当局却严禁甘薯外传。于是他就耐心地向当地农民学习种植的方法,并且设法克服许多困难,在海上航行七昼夜,终于把甘薯种带回福州。后来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普遍种植甘薯,仍然是陈氏子孙努力推广的结果。陈振龙的裔孙陈世元曾联络几个同伴,到达山东的古镇,试种甘薯,成效卓著。后来他又在胶州潍县等地传播种植甘薯的经验,并且派他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到河南的朱仙镇等地推广试种,最后到了北京郊外试种,效果都很好。南北各地的农民们逐渐对甘薯的好处有了认识,甘薯的种植才逐渐普遍了。
    也不知什么原因,多少年来,我一直喜欢吃甘薯,我们山东叫地瓜,记得还在刚懂事的时候,那时买粮食需要购粮证,每户按照比例供应,大约在2分钱一斤,一斤粮票可以买5斤地瓜。每到秋季供应地瓜的时候,爸爸总是带我们去粮店买出全部的粗粮指标,一堆大地瓜,放在家里朝阳处。经过太阳晒过的后煮出的地瓜有黄恙的,红心的,甜甜的,软软的,可好吃了。
   记得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粮食紧张,没有副食品,饥饿使我们都市的人们患上了浮肿,营养不良,人们在四处寻找可以吃的东西,哪怕是树叶,草根。只要能添饱肚子就可以了。
    那时我的父亲在青岛的郊区城阳耐火材料厂上班,每到星期日就带我们乘坐马笼子火车去厂里,因为厂子的外面就是大片的地瓜地,农民秋收过后,地里还漏下许多地瓜和地瓜叶,我们就拿着铁锨,去翻找。当时取名为“倒地瓜”。
   看到别人从土堆里找到地瓜,我很是羡慕,同时也感到高兴,如果自己在土里找到地瓜,我就感到欣喜若狂,在田里高歌起来。毕竟那时粮食紧张。一天下来,也能从土里倒出十几个小地瓜和半袋子地瓜叶。晚上,和爸爸一起坐着马笼子火车回到家,看到妈妈的笑脸,兄弟姐妹们吃地瓜的香甜,总是感到满足,自己宁愿一个也不吃,也喜欢看兄弟姐妹们吃地瓜的表情。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每看到地瓜,总能勾起我对地瓜的无限深情。
  68年,我响应号召插队农村,我们去的那个村庄百分之七十的土地种地瓜,因为地瓜是高产作物,为了养活村庄越来越多的人们,多种地瓜是当时农民活命的保证。我们知青的主要食粮也是地瓜干和萝卜咸菜。在艰苦的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生活中,我学会了用地瓜做好多食品:“用地瓜面炸麻花,用地瓜做粉条,粉皮,用地瓜面包包子,做花卷,炒地瓜丝,拔丝地瓜,棉籽油炸地瓜片,用地瓜豆做甜饭,地瓜加玉米面做发糕。等等”,村里的好多姑娘媳妇都跟我学习地瓜巧做的方法,这也是一段当年的乐趣。
   我对地瓜确实是很有感情的。我并不羡慕富人的“酒肉日日伴,烟茶时时随”的附庸风雅。因为我的童年时代是在艰苦中度过的,爸爸,妈妈一共养活了我们七个儿女,还有奶奶,老娘,一大家人。仅仅吃饭就成了父母的沉重负担,而那时,地瓜是最便宜的食品。我们都在为了吃饭而努力,那里去寻找诗情画意。在流逝的岁月里,我们插队去农村的兄弟三人虽然返回了城市,又在企业经历了许多变革,迎来了白发斑白的今天。深切感到:是地瓜把我们喂养大,地瓜让我生命里不曾有过饥饿。
    1995年美国生物学家发现,甘薯中含有一种化学物质叫氢表雄酮,可以用于预防结肠癌和乳腺癌;地瓜又成了抗癌明星食品,更加深了我对地瓜的认识和感情。
据《金薯传习录》所载,地瓜还有六种药用价值:一可以治痢疾和下血症,二可以治酒积热泻,三可以治湿热和黄疸病,四可以治遗精和白浊淋毒,五可以治血虚和月经失调,六可以治小儿疳积。现在的科学家研究表明,地瓜处处是宝,应当提倡吃地瓜。
   所以说,我对地瓜的感情是真实而深厚的,我与地瓜已经结下了不解之缘!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