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绿野思辨:《旅游哲学论》

来源:作者:绿野来客时间:2013-06-21热度:0

                                       
                          《旅游哲学论》

    哲学,这个词汇曾经十分流行与红火,也很时尚而神圣。    
    但这些年来,经济的词汇占据了主流地位,哲学则隐退于时代的大幕之后,人与哲学似乎就陌生起来了。这种陌生或许在某种意义上就埋下了诸多社会问题的隐患。    
    哲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它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存在与意识的关系,是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哲学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以认识、改造世界为自身的使命。    
    哲学理论,可以渗透到各个领域与各种行业,并为其提供冷静、理性的思维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科学决策,从而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     
    旅游哲学,就是以哲学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旅游产业发展实践成果而形成的实用性边缘学科,用以研究、解决旅游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与矛盾。     
    2013年4月,我国家正式出台了《旅游法》,为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提了供法律依据。然而,法律并不是解决一些问题的充分条件,在旅游法规的基础上,开展旅游哲学研究,使旅游从业人员与游客树立必要的旅游哲学意识,这对于转变旅游发展方式、调整旅游产业和产品结构,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合法权益,协调行业管理关系、促进旅游业及相关行业发展,使我国从旅游大国发展成为旅游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为此,绿野试作如下探讨,且作一家之言。

一、旅游产业的隐忧    
    据权威部门统计,2012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2.57万亿元,国内旅游约29亿人次,出境旅游超过8000万人次,入境旅游1.33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85亿美元,新增旅游直接就业约50万人。这样一个黄金产业,却被门票涨价、低价揽客、强迫消费等一系列市场乱象所困扰。怎样改变这种现状、治理行业乱象,是当前旅游行业要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               
    从宏观来看,2008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笆啦┗帷蔽泄穆糜尾荡戳耸裁础髁⒘舜蠊蜗?,展示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新中国建国六十年的巨大成就,却遭受了西方世界的打压:金融?;?、贸易壁垒、压人民币升值、美国重返亚洲、东北亚军演、南海诸岛、钓鱼岛之争、印度中梗、中东、北非乱象横生等等,我国的国际周边事态很不确定。    
    从微观来看,旅行社业商机无限,却又潜藏危机,瘟疫似的零负团费不断被克隆复制;日益盛行的贴牌联锁店鱼龙混杂、各种承包经营或加盟模式毫无节制;屡屡发生的“港澳游事件”更是极大地损害了中国旅行社的行业形象!前几年的“港澳游”事件暴露了如下深刻的业态现实,     
   (1)旅游界被迫吞食自己种下的苦果;     
   (2)野马导游职业地位的无奈与卑微;     
   (3)旅行社行业服务形象的彻底颠覆;     
   (4)旅行社企业赢利模式的严重危机。

二、旅游产业的中国梦蓝图    
   (一)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中国将在2020年“十二.五”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梦想和目标。
    1、世界性旅游资源优势:我国拥有的旅游地质资源、旅游地理资源、旅游历史资源、旅游文化资源、旅游风情资源、旅游体育资源、旅游农业资源等,为实现旅游中国梦奠定了丰厚、坚实的资源基础。
    2、创造了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成为拉动内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3、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政治环境稳定,成为国际旅游重要的客源地市场,对世界旅游经济影响日益增强;
    4、中国从旅游大国,走向旅游强国的梦想值得期待。   
(二)从贵州省来看,多彩贵州与国内外旅游产业链的互补性、互利性很强,具有独特的区域发展比较优势?!岸嗖使笾荨北闶枪笾莨笆 ⒙糜问〉氖谐⌒蜗笥肼糜纹放?。   
(三)《旅游法》的制定与实施,为我国旅游产业规范管理、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旅游产业发展呼唤哲学思维   
    产业的基本形态是物化的,是硬件、是生产力;思维在任何时候都是虚化的、是软件、是意识性。但是,任何产业都必须有思想、有理念、有规则,否则,这个产业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发展力。在某种意义上讲,哲学思维,是任何产业最本质的文化生命。    
    中国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很长时间陷入了简单发展的误区,现在必须进行哲学层面的总结与反思。在当今浮躁的社会,哲学是一门“三孤”学问。哲学因为深奥而“孤寂”;哲学因为清高而“孤傲”;哲学因为理智而“孤单”。    
    但是,人们认识自然、治理社会、解脱自己,最终还是离不开哲学,因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科学。(一)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悖论:    
    1、悖论的哲学含义;悖论指在逻辑上可以推导出互相矛盾之结论,但表面上又能自圆其说的命题或理论体系。   
    2、传统的悖论主要有逻辑悖论、概率悖论、几何悖论、统计悖论统和时间悖论等几种类型。   
    3、 这里所探讨的悖论,也许是一种新的悖论类型,姑且称为经营悖论或社会悖论。
(二)旅游产业链上的悖论   
    (1)旅游本质的悖论:文化属性与经济属性的争论;事物的本质取决于事物内在的规定性,事物的现象是其规定性的外延的具体表现。旅游行为处于消费链的顶端,是满足人们审美、好奇、差异性体验等心理文化需求的行为,因而,文化性是旅游的本质属性,经济性是旅游的从属性。    
    (2)旅游资源开发与?;さ你B郏罕焕煤捅黄苹档南肿?; 无数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在开发中破坏的现实自不待言,民族原生态风情也几乎荡然无存。一些少数民族儿童从小就受到这种迎宾仪式的熏陶,长大后对这种已经程式化的本民族风情他们是厌倦?还是继承?   
   (3)旅游主体的悖论——最低成本追求与超质享受要求的对立;   
   (4)旅游市场的悖论:低价的竞争(甚至零负团费)与利润追求的冲突;   
   (5)旅游发展与供给的悖论:需求的增长性与供给的限制性的矛盾;(三)旅游悖论产生的根源  
   (1)本体论根源——旅游产业自身固有的复杂性、矛盾性;   
   (2)认识论根源——人们对旅游产业发展规律认识的局限性;   
   (3)实践论根源——旅游主观意志对旅游客观实在的漠视与违背。
(四)旅游市场竞争中的异化    
     1、异化的含义:哲学上指,事物的主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变为了外在的异己的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认为,异化是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2、市场竞争的含义: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为取得较好的产销条件、获得更多的市场资源而竞争。通过竞争,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进而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3、无序竞争的含义:是指:企业非理性地、盲目地展开竞争,而不是朝着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方向前进。无序竞争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破坏性行为,是造成行业经营秩序混乱的“害群之马”!
(五) 旅游市场无序竞争的表层现象   
    1、旅游企业管理不作为,任凭业务部门层层承包,是产生无序竞争的现实土壤;   
    2、行业主管部门监管的缺失,使无序竞争行为胆大妄为,肆无忌惮;   
    3、低价倾销、零负团费以及层出不穷的投诉事件,是无序竞争赤裸裸的表现形式;   
    4、旅游人才的非正常流动,导致市场资源非正常重组和变动,是无序竞争不断恶化的深层表现;    
    5、旅游市场混乱不堪,旅游企业赢利能力日益弱化,市场竞争日趋残酷,旅游产业依靠外部输血而虚胖,是旅游界长期无序竞争导致的必然结果。    无序竞争在法律上,属于不正当竞争,在哲学上则是竞争的异化。事物在发展和演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应是竞争的本质和规律,而无序竞争则使其结果走向了反面,给整个行业的发展健康发展制造了种种危害。
(六) 旅游悖论与异化现象的深层次分析   
    中国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悖论和异化,其根本症结在于产业发展的“超阶段性”,和不相适应性以及过度竞争行为,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规律:     
    1、事物的发展与成长,具有的一定的阶段性;     
    2、在一定的阶段上,事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违背这一规律,将遭受到规律的惩罚;    
    4、中国的旅游产业已遭到了规律的惩罚,如果还不自我警醒,还将遭到进一步的惩罚。

四、破解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悖论和异化的哲学对策
(一)旅游超阶段性与不相适应性的初步分析    
     1、超越了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阶段,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2、超越了国民文化教育的发展阶段,与我国总体国民素质不相适应;       
     3、超越了我国人均恩格尔系数的正常状态,与我国消费结构不相适应;    
     4、超越了旅游产业应有规模的发展阶段,导致了旅游产业的过度竞争;    
     5、过度竞争的结果,一是削弱了产业发展的集中度;二是恶化了企业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损害了旅游行业的社会形象。
(二)旅游哲学意义上的应对策略与建议   
    1、对旅游主管部门来讲:旅游存在决定旅游意识,不能以长官意志改变旅游发展规律;   
    2、对旅游企业来讲:旅游管理是第一生产力,优质服务是核心生产要素,赢利不能脱离服务的无形载体而独立存在;因而旅行社的负责人不能放弃管理,也不能使旅游管理简单化;   
    3、对游客来讲:要懂得和尊重价值规律、实自觉遵循等价交换规则,旅游成本决定旅游价值,旅游服务不能脱离旅游必须支付的刚性成本而独立存在。   
    4、对旅游行业来讲,行业自律是遵守行业发展规律的基本准则,违背行业发展的自身规律,只能自食其果。    
    5、旅游哲学思维应通过教育、宣传、规则、制度甚至法律等等方式,成为现代社会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普世化的价值观与大众意识。   
    6、就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与消费结构来看,大众的,就是游客的。游客的,就是大众的。只有当大众的游客和旅游从业人员、官员、媒体,都具有这种基本的哲学思维,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才能真正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在这种情况下:  
   (1)旅游业才是充满快乐和幸福的、愉悦的产业!   
   (2)旅游的主体和服务的客体才是双赢的共同体!   
   (3)这也是目前旅游实践迫切需要旅游哲学指导的内在需求!    
    总之,旅游哲学思维,是克服和化解旅游产业悖论和旅游竞争异化问题的利器,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到今天,在“十八”大精神鼓舞下,在《旅游法》的实施中,旅游哲学思维应当武装旅游大众,只有当旅游大众掌握了旅游哲学的利器,旅游的发展才能健康、持续。   
    因此,绿野以为,旅游哲学是实现旅游中国梦的一块重要基石。
                                                                                                                                          
                                                                      2013年6月18日于绿野诗棚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