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的希望
来源:作者:随云小绪时间:2013-06-23热度:0次
1965年6月的一个夜晚,是个漆黑的、下着雨的夜晚。母亲和姥姥一个打着伞、一个拿着手电,互相搀扶着,踉踉跄跄、深一脚浅一脚,艰难地走在通往县城泥泞的道路上。雨水、烂泥时不时地溅到了衣服上、裤子上,四十里的路在黑夜里仿佛没有尽头,四周都是黑洞洞的,只有手电筒一束微弱的光芒照亮着她们前方漫长崎岖的道路。不记得走了多长时间,母女俩身心疲惫、破旧的雨伞被风刮东倒西歪,脸上满是水,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睫毛上也沾满了雨水,亮晶晶的。前路未知,前路难行,但母亲和姥姥却异常坚定的前行着,因为向前就有希望……
在那个年代,母亲无疑是非常优秀的。学习成绩优异的母亲初中毕业后被大队选去当了团支部书记兼妇女主任,工作非常优秀,是大队的重点培养对象。六十年代,闻名全国山西昔阳的“铁姑娘”郭凤莲,引领着时代的潮流,而母亲也是当时大队以她为标榜而力推的女干部,准备提拔她当村里的党支部书记。
一天,母亲遇到一位昔日的同窗,问她功课复习的怎样了?母亲莫名其妙一头雾水,仔细询问后才知道,中招报名考试早已开始。其实,早在几月前,学校也曾通知了大队领导,为了怕母亲考上离开,队领导压根就没有告诉母亲,当时离考试的时间只有三天了。
就在这时,母亲的班主任、数学老师也得知了母亲的情况,急忙来到家里,告诉母亲已经替她报了名,让她一定要参加考试。得知消息的母亲,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一年都没有摸过课本了,同学们都复习好几个月了,况且自己现在的工作也不错,不想参加考试。可是,几位老师都鼓励她、开导她,希望她把眼光放远一些,再说她的学习功底十分扎实肯定能行的。姥姥也是极力的劝阻,希望母亲别错过了机会,让自己后悔。几经矛盾挣扎,在姥姥训斥下,临考的前一天,母亲终于下定决心,和姥姥连夜冒雨赶往县城参加考试。
母女俩在天亮前赶到,稍事休息后,母亲参加了当年的考试。结果印证了老师们的话,学习功底扎实的母亲是参加考试几位同乡里唯一考上的,最后被录取到山西省中医学院。那个年代,村里能考上一名中专生,并且还是女的,可是件了不得的大事。贺喜的人不断,大家都羡慕不已,都对自己的子女说:“以后要好好念书,将来要像珍(母亲的小名)一样有造化”。母亲能上中专,有老师的功劳,开明的姥姥更是功不可没。当时的农村教学条件是很差得,很多孩子都是上不完小学就退学了,能上中学的更是寥寥无几,当时流行的是读书无用论。姥姥不像其他的农村妇女一样,坚定的认为读书一定有出息,不管生活多么艰难,她都尽量都让子女们接受良好的教育。
录取通知书拿到手也是一波三折。通知书早就来了,被大队偷偷压下不给母亲。母亲的老师们到公社去追问,告知早就给了大队了,到大队,队领导装聋作哑一问三不知。眼看到了报到时间了,没办法,老师们出主意让母亲先去学校报到,到学校后再交涉,无奈的母亲怀着忐忑的心情上了火车。就在最后时刻,时任分队队长的姥爷想尽办法几经交涉终于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匆匆赶到火车站送到了母亲的手中。
如今,早已退休的母亲和父亲经营着一间中医诊所,每日忙碌不辍。说起四十年前的那个改变命运的夜晚,母亲依旧感叹不已:“多亏你姥姥的坚持,还有老师们的鼓励,不然今天的我或许还在农村里,过着另外一种生活吧!……”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