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陕北靖边的“砍头柳”

来源:作者:闫永定时间:2013-06-25热度:0

  
    我们是一个野外地勘单位,驻地在陕西省渭南市城区的城乡结合部。过去,驻地周围多为种植麦子玉米等作物的农田。近二十多年来,在退耕还林、绿化城市政策的引领下,种植麦子玉米的农田已经寥寥无几,取而代之的是郁郁葱葱的树林了。
     我是一个退休多年的老地质人,喜欢天然的大自然环境。在居家的日子里,我每天的清晨和傍晚都要在驻地周围的田野小路上走动走动,放松放松精神,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活动筋骨。
    近日,我行走在驻地附近的树林中,观察那些已经比较高大的树木,于不经意之间,发现树林里的树种多以泡桐树为主,柏树和杨树次之,而作为极常见树种的柳树却极其少见。少了柳树!我不由得触景生情,想起了陕北靖边那遍布于大地上的柳树来,想起了那里特有的“砍头柳”。
    我长期在内蒙和陕西地区工作,曾经四次去过靖边一带工作。第一次是1960年,那是以一个地质工作者的身份,参加了毛乌素沙漠的考察工作;第二次是1970年,是对鄂尔多斯地区进行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的;第三次是1980年,是对黄土高原黄土进行研究而去的;第四次则是前几年以工程监理的身份,参加靖边的工程建设的。
    从第一次起,靖边的“砍头柳”就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毎一次到了靖边,我都要把目光深深地投向它;多年以来,每当我在其它地方见到柳树时,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靖边的“砍头柳”,都会给我周围的人侃起靖边的 “砍头柳”。
   靖边地区气候干燥,风多沙大,自然条件恶劣,过去是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但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由于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的陆续发现和开发,从而使这里的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过去默默无闻的小小靖边,一下子闻名遐迩了,北京等地的天然气不就是来自靖边嘛!靖边的经济发达了,经济实力跃入陕西省前三名,也跨入了全国百强县的行列。
    柳树是一种极其普通的树木,它分布广泛,遍及大江南北。在我七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我足迹遍及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皆可见到柳树的身影。我熟记唐代贺知章关于柳树的诗句,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那么的传神,它把柳树描述得多么淋漓尽致呀!柳树的形态,四处皆然。然陕北靖边的“ 砍头柳”, 却别有洞天,另是一番风景。    
    靖边虽处毛乌素沙漠南缘, 但气候并非特别干旱。这里 年平均降水量395mm,地下水埋深不大,比较适宜于树木的生长。靖边的树木生长良好,到处郁郁葱葱,连片成林,是“ 三北” 防护林的组成部分。在靖边的树木中,最常见的要数杨树和柳树了,柳树数量要占四分之三以上;在靖边的柳树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砍头柳”。在靖边,于公路大路的两侧,于草滩旷野之上,于河流池湖岸边,于田间地头,于村中庄间,于房前屋后……到处都是“ 砍头柳” 。
     靖边的“砍头柳”是普通的直柳, 不是垂柳。所谓的“砍头柳”,是在柳树长到5年、树径约10cm的时候,于距地面1. 5__2m处锯断树冠,然后让其从锯断处(顶部)萌生新的枝条。当枝条直径长到约15cm的时候,即将其砍伐。然后,让树干从顶部再次萌生新的枝条,这样周而复始,达到多次利用的目的。砍伐的树枝直径15cm,长度七八米左右,这就是柳椽,可以作为盖房的椽子使用了。因此有人把这种“砍头柳” 叫作“截椽柳”。
    随着柳树树龄的增长和树径的加粗,柳树顶部丛生的椽材数由少而渐增多,一般数量多稳定在30__40棵之间,最多可达50多棵呢。这种柳椽,多少年以来,一直是人们盖房的主要材料,它对人们“居其有屋”实在是太重要了。
    这样的“砍头柳” 生长非常茂盛,凭借柳树的顽强生命力,柳树树干把“力”都用在供应柳枝的生长上?!翱惩妨币荒暌荒甑某ご螅摹白铀铩币徊缫徊绲爻刹?,它的树干逐渐地变粗变老,进而慢慢地由顶端开裂,再到树身开裂,一直到多年后树身中心腐朽,直至死亡。仔细想想,“砍头柳” 的生活状态和生命过程,不就是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和生命过程吗?人们像“砍头柳”一样,竭尽全力养育了儿女,苦了自己,老了自己,直至腐朽了自己……
   在靖边工作的日子里,每当我跋涉在沙丘洼地之间时,或乘车行走在公路、大路和村庄中的时候,看见眼前那一排排、一片片、一个个的“砍头柳”, 我都会被它们那特有的身姿所吸引。工作闲暇之时,在夏季和秋季无风的日子里,每当茶余饭后,尤其是在夕阳西下时,我总喜欢漫步徜徉在柳树林中,边走边欣赏那大大小小的“砍头柳”??茨腔蜃伦郴虬卟档氖魃?,看那丛生于树身上的蓬勃枝干,看那碧绿狭长的柳叶,看那随风摇曵极富美感的枝条。此时,头顶是蓝天白云,脚下是草甸湿地或松软的沙土,我沐浴在树下斑斓多姿的霞光下,呼吸着特别清新的空气,??绰淙盏挠嚓?,觉得异常的惬意!
   我这里说的“砍头柳”,其实在史书上是有记载的。有人考证,由于古代工具简陋,要伐取粗大树干非常困难,先民们主要砍伐和使用两寸来粗的枝干作为常用木材。长期实践中,人们发现在柳树伐过枝干后,于茬口处能够萌生新的通直状枝条,很便于使用。于是就有意识地在柳树长到一定高度时即截去树冠,促使新枝从顶部萌生,每隔几年伐取树条予以利用。这就是所谓的“头朩作业”?!巴纺咀饕怠钡慕峁恰傲簟绷耸鞲?,持续利用了枝条,“留树”由此得名?!傲?nbsp;字与“留” 字读音相同,“柳树”便代替了“ 留树”。
    靖边的“砍头柳” 是毛乌素沙漠中一道特殊的靓丽风景线,是长期以来乡民充分利用自然、满足生活之需的明证,也是古代先民们“头木作业”的 活化石。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毛仙

下一篇: 对一根甘蔗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