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浮戏问沧桑
来源:作者:王琳宝时间:2013-08-27热度:0次
秋游浮戏山环翠峪,置身于苍山碧水,沉醉于草野林莽,观猕猴嬉戏,望红叶初上,听飞瀑轰鸣,品柿果芳香,尝农家时鲜,恍入异界仙境。一幅幅水墨丹青、一座座峰岩浮雕、一群群观光游人、一阵阵谈笑惊呼,令人耳目一新,乐此不疲。那经夜雨过滤后的山风格外清新宜人,草叶上如珠似玑的露水摇曳滴落,山涧溪流淙淙击石作声,不知名的秋虫此起彼伏鼓翅鸣唱,使人欣欣然而有洗心涤肺之感。
浮戏山古称阳城山,又称方山 ,108座翠峰逶迤散布于巩荥密三市。据专家介绍,伏羲和浮戏不但谐音,而且渊源深厚。浮戏山是伏羲母子及女娲生活的地方,典籍、传说和周边地理可互为印证其沧桑厚重。一是人文历史之汇,上古时期浮戏山为炎帝祝融氏所居。尧时,射日的后羿曾宿此山中。中国第一朝代--夏建都于此。浮戏山因系汜水河源头,又与三国文化渊源相继,还是道教文化发祥地之一。元末,朱元璋起事,其麾下大将徐达、常遇春亦在浮戏山招抚反元义军??拐绞逼谄ざň诖舜唇ㄔノ骺谷崭莸卮蟊居?。二是山川地理之要,春秋战国时期浮戏山即为我国闻名的“九洲之险”、“九寨之一”,是古都洛阳的“东方屏障”。隋唐以来修建于此间的30余座古寨堡,享有“天下第一城堡群”之称。三是地质演化之奇,该山地层完整,是我国主要的标准地层出露区域,可谓研究地质的“博物馆”。奇特的云花石随处可见,它由低等植物地衣千百年在山岩上烙刻而成,小若腊梅花,大若白牡丹。有岩溶发育各具特色的洞穴一百多座,被专家誉为“中原洞穴之乡”。著名的雪花洞以其独特的风姿傲然于世,由石葡萄、石珊瑚、石花(即雪花)等自然组成的173米的“雪花长廊”,宛如一座地下水晶宫,素有“天下第一雪花洞”之称。
我曾十数次登浮戏,游环翠,然每游故山生新意,观感屡屡大不同。归来夜读有关浮戏山的文献和传说,亦有他乡遇故知的亲切之感。这次与万年古橿的谋面,我油然生出后生晋见白发长者的无限虔诚。据《山海经》记载,浮戏山环翠峪橿树生长茂盛,木质坚硬,古代主要用其制造车轮。世界上现存的古橿树极少,而环翠峪就有30多棵,最古老的是有着2万多年树龄的南峪古橿和王庄古橿。另一古橿位于环翠峪内八路军后方医院房顶,据清华大学及郑州大学教授考证,该树也有17000余年树龄,现仍生机盎然、枝繁叶茂,树冠巨大如伞,覆盖数亩院落。该树在抗日时期以其天然的隐蔽作用,保护了一批又一批的伤员脱离险境,后人冠之"英雄树"。
当我得知橿树为我国第三纪孓遗树种,由低矮灌木长成高大乔木需要历经成千上万年沧桑的时候,更是惊羡于这深山野壑中的活化石,那裸露于山石岩缝外的蛇形古根,那风雕雨刻的皴皮铜干和峥嵘虬枝,那细密的叶子间筛出的带着异香的斑驳阳光,在北方的山中鲜有见闻。它们守望在故乡贫瘠的山地上,与山民们世代相伴,默默地春华秋实,站立成四季各异的美丽风景,像将军们统领着鸟语花香的自然山林,岁岁年年无私地奉献果实,赠予薪柴,温暖着乡民朴素简约的生活。它们于无声处亲历着人间烟火氤氲的沧桑岁月,将一本古老的天书镌刻于一圈圈致密的年轮里,从不以千年万岁长者的身份居功自傲,始终谦卑地顶着一头浓密的飘然青发。默立瞻仰,大树参天伟岸雄奇,我等侪辈渺小如蚁,览物怀古思人,感慨遐想良多,禁不住肃然起敬。
下山半道,循着诱人的香味,我们一行人在一爿小摊前坐下,点了几份橡子凉粉,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这凉粉便是用山里的橡子淀粉制作的,口味纯正地道,最宜凉拌,初品略带苦头,继而回甘无穷,清香盈口。与城里超市所售绿豆、红薯凉粉味道截然迥异。寻思几日来访古问今,宿于民户柴院,农家餐饮如此唇齿留香,却原来竟与品味历史、传说一个道理,均贵在原汁原味。清冽山泉,柴火土灶,绿色禾蔬,土猪土鸡,野菜河虾,样样皆是真材实料,经由农家主妇精心炮制,文火慢烧,岂能不令人馋涎欲滴大快朵颐?难怪久居闹市的人们络绎不绝来此寻幽探胜,寻的就是青山绿水,天人合一,返璞归真!探的就是古风古意,人间正道,厚德载物!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