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石碾磨
来源:作者:王琳宝时间:2013-09-06热度:0次
五六十年代,乡村里石碾石磨随处可见,乡亲们管这些地方叫磨道或碾道。它们多是依山就势掏成窑洞,在正中砌上大圆石盘,其上安装青石磨盘或石磙,以供人们磨面碾米之用。石磨石碾虽然看起来古朴笨拙,甚至有些落后,多靠人力推牲口拉,但加工出的米面原汁原味,吃起来格外香甜可口。
自从村里修了公路架了电,电磨电碾大行其道。先是“一风吹”,用这种机器磨麦子面麸混出,可是蒸出的馒头不白。后来换成小钢磨,即可磨出九零面和八五面,蒸出的馒头又香又白,走亲访友很是长面子。碾米机竖起来有一人多高,上边是料斗,中间是出米槽,最下鼓着一条长长的布袋,专门收集谷糠。闸刀一合,不大工夫一袋谷子就变成碎金似的小米,煞是省事省力。再后来公社里建起了面粉厂,乡亲们只需把原粮存到厂里,随时支取米面,更为灵活方便。
或许是一大二公的体制使然,或许是人们乐趋新潮,或许是喜新厌旧,慢慢地,石碾石磨便日趋零落萧条。有的因为闲置已久,即被拆除,或成为庄户院中门前的石桌石凳,或被运至场里成为碾麦轧谷的工具。惟有偏远处侥幸剩下一两个,也是无人问津,蛛网尘封。同过去人们的争相使用、碾磨的锃光发亮相比,恍有隔世的冷寂之感。
农村联产承包后,石磨石碾偶也派上用场。麦黄时节,有的人家就在石磨上做“年馔”,以尝新麦鲜香。玉米谷子上了囤,碾新谷米、玉米糁的也有。近年来,城里人开始关注健康,返璞归真,青睐起绿色食品,专门到农村购买石碾磨加工的米面。脑筋急转弯的村里人,从中瞅到了商机。有的崇尚复古,就把碾道磨道加以整修,买来毛色光溜的毛驴戴上“碍眼”,“得喔”一声吆喝,毛驴便吱吱扭扭拉起碾磨,优哉游哉地绕圈,让城里的孩子新奇地两眼放光。有的还土洋结合,把石碾磨改成电动,既提高了加工效率,又确保了绿色健康,前来订购者络绎不绝……
日月如梭,斗转星移。三十年改革开放,家乡变化日新月异,新农村建设热火朝天。那些早已淡出人们视线的石碾磨,仿佛古装戏中的人物一样,重新粉墨登场。遥想儿时,故乡那缓缓转动的石碾磨,研磨过多少乡村的苦涩时光,温暖过多少父老乡亲的生活。它们像活化石一般,见证着乡村的前世今生。它们的兴衰和再度复出,使人感慨万端,五味杂陈,同时又在心底泛起阵阵温暖的涟漪……。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