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咏土
来源:作者:王琳宝时间:2013-09-22热度:0次
又是人间一度秋。
二十四节气真是神奇,用一双看不见的手,操控着万物的生长节律。千树春华才褪残红,流光之夏接踵而至,一番野蛮生长之后,秋风秋阳紧锣密鼓,万顷田野悄然镀金。此时此刻,大地静默无语,一如儿女满堂的母亲,迎来了最为丰饶的季节。
然而,这一切来得迅即,去得也快。三天五日,庄稼收割殆尽,稻谷颗粒归仓,只剩下堆在地头的秸秆,还有晒着阳光的根茬。记得儿时,它们曾经扎伤过我的脚,而现在它们仿佛在扎我的心。
在农人欢庆丰收之时,大地显得空落冷寂,令人不免心生怜意。
摧枯拉朽的犁铧,翻开一道道泥浪,将枯叶、根茬掩埋。板结的泥土变得松软,弥漫着醉人的气息。
踩着湿润的泥土,我的眼睛也湿润起来。原来平凡无奇的土地,竟是那样地慈眉善目!她包容万物,不弃草芥;她化育五谷,滋养万民;她无私奉献,一无索??;她用天赐的息壤,捧出人间的大爱!
不须穷尽辞海。我知道:任何赞美都是多余,唯有“厚德载物”可资大地配享!
手捧一把泥土,我轻轻捻捏,仿能从中攥出朵朵思想的浪花!
徜徉于知识的海洋,在自然科学专著里,我找到了土的踪影。
“土是尚未固结成岩的松软堆积物。主要为第四纪的产物。土由各类岩石经风化作用而成。土位于地壳的表层,是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主要地质环境。土与岩石一起是工程岩土学的研究对象。”
原来土成于混沌初开,古香古色,自然天成。
比之定义式的描述,土在古代经卷里的形象,则更加真实生动,显得五彩缤纷。
“地之吐生物者也?!保ā端滴摹罚?BR> “百谷草木丽乎土。”(《易•离彖传》)
“冀州厥土惟白壤,兖州厥土黑坟,青州厥土白坟,徐州厥土赤埴坟,扬州荆州厥土惟涂泥,豫州厥土惟壤下土坟垆,梁州厥土青黎,雍州厥土惟黄壤?!保ā妒?#8226;禹贡》)
“乃立冢土?!保ā妒?#8226;大雅》)
“土壤布在田,能者以为富?!保ā痘茨献?#8226;说林训》)
而以“厚载之意”称“后土”者,更是不胜枚举。
除上述例子外,土还是个多义词,另有“封地”、“领地”和“乡里”、“乡土”等义。
有关土的故事,三天三夜说之不尽。
有关土的颂歌,千秋万代咏之不绝。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被南茸婢刺斐绲?,把祭祀放在战事之先。北京地坛,是世界最大的祭地圣坛,清朝皇帝每年在此祭拜地神,祈愿丰收。山西万荣后土祠,是华夏最古老的祭地之所。先人最初的祭祀对象是“社”,即土地之神---后土圣母女娲氏。商代伊始,祭祀的对象除了“社”,又加上“稷”,“稷”就是谷神,即周代的始祖后稷。在先秦文献中,“社稷”乃与国家同义,可见古人对地神谷神的无尚敬仰。
平凡朴素的土,触手可及的土,司空见惯的土,貌不惊人的土,名词前缀的土……在人们心目中,土的模样是如此原始,如此朴素。而在在文明的典藏里,土的形象又是那样温文尔雅,仪态万方!在古老的祭坛上,后土圣母又是何等崇高,被尊为土地最尊之神!
芸芸众生,置身尘世,千丝万缕,与土关联。先是衣食,赖土化育,无此难以立命。再是住行,凭土依托,舍其难以安身。即便百年身故,也要魂归大地,入土为安。
即便天界神仙,亦不乏下凡之例。人生在世,有谁能割断与土的不解之缘?
世间凡夫俗子,宇宙一粒纤尘,与生俱来都带着土的本色,就像呱呱坠地的婴儿,带着清晰的胎记。
作为农民的儿子,我身沾满土气,甚或透骨入髓,怕是一辈子也漂洗不去。
我想起以土为乐的童年,一边玩泥巴,一边看大人们春种秋收。我和小伙伴们在谷子地里捕捉蝈蝈,我和爷爷在窝棚里看护瓜地,我瞅着土锅台为等一碗喷香的年夜饭……
我见过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的身影,尝过三伏天下地锄草的辛苦。乡村的贫穷落后,在心底打下深深的烙印。我对脚下的土地爱怨交织,少时便起过逃离土地的念头……
苍天在上,厚土在下,请恕我不恭之过!
昔时旧年,少不更事的我,曾经梦想像自由的鸟儿,一飞冲天,远行万里,哪里知道要有一棵大树栖息歇翅,要有一方净土安放灵魂!
很长一段时间,我曾为自己在城市安身立命感到骄傲。当我为在阳台上养花四处找土时,才走进村野田地。哪里的土壤是那样肥沃,连续几年让我的花草争奇斗艳,引来左邻右舍艳羡的目光??墒呛罄矗故桥枥锏哪切┩?,任凭浇水施肥,花草愣是长不起精神,一时让我茫然无计。
于今想来,实在幼稚可笑。经年养花的我,竟是如此愚钝,像个闷葫芦似地,非经时光老人点化,茅塞不开!原来一盆土,一株花,一俟登堂入室,便从此不接地气,生机久而自衰,而我与之何异?
愧疚在心,钩沉往事,我突然记起毛主席的《八字宪法》来?!巴练仕置鼙9芄ぁ?,至今我仍记忆犹新,因为当年演出快板剧时,我就是头顶“土”字的小演员,当着父老乡亲的面,在台上把“土”字夸成一朵花!
弹指一挥,年届天命。旧话重提,感慨万端。我多想像儿时一样吟咏放歌,赞美息壤,感恩土地,但却不知何因,诗文静落纸上,心语难以发声。我只能凭借萧萧秋风,对着广袤大地,对着故乡田园,从心底默念一句:归去来兮!
只此一句,我便热泪两行!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