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活在蓝天下

来源:作者:龙立霞时间:2013-10-15热度:0

    当PM2.5时不时通过媒体刺激视觉听觉感官,顿觉挥之不去的漫天蔽日的黄沙吞噬生灵万物的阴影充斥着脑海,让人绝望。所幸自己生活在一片蓝天下,一座青山绿水庇荫的山城里。
    黔东南的山水究竟滋养了多少文人骚客?究竟感染了多少游人雅士?终究是无法知晓。惟知周宇宁先生三进黔东南,心染黔东南之绿。也许周先生环游大半个中国,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山水,如此丰厚的原生态民族文化风情,他完全沉迷陶醉其中。当浩浩荡荡的历史车轮碾压过青葱的山林,城市繁华的背后,总会流露出更多对绿的渴望和憧憬。难怪郁笛会为塔克拉玛干沙漠一株枯萎的芦苇心存敬意。
    周先生心里容下了黔东南所有的绿,却遗忘了在这绿色滋润孕育下,撑起的一片美丽蓝天。我也是在王开岭那失望的严正的训斥“这太糟了,这种心境对一个无条件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人来说,简直是侮辱,是极大的伤害”后,才有意识地抬头观望起头顶上这片天空。这片天空微蓝,在冬日温馨阳光的映衬下,五彩光晕若隐若现,完全没有北京春天里“霾”的气息,也比不上新疆抑或西藏天空中那蔚蓝的极致。前些年,友人从新疆寄来几张照片,沙漠里植株稀少,天色湛蓝。初看甚为欢喜,以为那就是人间天堂。但所谓世事就怕细想,那蓝到极致的天色,终究是缺乏水分的滋养和充足氧气的孕育,少了应有的色调。难怪友人寄居不到一载,就匆匆逃离。如此想来,头顶的这片天色蓝得正好。这样的蓝温和,不刺眼。在温润水汽的包裹里,在层峦叠嶂的白云的护拥下,不断凝聚着天地间所有的灵气。
    多年以前,在北京求学。每到春天,总不可逃避要面对那漫天密布的沙尘暴。沙尘暴风骤雨般密集,瞬间吞没整座城市。在城市里的人,像那细微的蝼蚁,在风沙中艰难地爬行逃窜。这样的日子总是让人厌恶、痛苦、悲愤,但无法拒绝。仿佛黄牛注定脱离不了枷身的犁铧,孙猴子摘不下套在头上的紧箍咒。学生公寓与食堂,不过五十余米的距离,却要走得很艰难。双眼微开,双唇紧合,饭盒密闭。穿越飞沙,远比跋涉青山绿水来得艰辛。到得庇护处,已是黄沙满身,眼镜镜片也涂上一层厚厚的昏黄的尘埃,已然一付茶色眼镜。
    这样的生活已然远去。如今,我生活的山城,位于黔东南州东部一隅,素有“杉木之乡”之称??晌搅帜敬杏簦角逅?,鸟语花香,温润宜居。这里的天空,温润而饱满,浅浅的水汽层上,铺洒着流动的云朵。没有阴霾,没有黄沙,只有让人温暖的色调——浅蓝。这样的天空下,河鸟翩翩起舞,蟋蟀夜夜笙歌。鸡禽自由啄食,狗兽尽情嬉闹追逐。小孩欢天喜地玩耍,大人成双成对信步漫谈。好一派自然和谐的景象。竟连那棵初夏已开过的海棠也受到感染,在温暖的冬阳里再次绽开笑颜。我曾无数次猜想,这样的天色,应许要有怎样的秀丽山川和旖旎风光来呼应?清水江?青山界?三板溪?亮江?文斗?或许还远远罗列不够,但已足够让人陶醉。
    前些日子,友人问及我的家乡的美。我总觉得家乡的美是无法言尽,进而无法言表。杉乡的人文山水,滋养了祖祖辈辈的杉乡人。历代本土乃至外地文人雅士,多次在现实和梦境的追寻里,思绪通透,灵感飞扬,握笔疾书,细数它的人文底蕴和唯美风物。遑论知名作家单洪根的《飞山庙诗话》,杨秀庭的《慢板的乡愁》,吴育瑞的《飞山庙遐想》,龙珍锋的《穿越茅坪古镇》、《文斗的密码》,还有文学新秀姜杰的《清水江的回忆》,刘航的《走进华寨》等。太多太多的叙事,太多太厚重的记载。显然不用孤陋寡闻,学识浅薄的我,再画蛇添足。但又总觉得,似乎还缺点什么。
    当归途的车轮缓缓驶入熟悉的杉乡地界,心想着何处是归程。却无意透过车窗,望见了这温润的天色。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