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槐月色
来源:作者:梁波时间:2013-10-28热度:0次
暮晚,站在老家的禾坪上远望,远处是郁郁葱葱的青山,竹浪随风起伏,金色的阳光随意洒落,犹如“半江瑟瑟半江红”。一条小溪从山岩间跌落,虽没有磅礴的气势,但潺潺的水声依然穿透耳膜,似雨丝声、似夜香语、似晚鸟啼,裹满乡情乡音,绕着山体与稻田逶迤而去。
我信步往村子南边踱去,哪里有一条小河,是童年时的乐园,曾留下过无数欢声笑语。走过一段青石铺的小径,路旁有两株紧挨着的大香樟,数抱之围,斜斜地立着,那伸开的树冠,犹如作出邀请客人的手势,宛如黄山迎宾松,说不定先人特意栽下了迎客樟,笑意迎客。两树的枝枝杈杈相互交错,若无旁人地亲昵,你握着我,我拽着你,就像两个迟暮的老人相互扶衬。
不远处,一棵散开巨盘的河槐立在稻田下,河槐高大威猛,默默望着河水无忧地流淌。平静的河水却突然在河槐旁溜了一个大弯,漩出了一个深潭。仰望河槐,叶不是很稠密,稀稀落落,有些枯枝,悬挂着,似断不断,恋恋不舍;苍劲的树皮上爬着小小的青藤叶,像春天的新芽,又像寄生斛萌生的嫩叶;手摸着河槐庞大的躯干,那疙瘩非常硌手,是春秋的痕迹,也是岁月的沧桑,或许是先人系竹排时留下的。
村里曾有一个叫八爷爷的老人,据说是村里唯一一个跑过湘潭长沙大码头的汉子,每当春夏之际,他驾着一陇一陇竹排从这条小小的淝江河里起航,出耒水,奔湘江,过湘潭,到长沙,一走就是数月,直到把楠竹买了才回家。每年就在这棵古老的河槐旁与妻儿话别,河槐上的疙瘩说不定就有他老人家一份功劳。
槐树下是一片柔软的马莲草,绒绒的、青青的、很柔很软,是我们小时候玩游戏的天堂。那时我们就在这滩涂上跳、跑、追打,偶尔也玩着“蓬头稚子学垂伦”,累了、困了就在这柔软的马连草上美美睡去,梦想神仙姐姐。曾在煤油灯下听妈妈讲樟树上附有七仙女、狐狸精的传奇神话。这些神话传说让我们这些小孩对古樟多了敬畏,也多了几份幻想,河槐就犹显得分外亲切。我们就时不时溜到河槐下的草地上做着这样那样的美梦,然后跳到河里尽情游玩,直至日落西山,直到母亲站在村前的禾坪上呼喊,我们才匆匆从河里爬上岸,往家里跑,每每经过古樟旁时,不忘悄悄的侧过脸看看有没有七仙女、狐狸精随后,还不忘吓一吓跑在后面的同伴,喊道“七仙女来了,狐狸精来了”。后面的同伴一伙蜂似的往前赶,不忘侧目回头,往往是失望。
一阵凉爽,晚风徐来,河槐挂着圆钱似小树叶哗哗作响,一弯月亮从河槐树梢后姗姗爬起,凌乱地散着一地圆钱,一个叠着一个。站在河槐下,望着开阔的河面,月影漂浮,波光粼粼,宛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此情此景,令人浮想,有些古朴,有些隐约,更有些神秘。想着那两株古樟,我们曾有着莫名的敬畏,但是在这古老的河槐旁,即使有些阴沉,谁也不知道害怕。河槐高大威猛,有着凛然天威,却非常亲切。那些杈干很粗,枝条却似垂绦柔润,上面缠着各种鸟窝,我们虽然淘气,却没见谁去掏鸟蛋,捣鸟窝。
月光琉璃,星光闪耀,蛙声此起彼伏,从河槐旁的稻田与不远的沟渠传来,真是“听取蛙声一片”。辛苦一天的村里堂弟,带着满身的泥尘与汗渍,来到河边。他说道,“哥,河里玩玩。”我之所以往河边走,也许就是想在小河里寻回童年的畅快?!班??!敝患蚜艘驴?,一个猛子扎进水里,从明亮的水中钻出,一身银光,一甩头发,水珠飞洒,与银光相熠,格外耀眼。我想我还犹豫什么呢?慢慢地顺着河滩下水,怯怯试探,从浅浅的河滩一步一步挪向河的中央,小伙子大声叫嚷着,“哥!水好清凉的?!被庇罢谜诹怂牧常槐呤乔宄旱拿髟掠胨?,另一边卓卓约约的槐影与疏疏落落的月光,我轻轻地拨弄着水,享受着这份清凉,体味童年时的趣味。这时,小伙子按耐不住,手掌推波,波浪一浪一浪直奔过来,但没有啥势头,像一抹微澜漾去?!懊皇碌?,哥。”我哪能不知道呢?只想慢慢的体味这份浓浓的乡情。
我还想什么呢?一头扎进水里,就像傍晚时银色的鲦鱼,从河的中央跃出水面,细细体味乡村月色。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