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舅舅和舅妈

来源:作者:李文莉时间:2013-11-06热度:0

    记得十二年前,我写过一篇《老娘舅》的文字,那是我母亲的大哥。今儿,我得写写我的小娘舅及舅妈,今秋十月,他们从香港远道而来,仅住了十天,又匆匆而归,予我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小娘舅是我母亲唯一的弟弟,在八个兄妹中排行老四,下面还有四个姨。因我家在四川,离母亲的广东老家很远,记忆中我只见过三个舅舅、两个姨,还有两个母亲老家最小的妹妹未曾谋面。这次是我第三次见到我的这个小舅舅,以及第二次见到小舅妈。

    也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小舅与小舅妈时,是在1985年,离现在也近三十年了。那时,我的阿婆还健在,那时,父母都很年轻,小妹也还在读初中,至于他们住了多久,怎一个见面情景,我完全没什么印象了。只记得当时舅舅已经去了香港多年,而舅妈还在广东梅县带着三个孩子,而唯一印象深刻的是,舅舅手中的彩色照相机,这是我们第一次上彩照的记忆,那种新鲜和兴奋,至到此时都会有一种久远弥新,回味无穷的感觉。

    第二次见到小舅,是在第一次见面的三年后,那是小舅和两个姨为阿婆奔丧而来。那时也没住多少日,作为印度尼西亚归侨的母亲以及弟妹们为阿婆举行了简单而不失隆重的葬礼,将阿婆漂泊海外,建国后又毅然带着子女回到家乡,以及千里迢迢来到四川18年,带大残疾的我和妹妹的坎坷一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今年是我第三次见到小舅。舅舅、舅妈这次来,既是应父亲的邀请,也是来探望多病的母亲的。

    时隔近三十年了,岁月真的好似一把无情的刀子,将父辈们一一送进老年的行列。就连当年那么能干,有着一身力气的小舅妈,也逐渐有了老态的迹象,也难怪,就连她也快奔七十了。

    这次与舅舅、舅妈见面,较之前两次,印象极为深刻,也颇有感悟。

    舅舅大概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到的香港,而随后带去了舅妈,在这近三十年里,他们的子女和孙辈也相继于香港落户。舅舅和舅妈都是在工厂里给人打工的,为了积攒一点假期回乡看家人,大多时候都是连续干上一个月,平日里还加办加点,极为辛苦。

    起先,他们是租房子住,那户人家有块闲地,勤劳的舅妈就利用工余时间种些菜蔬,母亲95年去过一次,还帮助他们淋菜什么的。大概8年前,他们终于排上了政府的公屋,37平米,虽然还没有资格买下来,也算是有了自己的窝,相当满足了。如今舅舅、舅妈都已从工厂里退休,又因舅妈尚未到65岁,他们就靠舅舅的一点政府补贴及七十岁以上高龄津贴过日子,同时还得援助子女,想想很是拮据,为此舅妈依然不舍得原先那户出租屋的那块闲地,每天都坐两块钱的车,来到地里伺弄她的菜蔬。

    这次他们来四川,是坐火车过来的,开始我们并不理解他们,认为坐飞机也花不了多少钱,干嘛这样折腾,现在终于明白了。

    他们这次来,大包小包的带来了许多东西。生活拮据的他们,出手真的很大方,他们不仅带来了我们需要的红花油,还带了许多吃的来。如果不是带不动,他们巴不得把他们眼里所有好东西都带给我们,甚至还沿途一路买,有些东西在我家门口小超市都能买到的,他们仍津津乐道地说着,他们淳朴的热情和心意,真的令我感动,这是用金钱也难以衡量一份朴实。

    舅舅、舅妈这次来四川,我算真正走近了他们,我终于明白了我的阿婆为什么在众多子女里,为什么就偏偏最喜欢这个无甚文化的小舅妈。

    据说,广东女人大多强过男人,此话一点不假,我的阿婆如此,我的有大学文化的大舅妈如此,我的尚未小学毕业的小舅妈,则更是如此。

    我的小舅舅老实,有些木纳,小舅妈则精明、能干,属于那种既泼辣,又不失善良、热情的主,虽没什么文化,有时候行为、举止也令人啼笑皆非,却可以谅解,自然也有着可爱之处。

    舅妈来绵阳第二日,就叫我在网上查哪有种子公司,她想买些种子带回去种,我还真查到了,父亲便带他们去,呵,还真买着了,为此舅妈可得意了,一个劲地感谢父亲。

    舅妈是客,且目前几乎无收入,却每天起早晨练带菜回来,还走到哪都抢着付钱,弄得母亲都不好意思当着她的面买东西。不仅如此,还给我和小外甥女各200元钱,自己却买的是30元左右的衣服,说是买个纪念。他们走后,父亲又在他的枕头下发现了一个红包,也是200元,呵,这个舅妈哟,让我们既感动,也哭笑不得。

    舅妈爱清洁,更爱美,每天不是由我父母带着、就是和舅舅单独出去,然后弄一大堆照片摆放在我的面前。他们去了富乐山公园、科学家公园、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还参观了在绵阳召开的科博会,甭管有无兴趣,照片上的舅妈都是神采飞扬,做足了各种姿势。她那些花花绿绿的衣服里,透露着她最质朴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次舅舅带的虽然是数码照相机,却是极老式的那种,只能用2个G的卡,他的卡满了,想在绵阳买一个,却不能够,因为这里已经淘汰的2G的,现在都买4G、甚至8G的了。唉,想想二十八年前,他为我们照的第一次彩色相片,真的感觉他们的思想和意识竟没有进步多少,许是生活所迫吧,不过,他们对他们目前的状况也很满意,儿孙都好,且大多定居香港,他们自己也住上了公屋,人能知足,真的很好了。

    舅舅、舅妈这趟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家真大。那两次来,我家还不到60平米,且住着一家三代,想想还是比他们现在的公屋大。现在,我家和妹妹家都各住着一百多平米的房子,而且价钱也不贵,这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对于他们而言,是足够奢侈,难怪装修一般的家,在他们眼里,竟然用上了“豪华”的二字来形容,足见我们内地的各方面条件也并不逊于繁华的大都市呵。

    舅舅、舅妈坐火车而来、父亲让他们乘飞机而去,他们带给我们的是最热情、大方的质朴,也带走了我们一大家人对他们的真诚祝福。

    这样的感觉,这般的亲情真的是无法用更多的语言表达的,唯在心里默默的祈祷:二老的晚年,幸福、安康。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