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巴中,通江!

来源:作者:李天明时间:2013-12-30热度:0

 

从四川广安出发,沿沪蓉高速西行,在南充切入兰海高速,再向北行进,全程大约280公里就到了四川省巴中市的巴中西站。下道后穿过长长的生态长廊和隧道便进入到巴中市巴州城区。
  一路飞驰。
  高速,已成为一种生活的状态;车行,已是当代人交往利用的主要工具,也已成为生活的一种必需方式。我们深切地感觉到,正是这种以车行为主要出行的交往方式,在改变着当代人们的精神意识、思维方式,甚至也改变了人们的整个生活状态。
  你看,在不胜遥远的古代,这四川向北的商旅行帮,牛马走卒,无不都是肩挑脚行,沿着弯弯山道,艰辛行步。行进过程中,人和自然的距离十分亲近。
  可以想见,彼时彼地,路边的一汪泉水,山间的片片红叶,远山的漫天落霞,山间牛羊的哞叫等等,都可能成为人们眼中、心中慢生活状态下亲近观赏和亲切感受的畅意景象。人们在身体慢行的状态下,用脚步计算着里程。
   这和高速度、快节奏的当前生活状态应当具有多大区别呀。
   这直叫人心中死死追问:现代社会生活的特征是什么?回答应当是十分简单的,现代生活的特征那就是人们对现代化工具的充分运用。
   谁也不曾想到,当年发明汽车的兄弟,就因为他们的一项发明,会在他们离开人世之后不久,彻底地改变整个世界。
   就此而言,我们不能不首先有了一种感叹——和人类改变世界的心理意志高度相比,和人类的智慧发明相比,人的个体生命存在那简直是微不可道的。
   因此,车行这种现代生活中的出行方式,在一种快捷的运行中、在实现人们意志目标过程中,舍弃过程,直达目标,就使得人类活动与自然之间保持了比较亲近密切的距离。
  你看从广安到南充,那是川东北典型的评估丘陵地带,坐在车上,你为了到达目的地,你可以任由高速的车行风驰电掣,任由沿途的风景一闪而过。这种感觉那才是真正的浮光掠影,跑马观景。眼光被急速行进的远山近树不定地分割、撕裂、粉碎。
  再看从南充到巴中,全程高速,过西充、进南部、入阆中,跨入恩阳区、通州区。一路上,本来很有风貌的连山叠岭、本来很有深意的冬季景况、本已肃穆的残枝衰叶,完全可以吸引李白之流、纵酒放歌、挥泪长吟。然而,在车行时代,我的那位老祖宗不知道会不会改变他的思维策略,考虑不再用狂浪不羁的诗歌去感动那些吃饱喝足、忧怨泪恨的深宫怨妇。是否会寻找到能够适合于车行时代、电子时代的文字和感情的表现手段。
  
  不论怎样,车行方式已经改变了和正在更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内心要素以及表达方式。而我此行就感到——面对世界毫无商量余地地改变中,心灵独处一隅,眼前的景致完全目不暇接。对这个世界,在一次又一次地心生疑问和始终充满期待中显得惶惑无助、无主。
  我们扪心设问:人们,在世界处于高速段变革中,我们将以怎样的姿态、心情和感受来面对这个世界,来体会,来感受这个由造物主给我们创造的无尽福祉和万分快乐?
  巴中市宽阔的江北大道是一条6车道格局,南北相向、由西向东顺江奔驰而去的大街。说是巴中市的江北大道,这里说的,我具体地询问了一些人,这里实际根本就没有所称之为的那种水源系统。这只不过是一条集秦巴山南麓泉水而成的溪河,名字叫巴河。也许就是集汇了秦巴山南麓的众多山脉的泉水。所以,从水量来看还算丰沛,清澈明亮。清澈河水在这林木葱茏的山涧流淌,显得格外的秀美宜人。
  人们说,有山就有灵气,有城必有水,这巴中市也就有了这山水的依托。
  无论东方、西方,城邦文明还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靠着城市化巨大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的城市建设格局,城市的选定往往都依托着水源湖泽,这也许就是中国古语所说的伴水而居。
      
站在巴中市巴州区江北宾馆的16楼上,俯瞰巴中市区,虽然看不到巴中市的全貌,但能够看到顺着巴河两岸新建起来的街道和小区,能够看到江北大道这沿着流的方向——东西走向,车水马龙的辉煌光影和繁荣喧哗的景象。就好象是看到这里的人们一一无论为官为民,无论是从商从兵都在励精图治,创造着自己期望着的幸福和繁荣。         
     
做一项统计实验也许很有意思。
  时间是2013126日晚8:30起,到840止,准确的十分钟内,在巴中市江北大道明珠饭店前面的人行斑马线处,来往通行的大小各类车辆是245辆。
  这个数字在北京或者成都某繁华街区都可能不足为奇,但是,对于位于秦巴山区腹地,当年红四方面军建立红色苏维埃政权的革命老区一一个新兴城市来说,这种格局应当是一种很兴旺的势头。
  坐在位于巴中市江北大道繁华地段的江北宾馆底楼豪华大厅里,望着大街对面明珠饭店挺拔的楼宇屹立在阳光亡下。巴中正午的阳光显得温暖和明亮。透过楼宇间隙,可以望见对面远远高过楼宇的山峰依着大街的方向--也就是江流的方向由西向东奔走式地横亘在兰天白云之下,几乎与辽阔的天际线重合。
     
在大街上乘坐出租车的时侯,师付告诉说那山叫做望王山。说是大唐时代,女皇武则天将他的儿子分封到这里。由于儿子思念王朝父母,每日在这山上北望长安一一陕两西安,因此,便把这里命名为望王山。
    
历史已经远去,手头无确切资料来证实这段史实的真实性,在严格意义上说叫做民间传说。
    
然而,这传说却如此凄美、如此的有意义,如此地让巴中人感到很惬意。因此,我们只好让这段凄美壮怀的传说留在这里给人无尽缅怀,带来想象快意。
     
眼下已是仲冬时节,白天可见满山满岭斑驳伶俐、星星点点或者成片成岭的红叶。有同事提问,这么好看的红色林叶到底是什么树,有的说是枫树,有人回答是青钢树,不一而足。但是,我想,不管是什么树,作为巴中山水间一道秋冬季节特有的景观,在巴中这山峰重叠,沟壑交错,山路崎岖,很少见平旷丰腴田园的地方,确实不乏为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在这浓冬季,在这个红军入川的纪念时节,象是满山飘舞着血红的旗帜,又象高高举起的烧燃着的火把,甚至借着山风河流,天风雷雨,好象还能听到阵阵呐喊,或者是胜利的欢呼。
  有资料显示,近年来,巴中市以观红叶作为书写旅游文章的笔墨,已经誉满天下。据说巴中市南江县的光雾山红叶十分诱人,已有全国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此前,一位好友前去光雾山观赏后,十分赞叹,从她发的红叶图片来看,确实很少见。满山红透的红叶,红的如火,红的透亮,使人感觉到年轮季节进入成熟阶段那种带给人的饱满、充实、稳重和丰硕,给人以个体生命向上奋发的鼓舞和激励,一一那是一种震荡人的灵魂的中低调磅磚音乐带来的深刻持久而且无法抑制的启发和快感。
  更不必说,你在观望火红的红叶时,你联想到这片山水当年所展开的艰辛异常的斗争历史,感慨那个年代的精英怎样为了社会发展对人生作出选择和投入,从而,惊羡他们的意志、决心、胆略和气魄。
  在巴中市区一些繁华街区和一些公益广告灯箱上,显示着醒目的标语一一比如在江北宾馆16楼的电梯口,滾动着的橘红色的灯箱上就显示着"纪念1218日红军入川81周年的标语。81周年前一一也就是1932年的1218日,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李先念他们在鄂豫皖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以后,带领红四方面军从河南西部进入四川北部的秦巴山区,首先占领了通江县的两河口,建立根据地的日子。
  在这里建立起革命根据地使红军壮大到8万余人,到1935年参加长征与中央红军汇合一路北行。尽管后来张国焘与中共中央发生分歧,但这支在秦巴山区发展壮大起来的队伍在英明将领的指挥下,坚定地走向了胜利。作为红军主力建立了赫战功,成为中共党史上光辉的篇章。
  我清楚地记得,就是张国焘这样在党内很有争议的人物,在闻名世界的北京大学历史系所在的北大静园前面绿萆如茵的广场上,也和高均宇等人一起被铭刻为北大名人。因为他们都毕业于北大,并且都投入到寻求社会发展变革的洪流之中,实践新的社会发展理论和武装斗争。致于他的功过是非,我认为,不是社会一般民众普遍评说的话题。因为那些事实都是历史的客观存在。
      
一位朋友的大学同学要宴请,应朋友要求,大家一起参加。于是,客随主便地前去参加。餐宴的地方离江北宾馆还很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坐上的士,顺着江北大道向东的方向行走,五彩迷离的光波影里,在深深赞叹美丽的街区,车载着我们穿过大街。只见望王大街,望王北街的街道标识牌不停地闪过,来到一家档次品味不低的巴渝人家土菜楼饭馆,在一间豪华包间落坐。由于糸私人宴请,好不涉及公务,所以,大家都很放得开。
    
那位通江的朋友很卖力地介绍着通江的基本概况,话语里带着很自豪的神情和色彩。
    
有朋友也许都想深深感受一下巴中这与广安同时批准成立为行署的地级市的开发建设和繁荣景象,便专门逛街到这座城市被称之为核心区的巴人广场,选择重庆香天下火锅餐一顿。
     
坐在餐万靠大街的地少,隔着落地玻璃大窗,远远地可以看到巴人广场古旧造型的楼台。热情的服务员告诉我们,顺着大街望过去,过桥的那边就是南龛峰。闻名天下的红军将帅碑林就在那南龛山上。并且说,要是白天,就站在酒店的大厅里,就可以看见将帅碑林。而现在,隔着夜色,南龛峰上的南龛文化产业园,就只能是横丘在巴中市区南面山间、横亘在我们眼前一份想见。
  巴中市政办公大楼是一座造型端庄、格调庄重的大楼,她坐落在望王山下江北大道东端一块不大的平坝上。这座楼宇矗立在靠近山的脚下。这样就把楼前比较开阔的地块留给了比较辽阔的广场,这也就使得楼宇与街区衬托出一分威仪和庄严。这样也就很有了一些特点:一是巴中市委和市政府在同一栋楼办公,这在地级市办公设置方面还是比较少见的。这样至少节省了一栋办公楼的用地。要是拿鄂尔多斯那恢宏、辽阔、庞大的办公区来比较,这里是很节约的。二是在望王山上环绕着正在违设"半山逸城",表明今后山上有一大部分街道小区,现在远远望去,便可看见一些竣工和末竣工的楼台。三是市政办公楼坐南朝北,背靠着望王山略呈半圆弧形的山弯里。正对着跨过江北大道对岸远处南龛山峰的一个山顶。从格局上看,山水饱满,环抱有序。在办公楼的北面,隔一条街道是图书馆,图书馆的四楼是全议厅。这也是管理者集会的地方。站在会议厅外的过道上,可见窗台上堆满了一些尘土,前后左右也都还在加紧建设的景象,说明这里到建设成熱还有一个阶段。
  江北宾馆往西南方向行走大约,3-400米,便是这个城市在前十年左右精心打造的巴人广场。从巴人广场往左便进入巴州老城。过八角楼街穿将军街,出将军街口就上山进入南龛山。这南龛山到山顶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沿着山势上去,就是有名的将帅碑林了。
  南龛一词自己是很早就已经熟悉的词汇。最初是巴中的朋友说起将帅碑林是建在南龛山上的,那是只知道南龛山,没有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后来,是一位做工程项目的朋友,他曾请我为他进行南龛文化产业园开发提参考意见,——论证这个项目的真实性和生命力。他给我一大捆的图纸和规划设计文件。后来,可能是因为他拥有的资金不足方面的问题,那位朋友沒再来找我。但这种因缘却给了我一个了解巴中南龛文化产业园的机会。
   现在来到山上,放眼望去,沿着山脊起伏错落的黄色琉璃瓦覆盖着的廊道式的建筑,便是被三排列排的将帅碑林。
  目光沿着起伏的山脉线望过去,几座山上,都是亭台长廊,包括正在修建的一些楼阁、转台,一些花圃、园艺。从规格上看,显得气势恢弘,规划布局也很现代、很大气。
   在山的顶端是高高耸立的红四方面军的将领们的雕像,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李先念威严地挺立着。张国焘的雕像在另一边,雕像下有湖南一个叫熊剑文的人题写的对联。
   在山的对面,高高耸立看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纪念碑塔。

    朋友说道,这叫川陕根据地,这个根据地实际主要是在四川,在陕西那边的根据地不很广大。
  在将帅雕像园里,右前方塑有陕西省委书记周光坦。我想,那时的陕西省委党组织,很大程度上应当具有地下党组织的性质。
(待续)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