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节那天,在家无聊,准备到县城去溜溜。一来是想到超市逛逛,看是否有可买的促销商品,二来想和在城里上班的老同学聚聚。
出发前,打个电话给他们。他们和我一样的想法,他们说今年只放一天假,什么地方也去不了。现在正在超市逛着呢。听说我要去县城,他们很高兴,但强调这次得我请客。我欣然应允。以前我上去都是他们请客的,俗话说“吃人三餐,还人一席”嘛。不过得多带些钱。因为以前他们请客每顿至少得花五六百。
到县城后,他们早在夜郎广场候着了。我们就到广场后面以前经常光顾的烙锅店。同学甲说:“好久没聚了,你难得上来,今天得“宰”一下你这个国土所长。”我说:“以前经常白吃你们,今天我是有备而来。”他们几个都是在县机关工作,不是这个股的股长,就是那个办公室的主任。以前我到县城和他们一起玩,我争着付帐时,他们总会说:“你难得上来,怎能让你出血,我们得尽地主之宜啊”。然后无论是同学甲或是同学乙,大笔一挥,拍拍屁股走人。临了老板还讨好地免费送上一包烟说:“慢走啊”。我总觉得老板太过于“客气”和“大方”。
老板拿来菜单,我一看上边的价格,和乡下的差不多。我有些纳闷,为什么以前吃同样的菜,付帐时会那么贵,莫非菜单上的标价是假的。以前一瓶市价3元的啤酒付帐时却是15到20元。今天菜单上仍为3元。管他的,吃完再说。
吃完,同学们在外等候,我到大堂付帐,总共才吃了85元。
我向老板说出了我心中的想法。老板说:“小兄弟啊,以前是公款报销,你别看利润高,其实到我们手里也没几个子儿,打发票要上税,找领导签字要回扣,到财务取钱要打折扣,我还得低三下四地去操心,钱还要年底才能到手,本钱小点的话早关门了。现在不同了,中央严禁公款吃喝,我也不想发那种‘横财’。瞧,都明码标价,生意一样火红。‘赊三不如现二嘛’且不用低三下四求人。我理直气壮地收钱,客人们心甘情愿地掏腰包。”
我大悟,难怪今天他们非要我请客,没以前那么慷慨。原来是没以前“方便”了,自己掏腰包,谁不心疼。他们总认为菜价还象以前那样贵。我窃喜,这样的客我还是请得起的。
是啊,自从中央严禁公款吃喝以来,一些靠单位支撑的酒店和饭馆门可落雀,面临关门,但是他们为何不能象烙锅店一样价廉物美地去发展呢?
大家都很尽兴,我们到广场散步,冬天的寒风刮在脸上冰冷冰冷的,而我心里却暖呼呼的。
(编辑:作家网)上一篇: 在追求文学的崎岖山路攀登
下一篇: 青岛葡萄酒博物馆看到的西方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