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文学的崎岖山路攀登
来源:作者:于向阳时间:2014-01-10热度:0次
青春的文学追求:1963年,我刚刚步入青岛海洋学院附设中学(39中学),就被当时我们学校许多的优秀的中学老师的文学作品吸引、感动。如:刘尧民老师的儿歌,刘遵三老师的散文,还有宁推之老师的书法。他们的诗歌和文章很精彩,是当时青岛文坛很有影响的人物。在他们的影响下,我特别喜欢读书,尤其是诗歌。我把中午饭节余的零钱积攒起来,买的第一本书就是毛主席诗词,到我们学校图书馆借的第一本书就是唐诗三百首,对于那些抒情散文那更是爱不释手,记得我在青岛日报发表第一首诗歌是1963年的6月,那是一首抗美援越的儿童诗歌,“飞吧、海燕”。学校宣传栏和青岛日报对这首诗歌的刊载让我对诗歌创作激发了热情,从那时起,我开始痴迷上诗歌的写作。
1968年12月我响应号召上山下乡,从在文革中写的打油诗歌到插队农村写作的漫漫长夜,我经常在油灯下构思创作,留下了几百首刻划哪个年代的诗歌,汇编成我的诗歌《于向阳诗歌选》第一卷。在1973年,我描写以知青为主人公担任农村赤脚医生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雏燕展翅》由昌潍地区文化馆和昌潍地区知青办出版的知青文摘给予刊登。
进入70年代,青岛市的诗画廊开始复苏,由于我回城后在沧口商业部门工作,业余时间经常去沧口文化馆找当时负责文学艺术的白云翔老师谈诗歌,经常在沧口文化馆与沧口的工农兵作者:徐本夫,刘辉考,歌星(陆珩业)、王照青、刘大珂等朋友一起谈创作。由于我们有共同的爱好,每一次见面都是很有兴趣的文学讨论,让我在文革十年的文学饥渴中遇到了知音,甘泉。我也从中增长了许多知识和提高了我的文学水平。记得那时的创作激情很高,为了创作交流,我竟能去青岛警备区政治部找冯维田,宣传部找徐宗泉和当时的青岛边防检查站找小说作家、连队指导员张志忠,到第二粮库找正在缝纫机前工作的刘学江一起交流作品。很高兴看到自己的诗歌作品出现在沧口,市北、台东和市南文化馆的诗画廊橱窗展示。记得那时侯沧口文化馆白云翔老师负责编辑四流北路的诗画廊橱窗,台东文化馆由宫肇智负责编辑台东一路的诗画廊橱窗。市北文化馆由刘学明编辑负责儿童公园辽宁路的诗画廊橱窗、市南文化馆由吕铭康老师负责编辑中山路、德县路路口的诗画廊橱窗。我经常抽时间去各个文化馆拜访他们,讨要他们油印的小册子,其中沧口文化馆编辑印刷的祖国颂是第一本铅印的诗歌集?!白婀獭比鲎质怯晌胰デ敫咝⊙依鲜Π镏淳偷?。(见照片)
记得在1973年5月,隋易夫老师和张济老师在曲阜路22号工人俱乐部召开了青岛市文化革命结束后的第一次创作会,我在这里认识了姜树茂、张健老师和纪宇、尤风伟、郑建华、刘学江、徐本夫、刘学江、王崇胜、李德义、徐哲喜,楚成东,寿扬宾、吕光耀、歌星(陆珩业)、王照青、张崇刚等朋友,我们在讨论会上各自朗读自己的作品,互相指出文章的不足和构思,让我的创作激情再次得到了升华。
在七十年代,沧口区委宣传部对沧口地区的企业文化宣传的创作培训是值得一提的,沧口区驻扎企业很多,区委宣传部长李学仁组织了各大企业的许多文学爱好者办学习班,因为我的企业属于市商业局,但是也作为特邀代表多次参加了他们的讲座和学习,他们当中的许多朋友后来走上区政府和企业的领导岗位!
1975年,青岛市商业局举办一个阶级教育展览会,准备分5个展室,当时有青岛饮食服务公司的政治部主任方瑞启分管,(后来任四方区区长)直接把我由基层核算店抽调到宣传科担任展览会文字的主编,在紧张的3个月里到我们下属的每一个商业网点的走访,采编中,我们商业局的展览会在1975年10月开始对外展出,效果很不错。
1976年,青岛市宣传部在崂山大唠观(崂山铁厂)举办了文革后的第一次小说创作学习班,有姜树茂、张健老师带队。作者有王永乐、王崇胜、李德义、楚成东,吕光耀、于向阳(我)张志忠、王秀岱,朱湘辉、孙德顺、刘焕臣、陈焕章等朋友,我们在那里吃、住60多天,超过两个月的创作学习班,我写了3个短篇小说,都是写商业战线阶级斗争的故事,准备学习班结束后参加编辑青岛市文革后的第一本小说文集用。但是,创作班还没有结束,唐山大地震、毛泽东主席逝世、和粉碎四人帮的消息让我们的学习班提前结业,我们已经写好的阶级斗争的作品永远不会采用出版了。
1977年到1980年是青岛市文化复苏的年代,我们青岛的业余作者每年都要参加青岛市的创作会议和学习班,记得那时候办学习班在体育之家,青岛党校都多次举办。作者没有高级、低级档次之分。后来有许多企业的作者朋友如:纪宇、尤风伟、郑建华、刘学江、王崇胜、李德义、徐则喜,刘庆川都抽调到文联,文化局创作办公室和青岛文艺编辑部帮助工作了,我是老知青,属于大集体编制,只能在集体企业调动,所以,思想上也没有向上的动力源,有一次,接到通知,让我去青岛文艺帮忙,我也因为企业里正在编辑史志而放弃了机会。
文学路上遭遇的挫折:就在1979年7月,我经历了人生最残酷的考验和磨练,几乎使我的文学创作全部停滞:原因我的妻子怀孕生儿子后的第十三天开始发高烧,整整5天都是39度半,我急忙把他送到医院检查,原来是腹腔腿股处静脉栓塞急性发炎,每天需要点滴青霉素和左分子右旋糖酐4个吊瓶,她住在病床上还得让不足满月的孩子待在身边吃奶,晚上我下班后接回家照料,还得做饭、洗尿布和一天三次给妻子送饭。这样,我每天下班去医院接孩子,晚上要哄孩子睡觉,早上还要送孩子去医院,有时路上买饭捎到医院。记得有一次我抱着孩子走在去医院的路上,天空突然乌云滚滚,大雨倾盆而下,我没有带伞,也没有地方躲雨,正在危难中,一辆白色的面包车停在我的面前,那司机跳下车,“赶快上车,去哪里我带您去!”我不认识这位好心的司机,在他的帮助下,我到达了医院,这段往事过去30多年了,至今铭刻在心,那位好司机的面容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经常的暗自问:“那开白色面包车的好司机!您在哪里?”
妻子住院整整两个多月才接来家,每天还需要吃中药。但是,接来家也只是能在家看孩子,妻子不能下床走路,每天要吃三次中药,她服用的中药我至今能背过:“党参、红花、枝子、乳香、没药、桃仁、山药?!蔽颐刻煜掳嘧鞣?,抱孩子,洗尿布、熬中药都是重要的任务。也许是我的勤奋努力感动了上帝,妻子在床上躺了三年后站起来了,这场病,让她休息了十年没有上班,也让我的文学创作与同时起步的朋友们间隔了将近10年!
在照顾妻子与孩子的十年3650天的日子里,我每天要上班做好本职工作,下班要照顾病号和给他们作饭买菜,抽空写几首诗歌和企业的通讯报道?;挂潦椋幢?,最主要的工作是我担任着企业的部门负责人,还要考虑让企业在竞争中提高经济收益。
我是从企业成长起来的业余作者,长期担任青岛饮食服务公司青岛日报的通讯员,报纸上经常发表我的许多通讯报道和企业在为人民服务中发生的小故事,在公司宣传科和工会的生活,我还为企业宣传队编写了许多小剧本和文艺演出的快板,山东快书和朗诵诗歌。所以,我的许多创作素材都来自基层企业,我也是在崎岖的山路上不断攀登。
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我在王永乐老师主办的小葵花,王书维老师和于钦平老师在青岛卫生防疫站办的卫生健康杂志还有青岛日报、法制报,青岛文艺发表了部分作品,基本都没有脱离企业的范畴。
我走进了网络文学:网络文学是1996年在全国开始兴起的,在1998年我开始步入网络文学,最早是在网易的现代诗歌和网易散文随笔发表诗歌和文章。2000年受到湖南红网管理员梦溪先生和门外老师的邀请去湖南红网做了一年文学天地的版主,后来2001年因为全国老知青在武汉建了老知青之家网站,邀请我在那里担任文学天地的版主。2002年网易生活由现代诗人徐云飞接管中国文坛网后邀请我担任中国文坛网现代诗歌的版主。我还同时在中华知青网和青岛知青网担任网站管理员。后来、在青岛日报社网络管理李春声的邀请下,我又和青岛的兰子,格里,小水滴,江培科在青岛新闻网开办了老知青的“蹉跎岁月”和“散文诗词”论坛,在电视台的生活在线网站(传媒网)担任“现代诗歌”版主。在半岛网开办了“散文随笔”论坛,猫扑网开办了“灯下文字”,齐鲁网开办了“青岛文坛”我还担任了中国散文家网“青春论坛”的首席版主。
我开办的许多文学板块吸引了本市和外地的许许多多作家文友,他们当中有退休局级、处级、和科级领导,也有在工厂企业退休的普通工人,转业军人,还有正在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农民。我们网友组织了一个“蓝月亮文学社”。最初名称为“青岛知青文学沙龙”,发起人由(我)于向阳、李岩、迟守卫、王济西、江培科、潘峰、兰子、杨昌群、宗建国、李德忠、逄叔岩、荷叶、刘肖龙、杨树叶子、冬梅、雨心等。我们的文学沙龙在2003年共同集资出版了第一本书《岁月》后,我们文学沙龙的几个主要负责人在2003年集体加入了青岛市作家协会,2004年我们“青岛知青文学沙龙”出版了第二本书《记忆中的颜色》。我的诗歌集《大海听歌》也在2004年由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在2005年出版了合集《山海日月情》2006年出版了《海天蓝月亮》,《月亮在大海燃烧》在2007年出版了《真情象梅花开放》,2008年出版了《冬天的记忆》,后来我又编辑出版了《月上云稍》《春天里》《夏夜星空》《秋天的情怀》《蓝色的月亮船》等等新书。从2009年一直到2013年,我共主编出版了散文集26本。其中协助市北区政府编辑出版了《记忆中的市北》1、2、3、4集,协助崂山区宣传部编辑出版了新书《崂山风》,协助四方文化局编辑出版了新书《民俗馆的故事》。
我们出版的作品得到了中国作协,省市作协的大力支持,中国作协的办公厅主任彭蕴锦老师为我们的《爱在人间》作序,中国文艺家联合会副主席董梦知老师为我们的散文集《山海日月情》作序,山东出版社社长,山东散文学会会长许平为我们的散文集《琴岛情韵》作序。山东作家协会副主席纪宇老师为我们的散文集《海天蓝月亮》作序,山东作家协会副主席许晨老师为我们的散文集《秋天的情怀》做序。青岛市作家协会的主席郑建华为我们的《真情像梅花开放》作序。青岛市文联党组成员:付主席:程基为我们的散文集《冬天的记忆》作序。青岛市作家协会的副主席韩嘉川为我们的散文集《春天里》作序。还有岛城著名评论家吕明康老师为我们的散文集《月上云稍》做序。我们今年出版的新书《蓝色的月亮船》由青岛市文联主席、青岛文学总编:牛鲁平作序。我们出版的二十多本散文集,各级作协的领导和老师给我们写下了二十多篇热情洋溢的序言,对于我们的文学创作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和鞭策。我深深的体会到:我们编辑的每一本新书都有许多人在关心着、支持着我们,我们在文学路上的许多故事让人感动,有的是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感动!
春天里的文学梦:在我攀登崎岖的文学道路上,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小插曲:“在2011年春天,我们在盛世桃园大酒店举办网络论坛成立八周年的时候,参加入会的有一个六十多岁的陈镇勋老大哥给我一个稿子,请求我帮助他把文章编辑出版,我看了一下,他的文章有将近7万字,是一篇翻译小说,我考虑:我们的文集基本都是散文为主,这样的小说与我们的内容并不融洽,但是我又不好拒绝他,作为担任蓝月亮文学社编辑部主编的我,只是说让编委们开会研究后再说?!?BR> 半个月以后,我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就是陈镇勋老大哥打来的,他要到我办公室谈谈,我第二次接待了他,他坦诚地说他一生爱好文学,他把[美]凯罗尔。贝琪。约柯的文章《麻雀湖》翻译了好多年,一直没有人能帮助他编辑出版,他的心愿就是能看到这本书变成铅字。他看到了我们出版的文集《爱的人间》,里面有一篇北京的知青作家申积晨老师将近3万字的文章,他也想让我们也用这样的形式帮助他出版。由于他的身体最近诊断出一个可怕的疾病“肺纤维化综合症,”需要立即住院治疗,恳请我们蓝月亮文学社的各位老师帮助他实现这个唯一的愿望。他离开我们办公室后,他的儿子(青岛市一个民办学校的校长)打来电话,也提出了同样的请求。
我真正的惊呆了,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许多磨难,经受了许多蹉跎岁月,有许多朋友毕生追求文学,想把自己写出的文字变成铅字发表。但是,出书、对于一个业余作者又何谈容易呢?免费出书的特权专利是没有业余作者的机遇,文学杂志和刊物更是通道拥挤。如果买一个书号自费出版最少要投资2万元,这对于一个在企业工作的工薪阶层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也许,这是他在生命弥留之际找我们求助的理由吧!
我找到李岩、杨昌群、张海滨,吴宝泉,高祀宽等编委老师,讲述了他的遭遇,大家都很激动,决定来一个紧急动员,大家一起投稿集资出版一本书《春天里》,帮助这位业余作者实现他的文学梦。
我策划的新书《春天里》计划30万字,他的文章只有7万字,需要征文23万字,时间紧,任务重,我确实感受到压力的存在。一个月,他的生命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这是医院传来的消息。我们开始了紧急征文,李岩、杨昌群、张海滨、吴宝泉、滕学臣、陈怡霖、高祀宽、刘淑琴,赵汝永,杜月英,刘瑞效和在新疆出差的姜言正都参入了投稿。甚至北京的散文作家田淑芳和已经加入法国籍的山东作协会员晓亚•杜博礼也发来了将近1万字的稿件。青岛市作家协会的付主席韩嘉川老师为本书写了热情洋溢的序言,紧张的编辑稿件,出版社审稿,排版,联系出版的时间,整整一个月,这一个月,我们的样书出来了,我通知了他的儿子陈校长来取样书并报告给他父亲这个好消息。
陈镇勋老大哥离去了,就在第二天,他离去了,他欣慰的闭上了眼睛,没有遗憾。我捧着刚刚出版的新书《春天里》,耳畔里响着旭日阳刚唱的那首歌:“如果在明天,我将要离去,请把我埋在那春天里。”眼睛里融满了热泪!
青春的热血还在沸腾:我是一个从知青起步的业余作者,在农村掏过粪,拉着尿车去潍坊市的每一家厕所收集过粪尿,推过独轮车,赶过牛车,马车,开过拖拉机,播种、收割、所有的农活都会做,还当过多年的农村民办教师,教过夜校?;氐角嗟壕鸵岛笤谠〕?,旅馆、海水浴场当过服务员,在劳动的第一线从事过各种各样的劳动,结交了许多最基层工作的好朋友,我没有感到有什么丢人之处,相反,我感觉我生活的很充实,许多来自基层的生活中的素材让我没有时间去完成写作而经常感到遗憾和生命的紧迫感。
2011年,我的又一本散文专集出版了,这是知识出版社为我免费出版的个人专集《如霜的蓝月亮》,并注明本书为青少年必选图书,属于中国新锐作家新书,各大城市的新华书店同时销售,我请结识40多年的文坛不老松吕铭康老师为我的文集写了一篇序言。
我们的论坛和文学社引发了许多媒体的关注和支持,在2012年12月,敦煌文艺出版社为我主编的合集免费出版了6册系列图书,《蓝月亮美文集》。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和网络书店发行销售。
在2013年5月起,我的两部散文集《青岛街巷里院传奇》和《红枫林的琴声》共六十万字从2013年5月起在中国作家网散文版首页连载,至今是中国作家网点击率最高的文章。
2013年又传来好消息,我的散文集《闲话青岛浮山后》已经由国家旅游局投资出版,估计2014年2月新书将在全国各大新华书店统一发行销售,内容全部是铜板纸加彩图印刷!
对我来说,发表和出版这许多的作品只是起点,没有任何包袱和压力,今年,我们在青岛网络电视台又开辟了新的《原创文学》版块,这样加上我们在半岛的《散文随笔》《市北论坛》齐鲁社区的《青岛文坛》,猫扑网的《灯下文字》,青岛新闻网的《蹉跎岁月》《散文诗词》、青岛知青网,中国散文家网的《青春文学》和传媒网的《似水年华》共有十大论坛都是我们蓝月亮文学社朋友们的活动园地。
我从2002年起步入网络,连续十一年都获得青岛新闻网社区和半岛网社区的最佳版主,其中我管理的蹉跎岁月论坛在2008年获得青岛市宣传部网络办公室授入最佳论坛奖。
我管理的中国散文家网青春论坛,齐鲁青岛的青岛文坛,猫扑青岛的灯下文字,青岛知青网等论坛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正能量,经??刮难П热?,发展文学新人,确实为青岛的文学发展增添了动力。尤其是发动青岛的本土老作家每年对青岛历史回顾的征文,为我主编的《记忆中的市北1、2、3、4集》《走四方》《崂山风》《民俗馆的故事》。吕铭康老师主编的《行进在市北1、2集》《影象青岛》等书籍投稿,这些书籍为我们的青岛、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记忆和财富。
我们的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为了进一步发展文学创作和进行文化交流,我们蓝月亮文学社又被正式批准为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并在民政局注册。研究会现有会员二百多人,设有小说部、诗歌部、散文部、儿童文学部、知青文学部、军旅文学部、文史部、当代文学编辑部。我们将更好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学活动,为促进青岛市的文学发展而做出我们的努力。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