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景仰
来源:作者:王德亭时间:2014-01-21热度:0次
1976年,我读五年级。那一年,我13岁。
那一年天象好像有些特别,一进六月,雨就不住点的下。麦收在“龙口夺粮”的紧张中度过。那年的小麦,放倒了,捆成麦个子,来不及运走,天下起了雨,而且是连阴雨,只好竖在地里。麦芽从麦穗上抽出来,软软摆摆,老长老长。
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地震,乡亲们叫“天塌地陷”。家家户户在天井里搭防震棚。夜里不敢进屋睡觉。
我了解了鸡不肯进鸡窝、青蛙大量迁徙等地震的种种先兆。
井里的水上涨。打上水来,水桶上袅娜着一层热气,这是只有冬天才有的现象。喝起来,水里好像加了黄连,苦兮兮的。
电灯泡不定什么时候就摇摆起来,摇得人们心里发紧。
忽然有人吆喝谁家地动了,我随大人们跑去看。那家天井里塌出一个大坑,周围挤了一圈人。人们的脸上写满了惊惧?!暗囟保谙缜酌茄劾?,就是地震。
我们上学,多了一个新的科目:防震,学习演练在地震来临时,如何有秩序地逃生。老师教我们如何从门口,从窗子逃生。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秋天会有更重大的事情发生。
一切似乎按部就班,大队像往年一样扎松门,这是三秋战役打响的标志。各个路口站上了红小兵,手持红缨枪,队旗猎猎——帮助生产队护秋。
毛主席去世了。这个消息伴着低回的音乐,从大队广播喇叭里传出,在村庄上空回响。没有人相信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毛主席怎么会走呢?我们的伟大领袖,他老人家怎么会有死呢?
我还是一个学龄前儿童的时候,父兄教会我写的三个字,就是“毛主席”。我歪歪扭扭把它写在方格本上,“席”字足足占了三行。
我学会了第一首歌,唱着“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小喇叭挂在老屋窗子的右上角,每天早上日头还睡着,就响起了《东方红》的开始曲。
我一进学校门,受得就是热爱领袖的教育。打开《语文》课本的封面,是一张毛主席的半身像。老人家慈祥地看着我们,就像看着他的子孙。他是我们的爷爷,我这样想??墒牵也荒苷庋运?,我没有权力把他拉作我的家人。
很小的时候,学过这样一篇课文,世世代代饮水困难的沙洲坝人民,终于喝上了甘甜清冽的井水,人们在井前立了一块碑,碑文刻在了我的心里:“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全靠毛主席”。我也曾经唱着一首歌:“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我们向前进?!?BR>毛主席是我们穷苦人的救星,从小,我的脑子里就有了这样的感激。
毛主席逝世以后,我们学校在村小学三年级教室设了灵棚,组织悼念活动。我们排队走进那间教室,教室里不再窗明几净。墙上是毛主席的画像,身边是满脸肃穆的小同学。我们臂缠黑纱,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向毛主席的遗像三鞠躬。屋里响起了一片稚嫩的哭声。我的眼泪好像提前储存好了,那样现成,不断流的淌下来。一个人最亲的人是爹娘,毛主席去世时,我娘已经走了十年。我参加过本家几位老人的殡仪,守过灵棚,但从来没有今天这样伤心。那些日子,我们学校在悲痛中,我们大队的社员,脸上也没有笑容。我的天生戏谑的乡亲们,一夜之间学会了沉默和肃穆。
唐山大地震出来准确的伤亡数字,是在几年以后。24万人死于那场地震。老人们说:毛主席有天星照着,我们家家户户搭防震棚,是为了毛主席;唐山地震卷走了那么多人,好像也是上天为了一个老人做下的安排。我清楚:天灾与人事不会有这样的联系,但我们无法阻止人们这样去想。地震,自然的灾难让我们防不胜防,还有伟人的去世,这一连串的不幸为什么挤在那样一个年份发生,谁能做出让人信服的解释?
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他们先后离开了我们。有人说,他们是约好了走的。
那一年,我们的国家不幸连着不幸。
很小的时候,我就受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教育,我的心里从来没有那个时节明媚?!疤齑蟮卮?,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毛主席住在北京城,但他好像就在我们身边,满脸慈祥地看着我们。
人总是要死的。毛主席的去世,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毛主席不是先知先觉。他不是圣贤,但在我们心里,他是。他不会退色,永远不会。自然的风向可能会一时改变我们的生态,寒暑易节也让我们感受四季分明的岁月,但不会改变的,是毛主席在我们心中的位置。
人,是需要有所崇拜的,这正如一位裹着小脚的老太太,在攀登十八盘的的途中,步履丝毫不输于年轻人,她只是为了到泰山极顶敬奉一炷香,这就是她的信仰。为信仰而坚守的人生,是让人艳羡的人生。
父亲生前,以他一个农民的观点,表达了对毛主席的感激:毛主席让我们走集体农庄的道路,他一辈子想让农民吃饱肚子,由单干到互助组,再到合作社,毛主席把农民组织起来,就是想把农村的一盘散沙攥成一个拳头。
我对毛主席的感激,更愿意停留在读小学的时代。那时,天是蓝的,水是清的,山是绿的。那时,我的心地也没有荒芜。
敬仰毛主席,不止我一个人。我们的长辈,他们一个一个走了,他们曾经爱过,他们又把爱的接力棒传给了我们,我们还能把自己的坚守传给孩子吗?
2011年,平安夜。我陪省城来的一位朋友就餐。从事宣传的一个朋友悄声说起我的随笔,并说他差点被我留给他的第一印象蒙住。他吟咏他新写的诗歌。在这样一个场合,我们谈诗论文,好像有些不合时宜。我们的交流并没有改变饭桌的生态。后来我把他写的《无题》诗认真誊写在笔记本上。
一
国人迷西风,洋俗渐欲浓。
狂欢平安夜,几人忆毛公?
二
华服掩褴褛,应非一日中。
玉食换秕糠,几代稼穑功。
三
遥想夜沉沉,魑魅魍魉凶。
志士扼腕叹,神州何去从?
四
睡狮醒天籁,猛药疾病夫。
狂飙为我降,英特奈尔雄。
五
皆为自由故,血雨伴腥风。
头颅值几许,且作警示钟。
六
开天头一遭,当家主人公。
辟地从此始,权力归工农。
七
英烈昭后人,前赴无反顾。
煌煌八千万,后继接踵否?
八
饮水当思源,远行勿忘宗。
马列是根本,主义唯泽东。
这一组诗,说是五言律诗,在韵律上又不是很讲究。但这不是无病呻吟,这是对毛泽东的怀念与追思,也不掩饰诗人的忧思。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毛泽东算得上这样一个人了吧?为了祖国,毛泽东家献出了六位亲人:妻子杨开慧,面对军阀的屠刀不肯屈服,1930年11月被害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大弟毛泽民,为了红军的给养呕心沥血。1943年9月27日,他被杀害于迪化,死于新疆军阀之手。小弟毛泽覃,红军北上后,在江西苏区坚持斗争,1934年4月在瑞金红林区壮烈牺牲。堂妹毛泽建,1929年8月在湖南衡山县马王庙英勇就义,为革命洒尽了一腔热血。长子毛岸英,1951年11月25日死于美军的战机轰炸,长眠在朝鲜的青山绿水上。侄子毛楚雄,1946年8月22日深夜,在西安被敌人活埋。 我们热爱毛泽东,还需要更多的理由吗?
毛泽东,他已经远行。他以他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们,使我想起人世间的崇高与美好。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