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十年情未了

来源:作者:王德亭时间:2014-02-04热度:0

每期《国土资源导报》一来,情不自禁,先要翻到四版,对齐鲁风一睹为快。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结缘齐鲁风已经十年有顷,认识导报副刊还要早上一年。
   
我对齐鲁风的定位是:亦师亦友,齐鲁情未了;亦庄亦活,精神得滋养。
   
齐鲁风是师友,我想是因为她有老师的情怀和美德,循循善诱,春雨润物,使我在文学爱好这条道路上摆托了孤独,寻找到更多的同道,让我蹀躞的脚步迈得稳当一些。我在《国土资源导报》上的第一篇稿件不是文学作品,我在导报上文学作品是2003年的秋天,那篇稿子的标题是《出门在外》。坦率地说,这不是我的处女作。此前,我已在《齐鲁晚报》《文艺百家》《农村大众》《山东青年报》发了一些豆腐块,但我还是很看重这次上榜,我把这看作编辑的认可,看做一次精神跋涉的开始。同时,我也需要这样一扇窗口,门窗开启,有缕缕的春风,也有养眼的百花。
   
导报副刊定名为齐鲁风,一见到这个题目,我并不是很赞同,我觉得了一些。但退而思之,觉得大也有大的道理。齐鲁风就是要办得大气一些,因为她植根于我们齐鲁大地这片丰厚的沃土。齐鲁之邦,既是儒家文化的源头,又是齐文化的发祥地。两千多年前,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诞生了孔子,他设馆授徒,传道授业解惑,开我国教育之先河。如今孔子学院不但走出了国门,而且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让我们为之骄傲。姜尚封齐建国,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中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泱泱齐风成为我们的精神润泽。齐鲁风,意味着一种传承,也意味着一种创新。从此以后,我们齐鲁国土人有了一个共同的文化家园。我们除了能够领略国土人的风采外,还能得到一种精神的东西,这种滋养很难行诸言传,却是人内心的需求,她是炎炎夏日的一方绿荫,她是漫漫沙漠里的一眼甘泉,她是一扇春风度人的人文之窗。
   
没有一个笔耕的人不希望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变为铅字,孤芳自赏,在娱己的同时,也能悦人。我是性情中人??释谕?,有时也伴着失望,心里五味杂陈。没有我文字的日子,我把齐鲁风看成群英会,把阅读别人的文字作为对文字的一种敬畏和珍重,欣赏,揣摩,玩味。有我文字的报纸,我会精心剪贴,放在枕边伴我入眠,作为走下去的动力支撑。所谓狗养的狗爱,猫养的猫疼,也许是这种心情的浓缩。
   
我手中有一份2004年的导报合订本,这是2011年我敲开导报社的大门时,得到的一份珍贵礼物。每当翻出她,我都充满感激。感激那些为她的正常出刊而默默耕耘的编辑记者,感激全系统的通讯员朋友,是他们的倾情奉献撑起了这方我们共同的天地。我也感激导报人对我的热心扶持和帮助,因为他们的帮助,我的文字才有了一点独特的东西,一种有别于从众的东西。十年辛苦不寻常。与齐鲁风结缘,发表的散文、诗歌计有三四十篇。植根这片沃土,我也有了向全省乃至全国冲刺的底气,热心向《中国国土资源报》《大地文学》投稿,自信还发表了一些不至于让自己脸红的文字。我的作品有的上了《中国国土资源报》副刊头条,大散文《我们浴血奋战的文学人生》,在《大地文学》卷十六发表。我被吸收为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
   
对于齐鲁风这片土地,我清楚自己不是一个优秀的耕耘者,但我自信自己是一个执著而朴实的农夫,肯于流自己的汗,种自己的地,乐于歆享收获的丰厚与富足,自然也肯担当好坚守者的角色。每常想起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不由得不为之动情——就像冰封的小河/为春风所化/就像坚硬的柳条/化为绕指柔/齐鲁风,一缕温煦的风/吹进我们心田/让我们齐鲁儿女/柔情似水/就像母亲的手/从我们身上抚过/从此,我们的心地不再荒芜/齐鲁风,我们的精神皈依。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矿山小人物

下一篇: 年夜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