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煮酒
来源:作者:木渔时间:2014-02-17热度:0次
初夏的时节里,办公室窗外的梅子苍翠欲滴,惹得我停下了手头的文案,驻足于窗前良久。在这里居住两年了,自然是知道水户的梅酒的。某日夜晚,我在南口的小店里仅是小饮,回来的路上,腿脚就深浅不一了。我知道那是梅酒余烈所致,那时的夜色似乎在慢悠地摇晃,又恰似一位沉吟的诗人……。于是,我走下楼去,伸手摘了几颗。当晚,我用从家乡带来的白酒泡上,期望着某一天独坐于窗下,把盏手酿的梅酒。
时间过了一整个夏季,在秋风还没有起的时候,我终于耐不住那酒的诱惑,于是便开启了酒瓶。呀!酸涩无比!真是不堪入口呢!泡了这么久,竟然还没有获得期望的结果!我心里甚是纳闷和失望……
后来,同事齐藤女士说,日本的梅酒是用专门的梅子酿造的,并不是窗外那些普通的梅子都可以拿来酿酒的。闻听此言,我才恍然大悟!这正如建中多年前说的那样,我们并非英雄,平凡的人是不足以来煮酒的。
建中是我大学时代的同学。说是同学其实并非同班,我们当时同一个专业,宿舍在同一个楼道里,我住207,他住220,仅此而已。
大学时代,我有个小毛病,总是喜欢饭后去别的宿舍里坐坐,聊一些无忌的话题。一次两次,别人还都不怎么介意,次数多了,有的同学就显得不耐烦了。其一,人家喜欢独处的那份空间,比如看书,听音乐之类;其二,别人也的确需要休息,尤其是在午休的时间里。我天生迟钝,这些都是后来才悟出的原委。
有一天晚饭后,一看离上自习的时间还很早,我又如往常一样溜出自己的宿舍。楼道里静的出奇,可能该走的都走了,还有谁滞留在宿舍呢?看到还有一些半掩的宿舍门,我不由得犹豫了一下。那个傍晚,我的确有些彷徨了,于是决定去干点别的为好。
我正准备掉头离去呢,忽然间,楼道的东边传来了悠扬的二胡声!于是,我循声而去。咦,220房间里竟然有人在拉二胡!我径直地走近。
建中见我来了,停了弓弦,热情地招呼我进去。我说,原来你也喜欢搞点文雅的东西呀!建中笑了笑,说他以前就拉过,此时在宿舍里正是没事,练练手而已。
“你猜猜我拉的曲名?!?BR> “如果没猜错的话,你拉的是刘天华的《良宵》 !”
建中闻此,显得一脸的惊讶与兴奋……
……
后来我对建中说,我们成为好朋友就是因为那曲《良宵》!虽属偶然,但也是有点必然的。虽说一个曲子并不能代表什么,但人与人之间的相似爱好却是能促进友谊的,之所谓“志同道合”,可能就是这个理吧!
大学毕业那时,很多同学都留下了令人感动的泪水。好像此一别就是孤蓬万里征,以后再也不知道何年何月何时可以重逢了。事实确也如此,毕业十几年过去了,很多同学至今也没有机会再次见到。其实人生就是这样,有缘的千里来相会,无缘的却从此两重天。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在建中的留言簿里是这样写的:
“人生何处不相逢……,相信我们会再见面的”!
然而,人生本无常,世事多艰难。起初的那段时间里,我和建中也是很少有见面机会的。建中毕业留后在省城的一家轮胎企业里做事,而我也在城里当了个小小的技术员,但由于都要忙各自的生活之路,所以,尽管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却如同相隔千里。
90年代的末期,市场化的浪潮席卷了中国内地,很多企业走向颓废,我所在的工厂也不能免除。无奈中,我重新拿起了已经破旧的高等数学书,认真地看了起来。
有一天,建中来了。
这突然间,老同学见面竟无言以对——都大龄了,还都是孑然一身呢!于是感叹岁月的蹉跎,近况的窘迫。他问我最近在干些什么,我只是苦笑了一下,晃了晃手中的书,我们相视而笑……
1998年,由于报名的失误,我没有能参加上那次全国硕士联考。次年仲春的某一天,我坐上了南去的列车,远赴广州沙河镇打工。建中嘱咐我再三,千万别把复习给旯下了。我说现在去南边,只是想挣点下半年的生活费用,到时间肯定会回来参加入学考试的。
然而,事情还真如我留下的那句话一样灵验,我在秋阳还未到来之前就赶了回来,原因是我所在的那家电梯厂莫名地停产了。干了两个多月,我还没来得及攒钱呢,就这样匆匆撤退了……。于是叹息世事之蹊跷和难料。建中却安慰了我许多,他不只一次地说,回来就好,好好复习吧!
迫于生活的压力,我又不得不再次寻觅可以支撑自己的食主,但却屡屡未果。现在想来,也许那时的就业机会不多使然??商灸侵纸鱿M玫轿卤サ幕岫际悄茄募枘选=ㄖ械弥耸?,迅速联系了他以前做过代课教师的地方——一个轮胎厂的技工学校。后来对方回话说,他们那里正需要一个教专业课的老师。
有了这份临时性的工作之后,我高兴地对建中说,这回可以多花点钱买复习书了!“多一分,人生的道路就不同”——这是那时印在复习资料前面或者后面的一句话醒目的话。如果拿研究生的入学考试和大学的入学考试来作个比较的话,它有两个显著的不同:一个是只看报考的学校,不看出身(生源地);其二就是那个单科分数线了,往往少一分就会让学子们退而却步。
考研的路对于丢了课本多年的人来说,最不易的就是不知道从何下手,也不知道过往的经验。恰巧,建中认识一位叫Z君的同路人(他的单位同事)。我们从他那里搞到了很多信息和资料。那个时候我也参加了一些所谓的串讲课程,师资都是从北京来的。我一般是不信邪的,但是政治方面的串讲,我还是比较看重的。我对建中说,押宝的事不可信,但是也不能完全不信。后来,那道5分的政治简答题我们居然都一字不差地答了出来。
1999年,当梅子半熟的时候,建中来到了我的工厂宿舍,我们又一次交流彼此近来的复习心得。临近中午时分,我留他吃饭。此时,正好有一瓶小酒,就对他说,
“怎么样,来点吧!”
“一直很少喝酒,也不能喝那么多”, 他连忙摆摆手。
“没事的,这天气阴沉沉的,好似有暴雨,少喝点是可以除去潮湿的”。
其间,我略借一丝酒气对他说,三国时就有青梅煮酒,今天虽然没有梅子,但时值青梅,议论一下又何妨呢!他连忙摇头说,哪里哪里啊,我们怎称得上是英雄呢!我说,实非英雄呢!但如今的情况,我们只有两条路可循,一个是做点生意,一个是考研,再别无他路可寻了。前者对你我都是盲道,一无资金,二无经商的本领。但如果考研成功了,按此时的光景,广厦不一定能住得上,两居室的房子或许是可以住进去的,总比蜗居在这样的陋室里强多了!对于这一点,建中不无赞许,并说,最近听说有个医学院在招毕业的研究生,后来竟然招了个学兽医专业的(基础课是相通的)……
我和建中开怀大笑,一时间酒气和笑声止却了陋室的阴湿,和着窗外一声突如其来的闷雷在天地间炸开了……
很多年以后,和建中提到这些事情,我们都一致认为当初的那些想法基本上还是对的。依照那个时候的就业形势,考学是最直截了当的事,而且当时的研究生还真的不愁没有销路呢!
最近一次,建中告诉我,他上次参加博士入学的考试还是差点。于是,我赶紧给他打气,并说,既然选择了,那就要坚持,相信最后一定会成功的。我知道他现在忙于教学、评估,还有自己家里的一些琐事,实在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用在考试上,所以不像考研究生那时,可以一门心思地坐下来闭门读书,现在能翻开书本已经相当的不容易了。
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我常常把它念倒过来,以警示自己:“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之于友谊,说得是很难有长久的维持。这并非怪责彼此,而是现实使然。这世界上不可能人人都那么念旧;其二,没有人会有那么多时间的去做无意义的交流,勉强的维系,最终还是淡漠。我和建中不仅在困难的时候相互扶持,如今还经常地鼓励,已属不易了。爱因斯坦说过,“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此话用于我和建中,真是恰如其分。我的理解是,人生在世,朋友每个人都会有的,但肯定不会是很多的。
我和建中在一起奋斗的日子里,不分彼此,相互提携,共同渡过了那些艰难的日子,每每提起这些,他总是调侃我说,
“以前我们在外面吃三元一份的盒饭时,你总是喜欢多加点饭……!”
我呵呵一笑,
“那个时候啊,一个是饭量大着呢;第二个嘛,因为米饭是不要钱的!”
现在呢,为了健康的考虑,我们都吃得很少了。吃多了,不好消化呢,毕竟人都到中年了嘛。朋友也这样,不是说不可以广交,而是不可能交那么多,交多了反而疲于奔命。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再有机会和建中煮酒,我还会对他说,我们这辈子,虽做不了英雄,但也不妨效仿一下曹刘嘛!他们俩是英雄煮酒,煮的是天下,煮的是利益。而我们煮酒,煮的是平常人的交谊,煮的是君子淡如水,煮的是那份永不懈怠的豪情?!袄湘鞣?,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更何况我们还没到暮年呢!当然,这一回呢,不是除去湿气,而是给各自未来的人生来一份底气!
(http://www.chinawriter.com.cn/yc/2014/2014-02-14/101626.shtml)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