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娟子的回忆
来源:作者:李树伟时间:2014-03-20热度:0次
李树伟\文
记得是83年,我们地质队在河北省承德县邓上乡姑子沟矿区搞地质勘查,那时候我是测量组组长,工作很清闲,我们干一天,够其他工种干一个月甚至是一年的。
我们几个爱学习的工友自发组织了一个文学社,因为,我们搞技术的住在山嘴村,所以,给我们新组织取了一个很俗气的名字叫:山嘴文联。
我被推选为山嘴文联主席,并创办了自己的报纸:《野草》文学报。每周一期,蜡纸刻字排版印刷,每期一百张??璨煌蹇椋菏琛⑸⑽?、杂文、通讯、微型小说,赠阅发行。
当发行第十期时,猛增200张。因为当地政府有很多文学爱好者加入进来,我便结识了一位女子——娟子。
她当时在公社广播站当广播员。我和她素未谋面。只是读过她写的散文《乡间小路》:“不论它叫什么路,多多少少都有些政治的意味?!闭敕娌卦诿蘩铩=幼?,“我小时侯因不在这条路上读书,所以不大熟悉它,那时我没钱存不用去银行,身体健康不用去医院,也没有事情要政府做主,所以于它是陌生的。”轻松的调侃,朴实而简赅。几句话,把个主题点化的淋漓至尽。顶得万言。
既然有着文字爱好,文字又是方方正正的,想必她做人也是堂堂磊磊的。松开绷紧着的神经,于是,便萌生了对娟子的猜想,她的模样也许高贵,也许矜持,要么,高贵的矜持。但是如果······也许矫揉造作呢?抑或趾高气扬,再不就是不屑一顾······咋办?果真这样,于我是无关的,大不了说几句不疼不痒的话,道一声冷漠的再见,各自走开,就像我们头顶的每一片云彩,都曾相互擦过。
何许她会是另外一种姿态······何许因紧张或这隐隐的疼痛,我滋生了阴霾······
忐忑地胡思乱想,心里正咚咚咚着,腿便来到政府所在地——邓上。这是一个环山的村庄,由于是公社(现在叫乡)所在地,所以有集市,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无暇顾及,一门心思走进公社大院,跟门卫一打听,他就大声地向院子里面喊:“娟子,有人找!”
随着清脆的迎合声,一个文静、清秀的女子,亭亭玉立地盈满走来。我局促地灭了烟头,诧异猜测与现实云泥之别之际,再次回味她的文字:“但愿川流的游客不要摇醒这个村庄,让她以一个固定的姿态,牢牢地守住这纯朴的时光?!焙?!固定的姿态,牢牢地守住。这是她的文字,亦应是她的人品。
读过她的文章,算是和她对过话,对话了就没有生分感。但初次见面,我还是捏捏的,她轻轻问:不好找吧?
我自嘲地幽了一默:
有点陈焕生的感觉。
她莞尔一笑。后来,这笑容一直未曾褪去。我们似乎刚要开始畅谈,便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她执意留饭,我也假惺惺退让。推诿席间,几位我仰慕已久的女子文学爱好者飘然而至,没想到清一色靓丽而气质不凡的女子。我一阵扑通,原来这美丽和文化,也是一线牵着。
一团如花的女子,弄着风靡全国的文学,诗经是熟透的,国学也是很器重,谈吐起来,个个出类拔萃。如今世风,谁在说屈原?谁在管韩昌黎是韩愈?就是国风和唐诗宋词,于己又何干?我不得不从内心生出缕缕的钦佩。
她们之中,有工于诗的,擅长散文的,勤耕小说的,大多都是硕果累累。忙里偷闲、一如既往而不倦的精神,堪称当代楷模,启发和感动着世人。幸运的是,赶上“全民阅读”的好时代,不得不叫人佩服她们的远见。
读书,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升华人生,这是她们的追求,理应是我们渴慕的境界。叩醒尚未泯灭的良知,振一振日下的世风,将读书无用且搁置一旁,冷眼观世界,精神比物资,哪里又差了?
倘若是差了,只是我们的眼睛不够明亮。
美于我们,不是缺乏,而是少了发现。要说谁是最美的人,应该是她们。不仅美的形象使人肃然,藏于心灵的美更使人起敬!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周日偶遇娟子与菜市场,还是她主动上前搭讪:“您是树伟大哥吧?我是山嘴的娟子!” 她莞尔一笑。三十多年,这笑容一直未曾褪去。她竟大方地当着妻子的面上前拥抱我,不知道是不是她发现了女人特有的神经,她竟冒失地问:“这位是嫂子吧?”
我傻呼呼地迎合着:“是,这是……”
经过家中小酌、畅谈知道了那些文学爱好者们,不是官太太,就是女老板,要不就是小富婆之后,才知道文学的作用对女子的影响有多大?眼前的娟子已经在正处级的岗位上退居了二线。文学对女人的影响是何等之大?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文学男青年却过着清贫的日子?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