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31支另类的笔杆子

来源:作者:胡春时间:2014-03-19热度:0

    最近,我从县图书馆借阅刘超先生著述的《笔杆子•晚近文人的另类观察》。这是一部关于旧年文人的书,一幅历史的沧桑画卷。从晚清的名流,到民国的学者,到现代的雅士,整整几代人,都穿越时空的阻隔而济济一堂。他们或各行其是,或众声喧哗;或蛰伏一隅木讷无言,或振臂高呼领袖群伦。然而,他们都是那样独特的存在。阅读这些笔杆子,我时而发出会心的笑声,时而陷入长久的沉思,时而伤心得簌然泪下……。
    我们知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但很少有人知道其来源于梁启超的一次无意中的演讲。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园作了题为《君子》的演讲,内中他引用《易经》中的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在勉励那些意欲放洋的学子,希望他们崇德修学,将来做国家的中流砥柱。自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为校训延续至今。梁启超年轻时学习特别用功,无书不读,过目难忘。民国成立前后二三十年间发表了《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文化史》、《李鸿章传》等千余万字论著,风行海内外。时人对“老博士”的学问叹为观止,称“此公无言不可谈,无人不可谈,以德行言之,当推为海内第一人矣”。一场奇特的婚礼可见一斑。他的弟子徐志摩与原配张幼仪离婚后与陆小曼结婚,请其做证婚人。他对徐志摩那种风流的生活和浪漫的行为颇不赞成。果然,在婚礼进行中,梁启超竟然以严师的姿态引经据典大加训斥。每说几句,都叫一声“徐志摩”,又叫一声“陆小曼”,然后问他们对他的话有无意见。反反复复,多次下来,宾客都已提心吊胆起来。梁还在说:“徐志摩,你这个人心情浮躁,用情不专,以至离婚再娶,以后务求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祝你们这次是最后一次结婚!”弄得徐志摩面红耳赤,满堂宾客无不失色。这恐怕是古今中外前所未闻的婚礼。此事看似奇异,但在梁而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后他还将婚礼的过程写信告诉朋友,并将婚礼上的训词抄寄对方。
    如果说中国文坛曾有过乡巴佬的话,那么,沈从文必是头一个。1923年,这位来自湘西只有小学文凭的沈岳焕(后改名沈从文)来到北平,报考燕京大学二年制国文班,面试时一问三不知,得了个零分,连两元报名费也被退了回来。但他发誓:“将来我要教大学!”于是就去做北大的偷听生,去琉璃厂书肆学东西。后来开始写文章并逐步在《北京晨报》等报刊上发表,薄有文名。1929年,他终于谋到一份差事—在中国公学做讲师。第一次登台时,这位已经小有名气的作家在讲台上竟然紧张得连自己的名字都记不起来了。为了这第一堂课,他准备了良久,可上讲台后,他足足站了十几分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终于说话了,可是十来分钟就把整堂课的内容讲完了。这时,离下课尚早,他拿起粉笔写道:“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人很多,我害怕了”。就是这位如此“害羞”的人坚持创作,自信“我的文章是谁也打不倒的”,几年后创作出《从文自传》、《阿黑小史》、《边城》、《湘行散记》、《长河》等经典之作,这足以使这个乡下人成为沈从文了。解放初,这位自信能写出与《战争与和平》相等或者还稍好些作品的人,不能适用政治气候的变化而两度自杀(未成),文革中更是无休止地检查、挨斗,70多岁还带着心脏病、高血压病体被罚去打扫女厕所。直到1979年,这个曾土得掉渣儿的乡巴佬应邀到耶鲁、哈佛等美国名校讲学,才第一次踏上异国土地,成为国际名流。1985年,一位女记者提起文革中他打扫女厕所的事说:“沈老,您真是受委屈了!”不想,这位83岁的老人抱着她的肩膀,什么话都不说,不停地哭,涕泪俱下满头满脸地哭,哭得像个饱受委屈的孩子。1988年这个乡巴佬寿终正寝,1992年魂归故里,墓碑上有人写上“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也慈也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缀在一起是“从文让人”,写得真好!他不但有着乡下人的乐天,更有着乡下人的厚道。
    有人向刘文典请教如何写好文章,刘文典以“观世音菩萨”五字答之,人家不明所指,他解释说:“‘观’乃多多观察生活,‘世’乃需要明白世故人情,‘音’乃讲究音韵,‘菩萨’,则是要有救苦救难、关爱众生的菩萨心肠”,让人恍然大悟,真是一言中的。他长期潜心研究《庄子》,1939年推出十卷本《庄子补正》,轰动了学术界。刘曾自负地说:古今真懂庄子的人,只有庄子本人和我。我要是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故钦馕皇莨橇尕甑牧跷牡洌业泵娑プ步槭?,“你是带兵打仗的,把军队管好就行,大学里是我校长说了算!”
    在这里,既有梁启超、陈独秀等大人物,也有萧红、张爱玲等小女子。作为女性,萧红是不幸的。她曾是人家的媳妇,曾是萧军的爱侣,又是端木的妻。短短的一生命途多舛,对此,她深有自觉:“我是个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她虽寿短仅有31岁,却为我们留下了《生死场》、《小城三月》、《马伯乐》、《呼兰河传》等一部部长长短短的优秀小说,以及带着淡淡忧伤和浓浓情味的《回忆鲁迅先生》等散文。她之所以能成为优秀作家,是内心保持一种敏感与疼痛感,保持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紧张感。终其一生,她都没有缓解这种疼痛感与紧张感,没有达成与生活的和谐。临终时还表示:“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其人虽已远去,但她并未消失。
    这本书共介绍了31位活跃在二十世纪(主要是前半叶)的文化名流,他们或为学界红人,或为文坛名手,或兼而有之。一个人物,就是一段故事,就是一曲长歌,就是一幅画卷?;蚴乔崆崆城车募副仕孛瑁蚴怯牡咴兜纳剿ぞ?,或是清朗疏阔的写意,或是精美重彩的工笔。而这一切,共同构成了一个艺术长廊。在这长廊之中,我们看见花开花落,看见人来人往。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昨夜春雷

下一篇: 偶遇娟子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