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路过敦煌

来源:作者:wubin时间:2014-04-03热度:0

    车行驶在通往敦煌的路上,炽热的阳光烤着大地?;购茫饫锛负醵际歉瓯谔?,红彤彤的阳光伤害不了地里的庄稼。走了一个小时的路,我还没有看到庄稼地。偶尔看到有人居住的地方,那都是正在开采的矿山?;褂校颐谴恿俺隼创诵矶嗨?,不然我都想让师傅掉头回去了。
    已经一个月了,和戈壁滩打交道。吃的拉条子里还带着风沙,磕的牙经常痛。经常在想,我们的胃应该变成鸡的消化系统,就省去了经常吃石子的烦恼,这里可以免费得到,甚至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已经一个月了,和我们在一起的是刚参加工作的当地三个小伙子,两个姓李,一个姓赵,当然谭博士是和我同来到这里的。我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西北人,脸被晒黑了,并且就喜欢吃这里的拉条子,独自可以吃上两大碗。
    在这荒凉的戈壁滩上,只有矿工兄弟,只有和我们一起工作的四个人?;蒲虻酱Χ际牵负醪痪獯游颐堑纳肀咦吖?,似乎把我们也当成了这片土地上早已存在的事物。野兔,“嗖”的一声窜向远方,害怕我们的追逐。那是下雨过后的彩虹,给戈壁滩增添了许多生机,让我触摸到了故乡的一角。那是空中美丽的公园,还有宽阔的湖水,和坐在船上的情侣。时而就在眼前,时而离我们远去。这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让我偶然感到城市离我们很近,热闹离我们很近。
敦煌是我提出来要去的,工作完了,既然我们就在敦煌的附近工作,就应该欣赏这一震惊世界的文化遗产。柳园是一个新兴的城市,由于铁路经过这里,才形成了这个重要的集镇。柳园西北,就是薛仁贵征西的地方,在那里被敌军挫败,听当地人说还能在那片土地上捡到一些生锈的箭头。当真吗?我却不相信。只想敦煌是我必须去的。敦实“大”的意思,煌为“盛”的意思,可以想象这个西北边陲的城市当时是何等壮丽辉煌。它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西边就是著名的玉门关和阳关,佛教从这里走向中原。
    公元366年,一位云游四方的和尚乐僔路过这里。有一天,在三危山下的大泉河谷,他又饥又饿,十分疲惫,就坐在软绵绵的沙地上休息。这时候,正是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照在三危山上。他蓦然抬头一看,奇迹出现了:眼前的三危山金光万道,放射着五颜六色的耀眼光环,仔细端详,三座危峰在金光中化作“三世佛”。过了一会,又像是无数菩萨在念经诵佛。金光明暗交替闪烁着,又像是金光中翩跹的仙女,有的在散花,有的在弹奏着乐器……这一切,被一心持戒修行,礼乐向佛的乐僔看作是佛国仙境,认为这是三危山上的佛光。此刻的乐僔身心愉悦,疲惫顿消。多年的云游,终于寻找到佛教的仙地,他苦苦寻找自己的修行之地,这里不是最好的吗?于是他决定在此修行。
    于是,他募捐化钱,请来了工匠,在大泉河西岸的的峭壁上开始开凿石窟。于是,莫高窟的第一个石窟在这里诞生了。从此,往来河西走廊的僧侣,开始在这里的修行和拜佛。
    这种现象不是海市蜃楼,是一种很普遍的自然想象。从科学的观点来看,三危山纯为沙浆岩层,属玉门系老年期山,海拔高度约1846米,岩石颜色赭黑相间,岩石内还含有石英等许多矿物质,山上不生草木,由于山体岩石成分和颜色较为特殊,因而在大雨刚过,黄昏将临,空气又格外清新的情况下,经落日余晖一照,山上的各色岩石便同岩面上未干的雨水及空气中的水分一齐反射出五彩缤纷的光芒,将万道金光的灿烂景象展现在人们眼前。这就是乐僔看到的佛光,对我们地质工作者是普遍不过了。但从一个信奉佛教的人来说,这就是稀世罕见的佛光。
    此后,前秦派吕光大将军征服龟兹,取得佛学大师鸠摩罗什,希望做他们的国师??梢韵胂?,佛教已经影响到了整个中国,佛教的兴盛,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存亡。
    开凿第二石窟的是法良,它是很久以后也是云游到大泉河谷,看到三危山的佛光的。他也坚信这里是佛祖居住的地方,是自己修行的好地方,于是在乐遵和尚的石窟旁开凿了第二个石窟。
    于是,一代代的名僧,前仆后继来到这里,追求佛教的最高境界。商贾巨富和寻常百姓在这里捐资建窟,扩建寺院,于是洞窟越来越多。加上丝绸之路的繁华,佛教文化交流的频繁,这里越来越火红了起来。
    这样的延续一直继续着,隋唐自不必说,五代十国也是如此。从石窟的雕塑就可以窥见一斑。到了元代,由于丝绸之路的中断,敦煌的辉煌才沉寂了下来,一直到现在。
    一个个云游四方的僧侣,总把自己行走的脚步停留在这里,渴望最高的造诣。可以想象到唐代的玄奘大师也经过这里,许多和玄奘一样的佛教信徒在这里驻足观看,在这里交流佛学,在这里东西方佛教产生强烈的碰撞,最后形成中原的佛教教义。
    大约十一世纪初,宋朝一直没有收复河西走廊,没有对这里管理。加上由于少数民族力量在这里的崛起,加上信奉伊斯兰教的黑韩王朝灭掉于阗佛教王国,敦煌的佛教徒感到了巨大的威胁,寺院的一些僧人将一些重要的经卷和佛像、幡画等集中起来,收藏在原来存放各寺剔除的经卷、外典、过时文书、旧幡画、佛像的洞窟中(第17窟),并将该窟洞口封闭起来,做了必要的掩饰。以后,由于当事人和知情者逐渐离开人世,藏经洞的情况也就不再为世人所知。
    现在,我们找不到乐僔和尚当年开凿的石窟,历史的长河已经掩盖了这一切,我们的步履只有经过从唐代以后开凿的这些精美壁画的旁边走过。
    导游的介绍,让我们已经感到很深奥了,我在想我们仅仅游览的七个石窟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震撼。这些石头的艺术在这里发挥到了极致,让我们注目观望。对于我们地质工作者,石头另外一个荣耀就是它是矿石,经过炉火的高温,变成我们生活中可以利用的一部分。而此刻,我还是欣赏眼前的震撼,经过许多能工巧匠的雕刻,那就要受到万人的顶礼膜拜。那反弹琵琶优美淑女形象,深深存留在我的脑海中。
    从这以后,这里沉寂了八百多年,直到1900年。淹没在黄沙里的敦煌,静静等待着它重新为世人关注的那一天。
    看着看着,另一个人物出现了,那就是王圆篆。他是一个道士,一个与佛教毫无关系的人。他是湖北的麻城人,出生在陕西。由于连年的灾荒,由于外国对清王朝的战争,生活所迫,只有出外谋生,来到了酒泉。在此期间,他多次来到敦煌云游,也许他也看到了敦煌的佛光(当然王道长不称它为佛光),他也认为到了道家的修行圣地,因为“道法自然”。也有可能,此时的王圆篆已经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他在看到三危山的万道金光,急呼:“西方极乐世界,乃在斯乎”,但他的道服一直没有脱。不惑之年的他,固守着那份坚守,这是一个老实本分的道士。
    无论如何,王道士决定长期居住在此,奉献他的一生。世事真是和敦煌开了一个玩笑,一个道士开始经营佛教留下的东西。一个道士站在佛祖的面前,不知他心中默念的是什么?太上老君的忠实信徒为释迦摩尼效犬马之劳。的确,老天这种阴差阳错的安排古怪离奇。
    老天安排王圆篆道士走进莫高窟是在1892年。他看到了破烂不堪的石窟,他看到了被黄沙掩埋的石窟,而且还正受到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却无人看管。这时,王道士产生了强烈的使命感,无论如何要?;ふ飧鍪?。于是,他四处奔波,苦心募捐,自己也省吃俭用,把积攒的钱财用来维护石窟。他主要的任务就是清理洞窟内的淤沙,那是八百多年的从外面吹进的,一部分是石窟脱落的黄沙。仅16窟(17窟位于它的通道北壁)清淤沙用了两年的时间。这是一个何等浩大的文物?;すこ?,依靠的几乎是他一个人的力量。
    这样辛苦了八年,藏经洞(第十七洞)的发现成为必然。王道士的诚心感动了上苍,感动了佛祖,1900年6月22日,藏经洞被发现了。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被视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四次大发现之一。就在王圆篆死后,墓志上是这样的:“沙出写壁裂一孔,仿佛有光,破壁,则有小洞,豁然开朗,内藏唐经万卷,古物多名,见者多为奇观,闻者传为神物。”当然,王道士发现的藏经洞应该只是敦煌文化的一部分,还有很多继续被埋藏在敦煌的黄沙下面。
    敦煌的文献又成为分别研究起自东汉、中经两晋、北魏、西魏、梁朝、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西夏、下至元朝、涵盖各朝代文明的重要资料。敦煌石窟密洞中,所藏遗书以佛教典籍最多,还有天文、历法、历史、地理、方志、图经、医书、民俗、名籍、帐册、诗文、辞曲、方言、游记、杂写、习书,成为多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依据和补充参证,其主要部分又是传统文献中不可得见的资料,价值尤为珍贵。敦煌遗书文献以汉文最多,又有吐蕃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粟特文、突厥文、于阗文、梵文、吐火罗文、希伯来文等多种古代民族文字,成为研究这些古代民族语言文字和民族历史、宗教、文化的珍贵资料。它又具有民族学价值和国际意义。敦煌遗书以卷轴装为主,又有梵箧装、经折装、蝴蝶装、册子装和单页等多种形式,还有一些拓本、印刷本和刺绣本,在书籍发展史及书籍装帧史、印刷史上都是难得的实物资料。
    王圆篆道士的墓地就在石窟的旁边,我在他的墓碑前看了一会儿。他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因为敦煌的文献许多从他的手中流落到国外,虽然我总固执认为他是为了更好保护敦煌石窟。心里纠结,不知该为王道士上一柱香,还是吐一下口水。首先让我们感谢王道长,让敦煌石窟得到?;ぃ梦颐腔鼓芸吹秸鸷呈澜绲奈幕挪?,让我们重新见到敦煌文献。他走进洞窟,雇用人员清理洞窟中堆积多年的淤沙,踏踏实实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只有清除淤沙,藏经洞的洞门才能显露出来。说偶然性,是因为王道士当初清除洞窟淤沙,不是为了要发现什么,而是为了?;ざ纯?,发现藏经洞完全是偶然的。他的发现,产生了一个“敦煌学”,对现在的学术界影响是深远的。其次,对于文物的流失,我们应该怪那个时代。王道士在发现藏经洞,他做了最大的努力。首先,封好了藏经洞,徒步行走50里,赶往县城去找敦煌县令严泽,并奉送了取自于藏经洞的两卷经文。王道士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引起这位官老爷的重视??上У氖钦馕恍昭系闹夭谎奘酰徊还颜饬骄砭氖幼髁秸欧⒒频姆现蕉?。1902年,敦煌又来了一位新知县汪宗翰。汪知县是位进土,对金石学也很有研究。王道士向汪知县报告了藏经洞的情况。汪知县当即带了一批人马,亲去莫高窟察看,并顺手拣得几卷经文带走。留下一句话,让王道士就地保存,看好藏经洞。两次找知县没有结果,王圆箓仍不甘心。于是,他又从藏经洞中挑拣了两箱经卷,赶着毛驴奔赴肃州(酒泉)。他风餐露宿,单枪匹马,冒着狼吃匪抢的危险,行程800多里,才到达目的地,找到了时任安肃兵备道的道台廷栋。这位廷栋大人浏览了一番,最后得出结论:经卷上的字不如他的书法好,就此了事。王道士所做的一切如石牛入海,杳无音讯。虽然时任甘肃学政的金石学家叶昌炽对这件事很感兴趣,索要了部分文物。对敦煌的?;っ挥刑?。1904年,省政府下令对敦煌的经卷加以?;?。我们的道士还斗胆向慈禧写了信,要求对文物进行保护。但清政府正处在风雨飘摇中,谁还顾得了这样的事。所以,王道长的所作所为应该是受到我们尊重的。
    此时,莫高窟,沙漠的高处,丝绸之路的繁华已经褪尽,吸引不了人们的眼球,更不能引起远在北京清政府的关注。但对于外国的学者,他们的兴趣是浓厚的。1907年,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在进行第二次中亚考古旅行时,沿着罗布泊南的古丝绸之路,来到了敦煌。他通过宗教的力量俘获了我们的王道士。“道士之敬奉玄奘,在石窟寺对面新建凉廊上的绘画有显明的证据,所画的都是一些很荒唐的传说……我用我那很有限的中国话向王道士述说我自己之崇奉玄奘,以及我如何循着他的足迹,从印度横越峻岭荒漠,以至于此的经过,他显然是为我所感动了?!闭馐撬固挂虼蚨醯朗康幕坝?,并且许诺出钱维修石窟??梢韵胂螅桓鐾夤?,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和王道士的促膝交流,他说的话是坦诚的,能不打动王道士吗?因为此刻的王道士一心只想到怎样得到银两来维护石窟,朴素的出发点被朴实的话语所感动。并且自己的曾经的多次上报,得不到中央的重视,心灰意冷。于是,斯坦因用200两白银便换取了24箱写本和5箱其他艺术品带走。1914年,他又以500两银两向王圆箓购得了570段敦煌文献。1908年法国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以600两银两为代价,获取了1万多件堪称菁华的敦煌文书。1911和1912年,他的也都在1911年和1912年卖给了日本的探险家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1914年,俄罗斯佛学家奥尔登堡对已经搬空的藏经洞进行了挖掘,又获得了一万多件文物碎片。悲剧就这样发生着,这些外国人就是靠着简单的人际信任一次次购买走敦煌的辉煌。
    但更为可怕的是,国人对敦煌文物的偷窃并不在意。当斯坦因把敦煌文物宣传于全世界之时,当朝命官这才懂得了其重要价值,但他们不是考虑如何地?;に乔虬偌魄晕河?。因此,一时间偷窃成风,敦煌卷子流失严重,这是敦煌卷子自发现以后最大的劫难。1910年清政府作出决定,把剩余的敦煌卷子全部运往北京保存。在运送的路途中,几乎每到一处都失窃一部分。大量经卷的散失,曾经使王圆箓道士感到非常痛心,因为藏经洞是他发现的,多年来在他保管期间从未发生过无故大量散失的事,官方如此掠夺,又如此贪心,使他感到极大的愤慨。的确到现在,只有8757件入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并且当时莫高窟的壁画也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这也是一次文化的浩劫。
    我们不必抱怨身材矮小的王圆箓道士,只能抱怨当时的清政府。王道士也是敦煌的一个过客,和乐僔、法良一样。乐僔、法良建造了石窟,王道士?;ち耸?,只是在无意间流落了敦煌重要文献。我也是一个过客,带走的只有心中的精美壁画,还有空荡荡的藏经洞。拍拍身上的尘土,不该带走这里的一切。
   只是从地质者的角度来看,莫高窟的壁画,雕刻在质地松软的沙岩上,又处在干旱多风少雨的西北,?;て鹄床皇羌虻サ氖?,任重道远。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跑极

下一篇: 又闻榆钱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