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琴
来源:作者:齐凤池时间:2014-04-02热度:0次
说琴
齐凤池
2000年中国农历除夕夜,中国古琴大师龚一,携一架宋代词人李清照用过的古琴,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他抚琴一曲《流水》,首次将中国春秋时期俞伯牙钟子期知音相遇的故事,告诉了西方艺术之都的维也纳人。曲中,“涓涓细流,远浪渐来,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乐曲把多种流水动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之后,大师又演奏了《平沙落雁》、《渔歌》等等,这些代表着中华文明古曲,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萦绕著,给那些大鼻子蓝眼睛黄头髮的洋人听呆了。
以前我听音乐界人说过,西方人说中国没有音乐。中国就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梁?!?,专利还卖给了外国人。其实,西方很多人根本不了解中国。就一曲《流水》就够外国人听一辈子的。龚一大师抚琴一曲《流水》,一下就把西方人惊呆了,也给世界折服了。
中国的乐器种类很多,最早的弦乐有两种,一种叫琴,一种叫瑟。用古琴演奏的曲子,萦绕华夏九百六万土地和空间,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像《流水》、《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龙翔操》、《仙翁操》等曲子都是华夏音乐之瑰宝。
明代屠隆在论琴时说:“琴为书室中雅乐,不可一日不对清音。居士谈古,若无古琴,新者亦须壁悬一床,无论能操。纵不善操,亦当有琴。”就是说,会弹琴者和不会弹琴者室内必须有张琴。
文化人常说,琴、棋、书、画,是一个文人必备的修养和素质。而现代的诗人作家画家有几个真正懂音乐的。大多数是一条腿走路。
晋代的陶渊明也说:“但得琴中趣,何劳弦上音。吾辈业琴,不在记博,惟知琴趣,贵得其真。若亚圣操怀古吟,志怀贤也;古交行,雪窗夜话,思尚友也。猗兰、阳春,鼓之宣畅布和......”由此可见,历代文人骚客是何等的爱琴。
读了这些书,使我明白了古人对于琴的重视,明白了“操弄一二,养性修身之道”的道理。文人的“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感发善念?!笔亲鋈酥?。古代文人骚客君子都是抚琴高手。历史记载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李清照、嵇康等都是著名的琴家。我记得《诗经》中就有这样的名句“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等好的诗句。
古琴在中国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哲人曾说:古琴为哲学性的艺术或艺术性的哲学。古琴还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古琴是古代文人的必修之器,历史上的著名琴家数不胜数,古琴也是文人墨客骚人君子办学的重要六艺之一。
古琴身长三尺六寸五分,代表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琴面是弧形,代表天;琴底为平,象征地。古琴有十三个徽,代表一年有十二个月及闰月。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征金、木、水、火、土。周文王为了悼念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称"文武七弦琴"。因此,给古琴又增加文化内涵和传奇色彩。
二胡、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泛音,技法很难掌握,操作发出的声音非常好听。使用这种技法演奏音色效果非常好听。但古琴有一百多个泛音,它是世界上拥有泛音最多的乐器。
我国古琴大师龚一,有一架李清照当年亲手抚操过的古琴,它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古琴本身。
走进古琴大师龚一的书斋,完全进入了琴的“世界”。好似久行沙漠后忽然见到一片绿洲,瞬间又回复到人类古文明时期。雅室不大,满屋多琴,所以大师取名“五琴堂”。
龚一大师的“五琴堂”,绝不是附庸风雅,而是斋中藏有宋、元、明、清五架珍宝。其中最昂贵的一架还是李清照亲手抚操过的古琴。
龚一大师说:“古声澹无味,不称今人情。”电影《知音》中的小凤仙和蔡鄂的故事也是在觅知音!为“知音”他们走在了一起。
电影中的主题音乐至今还在我心头萦绕着。而音乐的清泉,却依然涓涓流淌在岁月的长河上,古琴幽幽穿透亘古的岁月!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