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水土
来源:作者:朱玉富时间:2014-04-24热度:0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恋一方水土。每次沿途回故乡我总刻意去记住路边的景象,记住回家的路,可是每一次回去,对那条回家的路还是感到陌生,去年记住的一处景,明年就会变迁,所以直到前年新农村改造搬迁后回了一趟家,终于缕清了回家的路,终于记住了路边的景物,终于不会忘记回家的路。
我出生在鲁中莲花山的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山村,便自觉地接受了那儿的方言的依附和传承,又自觉地得到了那方水土的濯洗和哺育。于是,方言与水土便成了我们衣食住行的流通名片,印记着我们的容颜和个性特征。
我不知道方言是咋个产生,亦不知水土是咋个形成,探究这些,得去探究历史。历史漫长悠远,博大精深,难以得出确切的答案,而这方言与水土,总是给人以至情的附依。
方言的脾性有些怪,有时会被阳春白雪般的普通话嗤之以鼻。如平常我们吃用的“馒头”,村里人,却被叫成了“馍馍”,乡民们叫女孩子“大妮子”、“二妮子”,音高八度,粗俗快活。
同样的不成材,却被乡民们叫成“没有狗出息”,乱说“叫胡巴巴”、“乱啰啰”的语调,初次听的人们却总觉得怪异。
还有些地方的人们称吃饭叫“日囊”,称黄昏叫“过晌午”,称坏了叫“瞎了”……这就是方言,方言也可以说是乡音,尽管不能和普通话相提并论,却被说这些话的人们说得有滋有味,说得理直气壮。
水土是宁静的,别看它不动声色,我敢说方言几乎都是它生成的,要不然咋会有“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之说。既然这方水土养育了这方人,那方言便牢牢地把守住了这方人的口。
就说这水土也有咸淡软硬之分?;仆恋厮扇硐改逡擞诟挪ブ郑渌涛睹嗵?,长在这方水土上的人们性格里温存的一面仿佛就会多一些。而红壤碱土地粗砺坚硬易于板结,难以耕作播种,水中氟含量高,这方土地上的人们性格里粗犷的一面仿佛就会多一点。
方言和水土犹如一对孪生兄妹,联袂打造了一方人的意趣和志向。赞美一个地方“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就是评定一方水土的价值所在。
方言和水土区分着我们的地域归属,填写着我们的履历籍贯,支撑着我们的做人尊严。方言与水土又旗帜鲜明地代表了一种地域文化,构成了异彩纷呈的中华文明。
客居异地,身在他乡,方言和水土总会勾起我们的缕缕乡愁,化为悠悠情思,故乡的轮廓,便在那方言和水土间,渐次清晰起来……一辈一辈的人,就这样在这片土地上出生,一代一代的人传承着那浓浓的乡音和方言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繁衍。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