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永远的呼唤

来源:作者:素颜如水时间:2014-05-12热度:0

    前些时候,初中同学聚会唱歌。其中一位男同学唱功极其柔媚,唱完后还一本正经地解释说,那都是因为打小直至变声期,经常喊妈妈回家吃饭,每次都要努力使呼喊声翻山越岭,传送至几里地外,免不了声嘶力竭,久而久之,嗓音就这模样了。
   这充满调侃的解释,让在场所有的人开怀大笑。山里的孩子都记得,喊妈妈吃饭的那段时光,是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日子。记忆的闸门被笑声打开,我的思绪像长了翅膀,越过一座座青山,回到了遥远的家乡。我仿佛看到村后的山坡上,儿时的小伙伴们正向远处大声呼喊:“妈妈——快点回家吃饭啦——快点啊——不早啦——”
   碧蓝的天空之下,青山绵延起伏,山坳坳里坐落着一个小小的村庄。站在山坡俯瞰,古老的建筑鳞次栉比,黑白分明,马头墙错落有致。最高的是村里的学堂,屋脊耸立,在蔚蓝的天际间,勾勒出墙头与天空的轮廓线。山脚的竹林中还散落着几户人家,粉墙黛瓦在那抹浓绿掩映下,宛若沉睡的婴儿,安静得仿佛可以听见心跳。那儿,就是我的家乡。
   那时候的日子是清贫的,母亲总是那么辛劳,春播秋收,全凭一双粗糙而灵巧的手。母亲很好强,地里的禾苗长得好不好,那可是庄稼人的面子。母亲也很欣慰,孩子渐渐长大,学会了烧饭。当她忙得忘记时间的时候,总会听见孩子在山坡呼喊着,妈妈——回家吃饭啦——
   岁数稍大些的男孩子,喊起妈妈来像牛犊子般“哞哞”的嘹亮有力。女孩子的喊声清脆婉转,穿透力极强,山对面回音袅袅。有时候年幼的弟弟妹妹,也跟来凑热闹,像小羊羔吵着要吃奶,“咩咩”地喊着妈妈,稚嫩的声音惹得大家好一阵笑。
(已发表于国土报作品版)
  “听到了——马上就回家了——”不一会儿,远处山谷里隐约传来了一声声高低不同的回应?;厣俏扌虻?,但在每个喊妈妈吃饭的孩子心里,却清楚得很。就如同坡下的整个村庄,最高的是村里的学堂,曾是方圆数十里唯一的初中,是本村一知名乡绅兴办的。紧挨着学堂的是村长家,再过去是大牛家……如此依次排开,从不会弄混了。
   儿时的每一天都过得飞快,山坡的傍晚是美丽的,那是我们长大后在他乡看不到的风景。太阳慢慢向山那边滑落,西边半个天空上,云朵异样的璀璨夺目。各家的炊烟依次袅袅升起,又缓缓向天空散去,不知不觉间融入茫茫的暮色。天渐渐暗了,山坡上又响起了孩子稚嫩的喊声。
   “妈妈——快回家吃饭啦——天黑啦——”山坡上,晚霞映红了孩子的脸庞。远方,起伏的天际线渐渐模糊,直至完全看不清哪里是山,哪里是天。孩子焦急的呼喊声里隐约透着担心,因为大人们常说,天黑了山里就会有狼出没。
   孩子们哪知道,母亲把地里的禾苗也当成宝贝样呵护。当她拖着劳累的身子回到家,看到眼巴巴守候着的孩子,再吃上一口现成的饭菜,所有的辛苦都烟消云散。 “妈妈,你们不知道饿的呀?地里的活为什么总干不完呢?你和爸爸不怕狼吗?”孩子嘟着小嘴,显得有些委屈。“傻孩子,狼才不吃好人,也不吃好孩子。快些洗洗,看,都成花猫了!”母亲一脸倦容,却笑了。
   光阴似箭,数十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我们的小山村,在喧嚣中依旧静默。当年的小伙伴们已长大成人,像蒲公英的种子,纷飞至天涯海角。到了回家的日子,母亲总在山坡守望,渐渐白了双鬓。孩提时的那稚嫩的呼唤,而今再想起,声声犹如天籁,永远铭刻在每个想家的孩子心里。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