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树万树梨花开
来源:作者:王梅时间:2014-05-15热度:0次
塔桥,这个地名只有在春季和秋季才被当地人频繁提及,因为那里的园艺场种着几千亩果树,特别是梨树,春季梨花开得正盛,有“堆雪铺玉三千顷,飞甜流香十万家”之势,很是壮观,秋季则硕果累累,果实甜爽可口,远近闻名。
春季里,自从我有了想看梨花的欲望,总是很迫切地问着熟人,是否去踏春了?看见梨花了没有?梨花是否开了?目的是想赶上最好的花期。
当我们一行人来到目的地,早已游人如织。远山含蓄地蜿蜒着,山脚下的房屋嫩红的色彩像小女孩粉嘟嘟的小脸,被大片雪的海洋衬托着,更显妩媚,大片的梨花似雪堆云涌,银波琼浪,遗憾的是中午灿烂的阳光不知到哪儿去了,画面里少了些明丽。
不过这个季节,这种天,游园赏花倒是心怡的。漫步果园发现,这里的梨花别有姿态。她们或旁逸斜出、盘曲虬劲,或亭亭玉立、身姿摇曳;不管是一枝独秀,还是满树繁花,满目的春色,令人欣喜。镜头里的风景,不费心思构图,让你久居城市郁闷的心也如着风中梨花,悸动起来,笑意不由自主地如春风荡漾着每一个人的脸上。
爱美的人们忙着拍照。姑娘们穿着色彩艳丽的衣裙,摆出各种姿态:或傍枝树下,或丛中一笑,或顽皮雀跃,她们千娇百媚,仪态万千地张扬着青春;恋人们双双对对,在繁花里亲密地偎依着,那幸福的模样,不知是因为沉醉在花海里还是甜蜜的爱情中;老人们在树下信步、小憩,那种那安详,似梨花般的素雅、淡然;而烂漫的孩子们在树下追逐着、奔跑着,他们一会儿嬉笑、一会儿攀爬、一会儿追打,这样的动静,弄得枝头也花枝乱颤、摇摇欲落,这可吓坏了果园的主人,四处招呼孩子们,让他们收敛自己的淘气,这花儿可是秋天枝头的累累硕果哦。
据说古时候,每逢梨花盛开时节,人们总爱在花阴下欢聚,雅称“洗妆”。唐朝时,这一风俗十分盛行,当时,就有诗人赋诗云: “共饮梨树下,梨花插满头。”想着古人们席坐在梨树下,落英缤纷,花瓣飘洒在人们的衣襟上,飘落在酒盏中,鬓边插着梨花的女子们,酒后的微醺晕红的脸庞,在洁白的花瓣的衬托下,格外娇媚,,她们撑着花纸伞徜徉于花海中,人们对酒作诗吟唱,沉醉在美好的春景……这该是怎样的浪漫情怀啊。
小时候住在姥姥家,村庄里最大的梨树,在村头的那个高坡上,树干需好几个大人才能环抱,据说是姥姥家对门的“小勤叔”(轮辈份我叫他叔)祖上种的,搁了现在,绝对得挂个牌子,当作文物保护起来。那时候“小勤叔”的爷爷就住在那棵大树旁边的老屋里,镇守着这棵村里最大的梨树。
春天一到,颀长的树枝张牙舞爪,器宇轩昂地炫耀着满树的繁花,花枝蛮横地几乎遮住了进村的路,雪白的花开得霸气十足,人们出村干活,路过这棵树时总是仰起头,艳羡地啧啧赞叹道:“你看这花开得!小勤家的梨又要丰收喽!”其实我倒不和那些馋嘴的孩子们一样,巴望着有梨吃,只是希望能走近大树,仰起头,转几个圈,仔细地欣赏一番这满树的盛景,可听小伙伴们说:“小勤的爷爷可凶了,谁动他的梨树,他会用拐棍揍人哦!”可不是吗,那个白胡子老头,总是有事没事地手里拿个拐棍儿,沏一壶茶,在树下的躺椅上,打半天瞌睡(也不知睡着了没有),黄澄澄的果子挂满枝头的时候,更让那些贪吃的小子们猴急,不过我倒没看过老头儿打过谁,只是挥舞着手里的拐棍,嘴里吼几句,吓唬吓唬有贼心的家伙们,有时风吹雨打,落了一地果子,觊觎已久的小馋鬼们一阵狂喜,欢呼着一拥而上,捡起地上的果子吃,老头儿这时也不管不问,任由大家放肆了,其实长大了才明白,乡里乡亲的,他再心疼这棵梨树,也不会把村里的孩子们怎么样,说不定还喜欢这份童趣为他打发寂寞呢。
如今,带着童年的这种情结看梨花,似乎别有一番滋味呢。这果园里是没有这么古老的梨树的了,但这一片如云似烟的琼海足够人们流连、赞叹的了。
我心想,下次来,一定是今年的秋天。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