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鸣仙山
来源:作者:wubin时间:2014-05-12热度:0次
单位组织去鹤鸣山游玩,连日在外出差工作,终于让我有了放松的机会。我深知道教强调“天人合一”,也就是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体。陶醉于自然,拥抱自然是我对旅游的给我的最大的享受,彻彻底底享受自然给我带来的快乐。
从成都出发,大约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就来到了鹤鸣山。鹤鸣山位于大邑县城北,山前一条小河缓缓流过。鹤鸣山得名于形如覆瓮上站立着一只啼鸣的石黄鹤。其实,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雄伟的建筑和古老的道教文化,我们是一头的雾水,无法了解其中拥有的内涵。
走下汽车,凸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迎仙阁”,传说是鹤鸣山道士迎接张三丰所建。其实鹤鸣山在东汉时,张道陵在此修炼,自称天师,创立了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为太上老君。所以说鹤鸣山是道教的发源地。
公元142年,距今近2000年的一天,道教的天师张陵率弟子来到这里,开始了他们隐居修道的日子。道教俗称“五斗米教”,因为道教在创立的时候,凡入道者,需交米五斗。张陵在他隐居鹤鸣山一年“鹤鸣”后,他又到深幽涵碧的青城山设坛传教,道化西蜀。
公元156年,张陵在这里去世,其子张衡、其嗣张鲁先后承其事业,经过祖孙三代的传教,特别是在张鲁的努力下,道教开始走出西蜀,在川北、川东和陕西汉中政权都得到很大发展,并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汉中政权。
鹤鸣山成为道教的发源地后,许多著名的道士都来这里修炼。如五代的杜光庭、北宋的陈希夷和明代的张三丰等?;刮瞬簧倜魑幕耍绫彼问寺接魏臀耐?。
饮一点天师宫前的神泉,沾一点古人的文气,我们似乎来鹤鸣山仅有的一点收获,“道法自然”于兹。
然而,我最欣赏鹤鸣山的自然风景,山中松柏成林,苍翠欲滴,山涧溪流,泠然有声。面对这倚山的道观,我倒是希望我心中拥有的那份永恒的绿色。
一路小跑,上了石梯。极目远眺,成都平原一片绿色,满目翠绿,让人神清气爽。这座道观的建筑也是“道法自然”,完全依靠鹤鸣山的地势修建的。道教已经完完全全把把它的道义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来。
的确,道教就像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生活中隐遁的胎记一般,大象无形,虽难以察觉,却又无所不在。纵观中国的历史,闲云野鹤,宁静淡泊,像老庄一样摆脱世俗束缚的自在境界是大家倾心向往的。尤其在我们遭受压抑的时候,道教成了人们的栖息地。并想象着在出生和入世之间,实现自己安命祈福,旷世济民的理想。
走进文昌宫,鹤鸣石跃入眼帘,其石状如飞鹤?!昂酌窖已ㄓ泄藕?,鸣则仙人去,昔广成子修炼于此,石鹤一鸣;汉张道陵修仙于兹,石鹤再鸣;明张三丰得道于斯,石鹤又鸣”。
我们多个同事共同结伴来此,石鹤又鸣乎?虽然鹤未鸣,但我们的心情却很好,我们心中的鹤已经鸣了!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