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母亲的老粗布布鞋
来源:作者:朱玉富时间:2014-05-15热度:0次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我打开日记文档,想要写写我的母亲时,可还未敲出一个字,往事就像动画片一样在泪水模糊的眼前跳动。“母亲”对别人来说,或许是种“温暖”,或许种“感恩”,可对我来说,“母爱”不仅是一种舔舐更是一种“怀念”,在我7岁时母亲就因病去世了。那时候尽管我还记忆不深,但母亲给我做的老粗布布鞋记忆,像胶片上的幻影,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成为我永生难忘的记忆。
我生长在鲁中莲花山腹地的卧虎山脚下,村子三面环山,只有通往向东到莱钢的一条羊场小路。童年时候常常光着脚丫在山上跑来跑去;记得在每次槐花盛开的日子,总要跟着小伙伴到山上摘槐花,一不小心,脚上扎进了洋槐刺,因为洋槐刺有毒疼痛难忍,看到二叔家的二哥脚上穿着一双麻线纳得到老粗布鞋底没有被刺槐扎着,我便心血来潮跑回家和母亲要鞋穿。母亲当时正在家赶着小毛驴推磨。母亲擦了擦额上的汗水笑着对我说:“哦,俺的五子是到了该穿鞋的年纪了,等着哈,娘忙过这几天就会让你穿上一双新鞋……”。
小孩子总是忘性大,只因为一时脚底板扎了刺才对娘说了句‘急话’,话说完也就‘烟消云散’了。有一天大清早起床上学,忽然发现我和弟弟的枕头边分别放了一双新鞋,因为事情来得突然,还以为自己在做梦,当把鞋子穿在脚上感受一番后,才真真切切的感觉是真的。这是一双什么鞋哟,鞋帮是条绒面料,鞋底全部是用袼褙和麻线纳的。我感觉是那样的高兴,可是弟弟有些不满意,噘嘴找母亲闹着非要穿紧扣鞋。母亲开始还笑着哄弟弟,后来把娘惹急了,照弟弟屁股上拍了一巴掌,弟弟呜呜哭着对母亲嚷了一句:“哼,等着吧,等你将来你老了,我也不给你买鞋穿”。母亲笑着喂猪去了。
母亲做的布鞋既美观又耐看,做工上也很讲究。鞋帮是用汋子和蓝布纳成的,鞋底是袼褙和麻线纳成的,打袼褙的工序最认真,把选来的边角布料一层层刷上米粥沾在一起,贴在门板上晒干后,揭下来再按设计剪成鞋帮,母亲衲的鞋底,针脚上也有考究,不光做到细密,针眼要整齐,鞋底中央还缀有花形。穿母亲做的鞋,不光合脚,还绵软吸汗。布鞋做成了,我们眼巴巴地期待着穿上新鞋子。但总是要等到开学时或者我们过生日时才可以穿上的,这也许是贫苦农家的母亲对儿女的激励和祝福吧。穿上崭新舒适的新鞋子,我们会兴奋好多天,帮母亲干起活来也格外卖力;在同伴羡慕的目光下,也觉得特别有面子。我的少年心就像是秋高气爽的天空那么晴朗!
直到今天,我还是喜欢穿布鞋。我常常在夜市的地摊上花上十块八块的买双黑布鞋,没事时在家,我就穿布鞋溜达,感受布鞋的舒适和温存。
由于我们兄弟姊妹7人,一年四节全部要穿母亲做的鞋,因此母亲做鞋的手艺越来越精,母亲的感悟性能随着市面新款变化着鞋形,后来远近邻居大娘大婶亲戚朋友都找母亲帮忙指点做鞋。母亲往往是舍己为人,将剪好的鞋底袼褙用白布包边儿,或三层或四层地叠压在一起,然后一锥子一锥子地按行扎眼儿,用大针牵着长长的麻线一趟趟地纳实勒紧。一双鞋底儿常常要纳好几个晚上才能完成。在我少年的漫漫冬夜里,昏暗的煤油灯下母亲纳鞋底儿的情景在我心中竖起一座心碑。
常记得母亲有一本厚厚的用父亲记工分本子做成的书夹子,里面夹着大大小小一家人“脚型”的鞋底样子。那是母亲给我们做鞋时用的样板。母亲用手丈量了我们的脚丫,就开始照着合适的鞋样子在袼褙上画出粉笔道儿,然后用剪子剪下,在表面覆上新的黑烫绒布,再用细密的针脚沿着周边缝好,“U”字内口用事先备好的厚布条做绲(滚)边儿。这是成型后的鞋口,所以要做得格外讲究,而且针线功夫也多体现在这儿。
岁月总是推陈出新的发展,不经意间市面上已是现代派机械化鞋,为了适应潮流和时尚的心里,我们再穿娘做的鞋时感到有点‘背时’和‘土气’。那一年夏天,我回老家看望母亲,看见母亲竟又在衲鞋底,看我一脸的困惑,母亲笑着解释说,我跟人家学了倒针够鞋,夏天来了,我闲来无事,想给你们兄弟几个钩几双凉鞋??醋拍盖缀苊β档难?,我也随口夸母亲做的鞋舒服、时尚和脚。记得我刚搬到城里的那一年母亲轮流到我家小住,闲不住的她在帮家整理储藏室时,无意发现她做的新鞋全都在储藏室里堆着,母亲脸上肌肉轻轻抖动了一下,她讪讪着对我说:“看来娘做的鞋过时了,每每想起这些我的心就感到万刀刺疼的难受……
去年是母亲去世45周年祭日,我和弟弟在整理母亲的遗物去烧时,打开母亲生前用过的柜子,里面竟存放着二十多双布鞋鞋样,睹物思情,我和弟弟拿着鞋样,早已是泪流满面。现今我仍然把母亲的鞋样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储藏室的一角。一双双鞋样不仅显示着母亲的智慧,更是一份家庭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封尘……
作者朱玉富 联系:电话:15264381169 QQ:1052171498
邮箱:lwgczyf@163.com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