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北京胡同游记

来源:作者:关东人时间:2014-05-14热度:0

北京胡同游记
江其田


  走进现代化的北京城,人们感兴趣的往往不是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 四通八达的宽马路,而是那曲折幽深的小小胡同,温馨美丽的四合院。
  过去,北京是由千百万大大小小的四合院背靠背,面对面,平排并列 有序地组成的。为出入方便,每排院落间必要留出通道,这就是胡同。元代,北京的胡同间隔较宽,元大都基本上都是三进大四合院的距离。 因此后代在中间空地建院,必赖小胡同为出入通道,这样就在许多有名的 大胡同中产生了大量无名的小胡同,于是俗语有云:“著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据史料记载:北京城区有名的街巷有6074条,其中胡同1330条, 街274条,巷111条,道85条,里71条,路37条。习惯上.人们把街巷之类统归于胡同。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京城.胡同深深 .胡同深处是无数温暖的家,这就是北京人对胡同有特殊感情的根本原因。
  窄的胡同是前门外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胡同中间最窄处只有40厘米?;褂行┣塾纳畹暮示徘爻χ矗绫毙虑旁刑蹙?nbsp;道弯,实有20多道弯,后划分成五条胡同;前门外也有九道弯,实则要 拐13个弯.北京街巷胡同同名称好比一部百科全书,既反映了历史沿革, 又展示了社会风情,近年,被开发为一种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现在,北京胡同文化发展已经开发出了一项旅游新项目——北京胡同游。来自四面八方的中外游人,乘坐北京古老的交通工具人力三轮车,经刹什海西沿,过银锭桥到鼓楼,登楼俯看北京旧城区和四通八达的胡同,然后,前往后海地区,参观京城古老的南北官房胡同、大小金狮胡同、前后井胡同,走进普通的四合院,和北京人聊一聊,了解普通北京人的生活,最后,沿柳荫街到有“红楼大观园”之称的恭王府,体验旧时王公贵族的居住环 境和御花园。
  北京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 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卧砖到顶,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则贴有对联。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东、西厢房各3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外院)、后院(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崐通。前院进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层内方砖崐墁地,青石作阶。
  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等等。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如果可供建筑的地面狭小,或者经济能力无法承受的话,四合院又可改盖为三合院,不建南房。
  中型和小型四合院一般是普通居民的住所,大四合则是府邸、官衙用房。北京四合院属砖木结构建筑,房架子檩、柱、梁(柁)、槛、椽以及门窗、隔崐扇等等均为木制,木制房架子周围则以砖砌墙。梁柱门窗及檐口椽头都要油漆彩画,虽然没有宫廷苑囿那样金碧辉煌,但也是色彩缤纷。墙习惯用磨砖、碎砖垒墙,所谓"北京城有三宝……烂砖头垒墙墙不倒"。屋瓦大多用青板瓦,正反互扣,檐前装滴水,或者不铺瓦,全用青灰抹顶,称"灰棚"。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占一间房的面积,其零配件相当复杂,仅营造名称就有门楼、门洞、大门(门扇)、门框、腰枋、塞余板、走马板、门枕、连槛、门槛、门簪、大边、抹头、穿带、门心板、门钹、插关、兽面、门钉、门联等等,四合院的大门崐就由这些零部件组成。大门一般是油黑大门,可加红油黑字的对联。进了大门还有垂花门、月亮门等等。垂花门是四合院内最华丽的装饰门,称"垂花"是因此门外檐用牌楼作法,作用是分隔里外院,门外是客厅、门房、车房马号等"外宅",门内是主要起居的卧室“内宅”。
  没有垂花门则可用月亮门分隔内外宅。垂花门油漆得十分漂亮,檐口椽头椽子油成蓝绿色,望木油成红色,圆椽头油成蓝白黑相套如晕圈之宝珠图案,方椽头则是蓝底子金万字绞或菱花图案。前檐正面中心锦纹、花崐卉、博古等等,两边倒垂的垂莲柱头根据所雕花纹更是油漆得五彩缤纷。四合院的雕饰图案以各种吉祥图案为主,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福寿双全",以插月季的崐花瓶寓意"四季平安",还有"子孙万代"、"岁寒三友"、"玉棠富贵"、"福禄寿喜"等等,展示了老北京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窗户和槛墙都嵌在上槛(无下槛)及左右抱柱中间的大框子里,上扇都可支起,下扇一般固定。冬季糊窗多用高丽纸或者玻璃纸,自内视外则明,自外视内则暗,既防止寒气内侵,又能保持室内光线充足。夏季糊窗用纱或冷布,这是京南各县用木同织出的窗纱,似布而又非布,可透风透气,解除室内暑热。冷布外面加幅纸,白天卷起,夜晚放下,因此又称"卷窗"。有的人家则采用上支下摘的窗户。北京冬季和春季风沙较多,居民住宅多用门帘。一般人家,冬季要挂有夹板的棉门帘,春、秋要挂有夹板的夹门帘,夏季要挂有夹板的竹门帘。贫苦人家则可用稻草帘或破毡帘。门帘可吊起,上、中、下三部分装夹板的目的是为增加重量,以免得被风掀起。后来,门帘被风门所取代,但夏天仍然用竹帘,凉快透亮而实用。四合院的顶棚都是用高梁杆作架子,外面糊纸。北京糊顶棚是一门技术,四合院内,由顶棚到墙壁、窗帘、窗户全部用白纸裱糊,称之"四白到底"。普通人家几年裱一次,有钱人家则是"一年四易"。北京冬季非常寒冷,四合院内的居民均睡火炕,炕前一个陷入地下的煤炉,炉中生火。土炕内空,火进入炕洞,炕床便被烤热,人睡热炕上,顿觉暖融融的。烧炕用煤多产自北京西山,有生煤和煤末的区别,煤末与黄土摇与煤球,供烧炕或做饭使用。室内取暖多用火炉,火炉以质地可分为泥、铁、铜三种,泥炉以北京出产的锅盔木制造,透热力极强,轻而易搬,富贵之家常常备有几个炉子。一般人家常用炕崐前炉火做饭煮菜,不另烧火灶,所谓"锅台连着炉",生活起居很难分开。炉子可将火封住,因此常常是经年不熄,以备不时之需。如果熄灭,则以干柴、木炭燃之,家庭主妇每天早晨起床就将炉子提至屋外(为防煤气中毒)生火,成为北京一景。四合院内生活用水的排泄多采用渗坑的形式,俗称"渗井"、"渗沟"。四合院内一般不设厕所,厕所多设于胡同之中,称"官茅房"。北京四合院讲究绿化,院内种树种花,确是花木扶疏,幽雅宜人。老北京爱种的花有丁香、海棠、榆叶梅、山桃花等等,树多是枣树、槐树?;ú莩灾滞猓箍膳柙?、水养。盆栽花木最常见的是石榴树、夹竹桃、金桂、银桂、杜鹃、栀子等等,种石榴取石榴"多子"之兆。至于阶前花圃中的草茉莉、凤仙花、牵牛花、扁豆花,更是四合院的家常美景了。清代有句俗语形容四合院内的生活:"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可以说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的写照。四合院一般是一户一住,但也有多户合住一座四合院的情况,多为贫困人家,称为"大杂院"。大杂院的温馨是许多老北京居民无法忘记的。 
  老北京人都能顺口用一句俗谚概括北京城的格局--里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不错,北京城是外城套内城,内城套皇城。在内外城之间相互交叉纵横着大大小小的胡同,这种建筑格局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 是咱北京城的一大特色,没了胡同,也就没了北京,没了京味儿了。有多少耐人寻味的故事发生在胡同里,又有多少文化名人居。在北京,胡同浩繁有几千条,他们围绕在紫禁城周围,大部分形成于中国历史上的元、明、清三个朝代。 
  胡同是最具北京特色的民居之一,最早起源于元朝,“胡同”一词在蒙古语中是“小街巷”的意思。
  夕阳西下,一抹淡淡的阳光柔和地洒在京城那些幽深的小胡同里。精致的四合院,黝黑的宅门,锃亮的门钹,老槐树下扯闲篇儿的老人,追逐顽戏的孩子,还有那由远而近、略带沙哑的“磨剪子来镪菜刀”的吆喝声……走进一个个四合院,一抬头,戗檐上镶着“平安如意”的砖雕;门上方两侧伸出精雕彩绘的门簪,门簪上刻着“吉祥”二字。抱鼓石上的小狮子栩栩如生,迎面的影壁中心斗大的“?!弊郑醋啪褪嫣?。拐弯顺右手走,垂花门上绘着各种吉祥纹样的彩绘,窗户上贴着“年年有余”的剪纸。
  北京四合院的文化是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大学的谢凝高教授这样说到:“胡同和四合院是北京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胡同和四合院,北京也就没有生命了。”北京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门楼、牌匾、门楣、花窗、雕墙等部位的镂刻书画内容,把传统艺术文化直接形象地在四合院中表述出来。装饰物在四合院建筑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反映出人们对人生的祈求、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是幸福、长寿、富贵、志向的化身。整个四合院显示出智慧、朴素和民风习俗的美。
  这种冲动你有没有,因为爱一个人,突然想去他在的城市,看看什么样的水土养育了他,什么样的炊烟熏陶了他……而后竟然真的付诸了行动! 
  我就这样徒手来到北京。这里的名胜古迹因为四通八达的信息加上以前的身体力行,我都已经能如数家珍了。所以这次,我走进了寻常巷陌——北京胡同。 
  从前门,这游人如织的广场沿着一家卖大碗茶的老店绕到后门,立即悠然见胡同。而后我就迷糊了:天安门这一带应该算是北京最有名的气派之都了,恢弘的城楼,洋溢着大气,可是没想到这繁荣背后的街道却如此小肚鸡肠,乍一看,还真得跳跃跳跃思维才能接受这一现实。 
  而后七弯八拐,沿路尽是一些小店,经营着看起来材质下等的皮包和衣服                  
  打头阵的小集市终于被我们的鞋底踩了过去?!暗酱骕X了?!薄吧叮俊迸笥延镁┣桓医樯艿拿毅妒敲惶?。只觉得他舌头一卷,一塌糊涂地就这么呼溜过去了。正纳闷北京的怪名字呢,抬头一看,响当当的招牌:大栅栏地区。据朋友介绍:前门外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是最窄的胡同,胡同中间最窄处只有40厘米?;褂行┣塾纳畹暮示徘爻χ?,如北新桥原有条九道弯,实有20多道弯,后划分成五条胡同;前门外也有九道弯,实则要拐13个弯。 
  女人对数字天生不敏感。我并没有目测这些胡同是否如数据所说,只是跟着感觉,看见岔口就往最想去的地儿挪步。这里到了真正居民区了,外国游客乘坐的黄包车到不了这里,街市上挂的大红灯笼也不见影踪了。有的,只是红色的木门——大多很古旧。我能感觉到这些年岁刻在朱漆的痕迹,在那恰到好处的太阳慰藉下,散发着一缕缕若有若无的青烟。这实在让人神思遐迩了。但朋友感兴趣的是门头。他说宅的大门是供宅人出入的地方,也是房主人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显著标志,历来被人们重视,因此,大门门头便成为砖雕刻重点装饰部位之一。我眼神十分不好,经提示后得瞅的其近才能端详所谓“门头”——多半也是简朴且模糊的小石雕,不似传说中的如意门——多为富人商贾住宅的大门,他们不居朝廷,较少受官阶等级限制,门头装饰比较灵活。为炫耀自己的富有,通常都不惜金钱,装点门面。这种砖雕门头由挂落板、冰盘檐、栏板、望柱等部分组成,雕刻内容极为丰富,题材十分广泛,或刻福禄寿喜,或刻梅兰竹菊,或刻文房四宝,或刻玩器博古,随房主人的理想抱负、志趣爱好而选择题材。 
  偶尔正对着人家的门出神时,房主突然不期而至,一种偷窥的愧疚就会让我失措无比。好在北京人热情,可能也习惯于被世界大量了,他们会热情地卷着舌头说:“看吧看吧!没事儿!” 
  从挨家挨户的门上收回视线,放眼望去,弯曲处,竟是青褐一片。胡同的墙都是青砖砌成,偶尔有户主在墙外搭上一层篱笆,在里面种上颜色各异的花草,让人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也觉得有种延伸感。 
  走了许久,在最最窄的小巷(窄得只能容纳两个骨感美人通过的那种)发现了门墩。门墩由门座(又称门台、门枕)和抱石鼓组成,门座安置在大门门轴底部,用来 大大小小的四合院背靠背,面对面,平排并列。为出入方便,每排院落间留出通道,这就是胡同。在北京,胡同被称为城市的血脉。北京有句老话,大的胡同三百六,小的胡同赛牛毛。大大小小的胡同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京城。古老京城里多如牛毛的胡同不仅演绎出了老北京的故事,也孕育了世世代代的北京人。
 近100多年的时间,北京的胡同里容纳养育了很多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作家和画家。鲁迅、康有为、谭嗣同、程砚秋、梅兰芳、茅盾、郭沫若、孙中山、宋庆龄、老舍等都在胡同里留下了他们生活的印记。一条胡同一部历史,一条胡同一段讲不完的故事。几年前兴起的北京胡同旅游,展示北京胡同的文化历史和京城百姓的民俗风情,受到海外游客的青睐。外国朋友在北京的胡同里流连忘返,连声称赞:“北京的胡同太美了,太迷人了!”紫色车篷罩着黑亮的三轮车,蹬车的小伙子一色褚黄背心,黑灯笼裤,黑鞋黑毡帽,随着“叮叮当当”的清脆的车铃声,载着外国游客的三轮车缓缓在鼓楼脚下的南、北宫房胡同,大、小金丝胡同漫游。偶尔,游客们停车下来走进四合院,看看普通居民的生活环境,饶有兴致地与房主交谈几句;再来到恭王府,了解过去达官贵人的生活。
  对于外国人来说,具有几百年历史的胡同就是一个北京人生活的历史博物馆。砖砌的门楼,雕花的墙饰,房顶上随风摇曳的几丛衰草,土造的太阳能热水器等,都引起他们一串串的提问。遛鸟的老人成了抢拍与合影的对象,天真的娃娃招来一片赞叹与欢笑。十几位从芬兰来的客人坐上从未见过的三轮车高兴得不停拍照,几个小伙子甚至吹起响亮的口哨。一位美国记者写道:“漫步走进北京的胡同,就像钻进一个时代文物的仓库,既看到了北京的过去,同时也看到了现代文明对这个城市的渗透?!币晃挥⒐骷宜担骸昂糜问俏以诒本?天里印象最深的一次活动。”芬兰人安娜莉说,胡同旅游是个非常好的主意,为游客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去看北京普通人的生活,使他们拉近了与北京市民的距离。一些港澳同胞,来自新加坡等地的海外华人则另有一番感受,他们看北京的胡同,最为真切地感受到祖辈古老故事里留下的古老文化,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北京的大小胡同星罗棋布,数目达到7000余条,每条都有一段掌故传说。胡同的名称五花八门,有的以人物命名,如文丞相胡同;有的以市场、商品命名,如金鱼胡同;有的以北京土语命名,如闷葫芦罐胡同等。经调查,北京最古老的胡同是三庙街,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最长的胡同就是东西交民巷,全长6.5公里;最短的胡同,长不过十几米;最窄的胡同要数前门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宽仅0.7米。
  现在北京专门设有胡同旅游项目,上车地点在什刹海体校西侧,游览耗时从1小时到4小时不等,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2点各一次。行程安排依次为鼓楼、什刹海、银锭桥、恭王府花园,全程游览时间约为2.5小时。可以参观胡同中的小学校,并到胡同居民家里作客,与主人一起包饺子、聊天,“做一天北京人”。
   北京胡同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苍桑,它是老北京人生活的象征,是北京古老文化的体现,现如今,国家非常重视北京胡同的文化发展,北京旅游局在一些保护较好的胡同中,开辟出了游览专线,旅游者可乘坐旧式三轮车游览胡同,还可到住在胡同里的百姓家作客。北京的胡同文化就这样传播到了全世界。 
   北京的胡同名称包罗万象,有自然景观、生活用品、人物姓氏等。有的名称反映了胡同的明显特征,如“宽街”、“八道湾”、“一尺大街”等;有的名称则表露出人们的美好原望,如“安福胡同”、“寿长胡同”、“永祥胡同”等。胡同的名称反映出胡同与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北京的胡同不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衢道,而且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它记载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在厚重复杂的土地利益面前,“故土情结”往往被误为矫情的呻吟;但即使作为社会运行的平衡,也需要一种科学的全面统筹的观念避免整个城市陷入功利泥沼,需要一种共识维护城市记忆和遗存。 
  北京的土地变迁之所以受到格外的关注,不仅因其文化古都,更因为其身为京畿,提供示范。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在北京,胡同浩繁有几千条,他们围绕在紫禁城周围,大部分形成于中国历史上的元、明、清三个朝代。 
  北京的胡同大多形成于13世纪的元朝, 到现在已经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发展。北京胡同的走向多为正东正西,宽度一般不过九米。胡同里的建筑几乎都是四合院。四合院是一种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的对称形式围在一起的建筑物。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个紧挨一个排列起来,它们之间的通道就是胡同。 
  别看这胡同从外表上看模样都差不多, 但它们的特色却各不相同。在北京城西部有个胡同叫九道弯,原因是一个小小的胡同竟要拐九个弯。有的胡同如果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那这条胡同就会以这个人的名字命名,比如石老娘胡同和王皮匠胡同。还有的胡同是按照其形状命名的,像羊尾巴胡同和耳朵眼胡同,听起来就这么生动形象。北京的胡同真是数也数不尽,有句俗话不是这么说吗:“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不少胡同里的一片砖、一片瓦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协会会员)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