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文化
来源:作者:王百新时间:2014-05-26热度:0次
4月的大同,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周末,约了几个单身宿舍的朋友,到大同古城墙转转。
拍了些照片,聊了聊历史,不知不觉,已转到东关一带。走了很远的缘故吧,略有倦意,几个人便商量着坐车回去。寻找公车站牌的时候,同行一人无意间发现了一片奇怪的景象:青灰色的瓦片,出现在了约高于地面20公分左右的地方?;匙藕闷妫呓怂?,原来是一座整齐有致的仿古四合院,院子整体是青灰色,显露于地面上的是院内建筑屋顶上的青瓦、龙形物、脊兽等。沿着青石砖铺成的阶梯,顺着古色的街道一直往里走,大家惊住了,写着“梁思成纪念馆”几个大字的牌匾高高悬于院门中梁上。梁思成纪念馆怎么在这里?大家面面相觑。不多商量,便一同走了进去。门卫拦下了我们,查看了一下身份证,登记完,嘱咐了一句“免费参观,不许拍照”后便放我们进去了。
进了正门,迎面便是第一展厅,展厅正中央矗立着梁思成的铜像,高大而伟岸。沿着展厅,陈列着梁思成为大同所绘的古建图,严格的尺寸、清晰的数据、优美的线条,真不知道在当时蛛网如织的大殿里,在昏暗的油灯下,在简陋的旅舍里,他们是怎样完成这些作品的。展厅还摆放着许多梁思成先生设计的建筑的模型,还有梁先生和林徽因女士那些泛了黄的旧照片。
从导游那里了解到,梁思成先生与大同有着非常深的渊源。1933年梁思成与夫人林徽因夫妇等来到大同,对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等古建筑进行考察,通过梁思成的研究,这些历史悠久的古建筑才以特有的价值和魅力进入公众的视线。1961年,这3处古建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さノ?。60多年后,大同开始以著名的“梁陈方案”为模式,建设现代特色历史文化名城。
走出了梁思成纪念馆,发现正南面约50米的地方,出现了同样的建筑,走近一看,是“平城纪念馆”(“大同”的古称),风格与格局较“梁思成纪念馆”一般,里面陈列着许多反映大同从民国到现代的历史遗迹、城市风貌、百姓生活等的旧物件和带有现代元素的新东西。一张民国六年的结婚证吸引了我,由于不让拍照、没有准备纸笔的缘故,男女主人的姓名、年龄已记不得了,但是别样的风格却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东西。导游说,这是花50块钱从古玩市场淘来的,听后心中不觉一惊,这些留有祖宗印记、记录着他们那个时代生活历程的东西,却是如此的“卑微”和“低贱”。而那些为了得到所谓的古玩字画,为了弄到一版宋刻板的《肚痛贴》而不惜花重金,甚至跑去海外的人们,有多少能真正地看懂那些字画,又有几个能真的识得《肚痛贴》?他们追求的是文化,还是为了追求而追求?
看着看着,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回去的路上,忍不住回头看了看那几乎看不到的“角落”,它们和巍峨的大同古城墙遥相辉映着,却也孤独寂寞着??醋懦锹ド湘倚Φ暮⑼?,看着广场上热恋的情侣,再回想起刚才进入纪念馆,导游见到我们时的那种惊讶却又马上激动,瞬间站立起来的反应,我想,除了出于本职,更多的也是孤独寂寞吧。
许多人家,祖辈在这座城市生活了近几个世纪,却不知道他们所世代居住的大同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座按照“梁陈方案”?;さ墓懦?。当人们写下“翻身不忘共产党,巨变离不了耿市长”,感激耿彦波和大同市领导重塑了美丽的大同,感激他们让大同带给了人们高楼大厦、宽敞的街道、干净而现代广场,却没有人注意到他们曾殚精竭虑地留给了人们那么多的文化角落。虽不被发现,这些源于大同、属于大同的文化用着它们“无形”的身躯撑起了如今“有型”的大同;虽不被注意,它们却用你我看不见,却孔武有力的臂膀守护着大同的繁荣。几经岁月,几经风雨,它们被重建、修复,有的甚至被遗弃、推翻,但是它们却一直守望这里,守望着这里的每一个人,一代又一代。
当人们追求并满足于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的时候,又会有多少人会去计较文化去了哪里?其实她一直都不远,就在你我身边。但愿,我们不是过客。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