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童年的记忆

来源:作者:陈立冬时间:2014-06-04热度:0

   童年的种种记忆历历在目,就如昨天刚刚发生,点点滴滴说不尽道不完,回忆起来都是那么的心酸。 
我出生在阳新县大德镇的一个小山村,那个村子的名字听了都让人心酸—“冷子源”;一穷二白连水都是冷的,小山村四面环山,地也不多都是沟沟坎坎,也不连片,耕作一点也不方便,生活在那里的村民特别艰苦,就靠着几分地和几亩田来维持生计,如果不勤快或者收成不好连肚子都填不饱,村子里人都很辛劳,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全村就只有一口井,且在几里以外;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挑着一担水桶到几里以外的水井去挑水,一缸水要四五担才能挑满,母亲每次挑到最后都是慢慢的蹒跚回来,挑一会儿歇一会儿,满头大汗。水挑完了就开始一天的忙碌着做饭、洗衣、喂猪、喂鸡、到菜园里除草……。
    那时爸爸在外工作,我母亲就带着我和弟弟在家做农,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很懂事,学会了不少的农活,砍柴、丢种子、喂鸡、割油菜等,记得有一次,我和母亲到几里外的一块地丢麦种,一丢就是一天,中午就白开水和馍馍凑合一顿,一直到下午四五点钟回家,我那时才六岁,饥寒交迫的我连走路都直窜,还要等母亲生火烧饭,早已饿得不成人形了。
    三四月份和母亲一起到田里给稻秧蒿草、打药,用石灰撒在田里,等一会就有很多的鳝鱼、泥鳅被石灰闹晕,这时母亲就用一个大盆子拼命的捡,动作要快,不然药效一过它就醒了跑了,不一会就捡了满满一盆,又大又肥,这是纯天然无公害野生的鳝鱼和泥鳅,烧着吃、下面条吃又鲜又甜,营养又高,真是人间美味啊!这是我最喜欢做的一种农活。这一年中也算是开了荤。
    四五月份村子里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会提着一个篮子到山上去抽竹笋,在上山之前要准备一身破衣服,山上到处都是刺,抽竹笋可不是一件轻松活,要在整个竹林里穿来穿去,有时手、衣服全被刺拉破,遇上下雨淋得跟落汤鸡一样,还是要抽满满一篮子回来,到了晚上就开始剥竹笋,为了桌上有盘菜什么苦都能吃。
    六七月份的时候就是割油菜,母亲把我和弟弟都带到地上,弟弟坐在田坎上玩,我和母亲就割油菜,火辣辣的太阳晒得皮肤疼,手不停的挥舞着镰刀,汗水往下直流;有时在抱起割好的油菜成堆时,会抱出一条蛇,它在里面躲阴,吓得我和母亲丢掉手中的油菜跑到一边,半天才回过神来。
    在我的童年中有一件事让我终生难忘,因为它已在我的肉体和精神留下了深深的记忆。那是在我八岁的时候和堂姐一起到禁山去砍柴,禁山的柴是不允许砍的,要留着长树木,我和堂姐一是怕被别人发现,二是想早点收工回家,注意力没有集中,结果我的大母指被刀砍了,当时已经麻木不知道疼,只见鲜血留了一地,染红了刀和柴,堂姐吓得直哭,赶紧帮我捏住了往家跑,一路上都有我滴的血,妈妈闻声赶到已泣不成声,赶紧拿上云南白药给我包扎,我当时嘴里还念唠着“我的柴,我的柴”命都快没了还要柴,村里几个人在念叨。直到现在我的大拇指还有一条长长的疤,指甲已被分成两半,还好是连在一起的,差点就成了六指了,每次看到它我都会想起那惊人的一幕,想起我那可怜的童年。
    到了九岁的时候我已和弟弟母亲离开了小山村,到爸爸工作的地方去读书了,从此以后就很少回到那里。
    如今我已离开那村子二十多年了,我也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儿子,每次过年我都会带着老公和儿子回老家看一下,每次回到那里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总是感觉酸酸的,儿时的伙伴已长大,儿时的叔叔伯伯已变老,山还是那山,路还是那路,地还是那地,没有什么变化,就是多了几栋小楼房,那是后来再外打工的人回家建的。
乡情是一杯浓郁的茶,是一杯醇绵的酒,时时品尝,眼前就会展现故乡那清凌凌的水、蓝蓝的天、还会闪烁着乡亲们殷切的目光,不论回忆是美好还是痛苦都会让自己保持一份质朴和真诚,保留一颗永恒的赤子之心,一份思乡情结。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姥姥的《吉檀迦利》

下一篇: 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