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游览4——特洛伊古城
来源:作者:万京民时间:2014-06-17热度:0次
土耳其游览4——特洛伊古城
万京民
在土耳其的游览中有很多是世界闻名的景区或古城,比如上文讲的卡帕多起亚、棉花堡、以及后面要说的世界著名古城伊斯坦布尔等等都是世界级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而此文所叙述的以特洛伊木马而闻名的特洛伊古城则是在世界史中占有叫重要位置的。
在世界古代史和古希腊传说中的特洛伊古城位于爱琴海的东岸,有三千年的历史,城位于恰纳卡莱南部,北临达达尼尔海峡,坐落在平缓的城堡山脚下,是古希腊殖民城市,公元前16世纪前后为古希腊人渡海所建。公元前13至前12世纪,曾颇为繁荣,城市不很大,但却城墙坚固、古堡林立、街巷纵横、植被茂密。公元前12世纪初,迈锡尼联合希腊各城邦组成联军,渡海远征特洛伊,战争延续十年之久,史称“特洛伊战争”。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诗人荷马写的史诗《伊里亚特》即叙述此次战争。虽然城市在战争中成为废墟,特洛伊却也因此闻名。据传说,特洛伊城最后是由希腊人用“木马计”攻破的。
据《伊里亚特》记述:战争的起因是由于普里阿摩斯国王的儿子帕里斯诱走了希腊斯巴达国王梅内莱厄斯的妻子、希腊最著名的美女海伦。斯巴达国王为了夺回爱妻,告诉了他的哥哥、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于是阿伽门农出面组织希腊各城邦盟军,亲自担任统帅,率领由1000多艘战船组成的庞大舰队,渡海进攻特洛伊城,从此爆发了特洛伊战争。
据描写:希腊战船千艘、兵将十万,征帆渺渺、接天蔽海直抵濒于海岸的特洛伊城。希腊军拥有充足的粮草、弹药(石块与燃油等)在特洛伊城外与城内兵将数十度的鏖战,双方损兵折将数万,战至相持。希腊兵将勇武有加把特洛伊围困了整整十年,但终不能打败同样英勇善战的特洛伊人。之后,希腊军中最有智谋的英雄奥德修斯想出一条妙计,他们造了一只巨大的木马,内藏伏兵,然后全军撤退至海上,并丢弃大批的装备,让特洛伊人认为我方已退?;苹杼芈逡寥俗砸晕檬ぃ憬韭硗先氤悄诤笄旌?,至半夜木马内的精兵悄悄杀出打开城门,集结于城外的希腊大军遂大股杀入,里应外合攻破了这座坚强的特洛伊城,又经过了一阵大刀阔斧的杀戮屠城,最终将繁华的特洛伊城古城焚毁。荷马是伟大的,它的记述在后来著名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的考证中,都被认为是完全属实的。
在古希腊文明的全盛时期(公元前700年~前200年),特洛伊战争被视为希腊人早期的一段历史,特洛伊也被誉为古希腊人获得辉煌胜利的地方,数千年来他们引以为豪。今天如果你找一本古希腊神话传说看到话,你能看到会有很大的篇幅描写特洛伊战争,而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也用长诗描绘了这场在古代极具影响的战争。
在游完了举世闻名的棉花堡后,我是怀着颇为兴奋的心情前往特洛伊古城遗址的。因为在几十年前我就曾被特洛伊的故事所吸引,后来又在美国大片《特洛伊木马》中看到了极具规模的宏大战争场面,那一幕幕的震撼画面多年来时常在我的眼前浮现,并引起少许的回忆。
为了使大家更深层次地了解特洛伊的故事,在途中我们的导游将好莱坞制作的《特洛伊木马》电影光盘放入了车上的DVD中,这使得我又一次地重温了这一留传千古的古希腊战争场面以及片中的许多动人情节。
是日,先晴后阴,土耳其的地形是东高西低,东部的荒原、秃岭与西部地区的繁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越是临近地中海就越繁华,至特洛伊遗址时虽然几近阴天,但周围的田园诗意与现代化的城镇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发达的土耳其。
终于到达了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古城,进门后众皆按人流顺行至第一景区————特洛伊木马前。因为是世界名胜所以来此造访的人很多,除了各国的帅哥靓女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中老年游客,他们有的银发飘飘,有的体态发福,除了仍旧穿戴艳丽外,女士们的化妆是必不可少的。据悉,在发达国家或较发达的国家年轻人若不是参加正式场合基本是不化妆,游览时也穿着随便,因为他们本来就有一副良好的身材与相貌。而中年以上者因为年龄的缘故所以出门便要化妆,用以遮掩岁月带来的沧桑,穿戴也要扎眼,不过这还不是最突出的,而每个人都具有一颗年轻人的心才是他们最大的特点。你看他们一个个的在道路上奔走,又在特洛伊木马上上下穿梭拍照,或集中到一起合影,还摆出很顽皮的pose,真够慕煞旁人的了,看来老顽童是带有普遍意义的。景区的特洛伊木马是按传说中的木马按1:1的比例仿制的,建于1975年,高度有十几米,宽度也有六米多,厚度至少有三米。木马共有三层,每层的两侧都有四个一米多见方的窗口以供游客观看,每层里面都能装十几个人。木马是深褐色的,昂胸挺背,四蹄向前而双腿笔直,立在空旷的广场上显得非常雄伟、骏傲,就连周围的树木也显得渺小了许多。沿着木制的梯子我登上木马的三层,探身俯视颇有居高临下之感,不想几十年的夙愿居然在今日得以实现,我终于登上了爱琴海边的特洛伊木马,真是想象变为现实了!回身舱内坐于木凳之上环视,木马藏甲士的故事便浮于眼前,而置身此中犹有成为一名甲士之感。联想、想象与自喻是自然与本能的表现,谋划设计者与建造者的超人天赋与军事才华令人敬仰佩服,以至于成为千古范例,使得无数拜访者奔拥而至朝拜瞻仰。是呀,孙子兵法曰:“兵者,诡道也!”在此,唯可敬畏者乃古之智者与勇士,唯叹谓者乃后人仰止也!
离开了特洛伊木马我们继续步行,首先看到的是一排大理石雕刻的残柱与石像,其中有一座石像雕刻细腻,不过其顶部是一个没有脸的美女像,象征着美女海伦的美貌是无法想象的。这犹如断壁维纳斯的一双断臂,让无数人去想象她的美臂长在她那香肩上的各种动态。一千个人面对一尊没有面孔的雕像可以想象出一千个美女的面容,一双美臂可以交叠成多种姿态,我是欣赏美的人,除了仔细端详外拍照是必要的。进入到古城的遗址区,眼前是一处处的残垣断壁、沟濠断墙,完全是荒废的状态,几乎无人工修补的痕迹,周围是长满高低不等的荒草与低矮的植被。国外的古遗址大多是不经过人工修整的,保持它们的原貌以便为游人提供最原始的场景,即便是修整也是要修旧如旧,并且要在所修补的地方留有痕迹,好让人一目了然地看清新与旧的变化。
特洛伊城遗址的发掘,始于19世纪中期,延续到本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在深达30米的地层中发现了分属9个时期,即大约从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400年间的特洛伊城遗迹,找到了公元400年罗马帝国时期的雅典娜神庙以及议事厅,市场和剧场的废墟等等。这些建筑虽已倒塌败落,但从残存的墙垣、石柱来看,当时的气势还是相当雄伟的。
古城挖掘的第1~5层,那是大约建在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700年间的,相当于我国的青铜时代早期;第6、7层,约建于公元前1700~公元前1000年间,属青铜时代中期和晚期。此间接近特洛伊战争时期,因为此时开始呈现印欧民族的文化表征及与迈锡尼相关的文物;第8建于公元前700~公元前85年、第9层建于公元前500~公元前85年,属早期铁器时代,前者为希腊时期的建筑,后者则是罗马帝国时期的遗迹。
据考证最初的特洛伊城仅为一直径90多米的小城堡。它有石筑城墙和城门,是当地的农民和村民在危险的时候躲避灾难的一个设防城堡。
第2层特洛伊城建在第一个特洛伊城上面,被历史学家们称为特洛伊2城,是一个直径达120多米的城堡,城中有王宫及其他建筑。在一座王家宝库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许多金银珠宝和青铜器、石器和骨器。这座古城后毁于大火,故此也使人错误地认为这就是荷马所描述的特洛伊城。
随后3层的城池都比原来的大,第6层有许多新的居民和房屋,城墙坚固、固若金汤,即便现在看上去也较为整齐,如同非洲的大津巴布韦古城和南美印第安人建的印加古城一样牢不可破。据悉这里曾经多次扩建,总长540米,至少有4座城门,城内有许多贵族住宅的建筑台基,但遗憾的是公元前1300年这座城市毁于地震,这不能不说是古希腊建筑史上的悲剧。
历史学家能知道这个时间,是因为他们可以精确地判断出当时进口的迈锡尼陶瓷的年代。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特洛伊7层甲城就是传说中普里阿摩斯国王时发生了特洛伊战争故事的那座城。后来的特洛伊乙城存在的时间不长,于公元前1100年被舍弃。
第8座特洛伊城建于公元前7世纪初,那时它附近利姆诺斯岛上的希腊人重新占领了它,并且繁荣了很多年。最终,罗马人于公元前85年劫掠了这座城市并建造了特洛伊9城,也就是考古学家们所认定的最后一座城。公元400年左右,这座城市被离弃,直到着迷于荷马史诗的德国考古学家亨利•施里曼重新发现它之前,一直没有被打扰过。
我们在导游的率领下寻访着一处处的古迹、石室、城穴、及残破的石拱门、荒废的议事厅等,在一处保留得较为精美的石基前我们静默无语,那上面三层凹槽处的中心深深地雕刻着一枚多角形的梧桐叶,虽然经历了千百年但它却还保持着线条流畅,造型精美的轮廓,微翘的叶边、深深的叶脉仿佛正向来访者证实着古希腊艺人们高超的雕刻。虽然我并不知道那时希腊的梧桐叶代表着什么,在石基上刻上它又意为着什么?但是我深信它一定是某中事物的象征,一定在人们的心目中留有重要的位置。
特洛伊古城遗址的面积不很大,我们参观了大约2个多小时,几乎环绕了古城一圈。尽管是座废墟、尽管它的石墙、石室的很多层面的边缘都长满了一簇簇的青草和灌木,其中也不乏有人工修缮的痕迹,但是它仍然是古地中海沿岸的奇迹之一,每日都引来无数人的朝拜和瞻仰,而这与鼎鼎大名的特洛伊木马的故事是分不开的。在这里我们也要感谢古希腊的诗人荷马,是他为我们记载了这段惊心动魄的战争,同时也记载了这座神奇的建筑和美丽绝伦的美女海伦。
站在一处城墙的拐角处,这里是个制高点,在古时它应该是嘹望点,可以俯视城下的大片地区,可以眺望远方开阔地上的任何运动物。我现在看到的是由近及远的大面积绿植、纵横交错的葡萄园中的葡萄树,以及更远处的一块块如同棋盘般的农田。它们浓淡相宜、深浅有致,以浓绿为主,间或青绿、碧绿、草绿、中绿、大绿等等,及对视觉极为有利的颜色,看上去非常养眼。是的,绿色是生命之色,代表生机,它又是舒适的颜色,能使人精力旺盛,延缓大脑的疲劳,尤其是在干旱的沙地中,看到了绿色就看到了光明与希望,故而几乎人人都热爱绿色。
返回时我们沿着一条高高的林荫道步行,能从林隙间望见不远处建在山上的巨石砌成的古希腊露天剧院,它像一座灰色的折扇平平地打开着,那一排排弧形的坐位整齐划一、美轮美奂,它们都朝着统一的方向剧场的舞台,这真好像是天公所造,在绿色与蓝天之间平添了一座奇葩。昨天与刚才我们都曾参观过古希腊的剧院,尤其是昨日下午在某个古城中见到过的那座,是非常完整规模宏大的一座,上下观众席有20几层,落差有20几米,扇形的排列直至当中的大舞台。据介绍,这座露天剧院可容纳上万观众,而且四周有较高的山墙可以拢音,它们绝对是现代剧院的早期版,除了现代化的音响及画面等与当今的剧场完全一样。这些近乎完美的古老设施,是非常震撼的,如同一座座荒废而留有遗迹的古城,数百年来引得上亿人次的造访,只有见过它们的人才会为之而惊诧、叹谓!
记得曾有诗人这样描写:
“时间刻画出它的沧桑,
但他仍雄立一方,
如同一位怒目金刚。
他经历过多少凄凉,
有风花雪月的繁华,
也有人走茶凉的悲伤…….”
在希腊和土耳其像这样的古代剧场有很多,而且它们都保留得较好,这些都有赖于该国政府与人民对文物的爱戴。
特洛伊古城存在了千年,它辉煌了千年。特洛伊古城被焚毁了,它又被埋藏了千年。但曾经的辉煌一旦被发现即被世人认可——所谓:趋之若鹜是对其的真实写照。做为参拜者我们不只是敬佩交战者的智谋,也感叹它的坚固城池。如今站在欧洲古代的发源地上,我想: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