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德国侵略者的军火库与物资仓库、运输线

来源:作者:于向阳时间:2014-06-17热度:0

    青岛山历来是军事战略的要地,1891年,章高元在青岛设防的时候,青岛山的西南坡是清朝的嵩武中营。1898年,德国侵略者占领青岛,便在青岛山(京山),太平山修筑了要塞指挥所,该指挥所位于德军俾斯麦兵营(即青岛海洋大学鱼山路校址)现在的海洋学院的3号,4号(海洋系)(水产系)教学楼里,都有地道通往指挥所——青岛山,又名京山。
    参观太平山的军事要塞,不由地为这个军事要塞的构造和设施的完备惊叹,如此浩大的工程,不要说百年前,就是现在也是一项难以想象的施工,我至今在想:百年前那些可怜民工的命运最后如何?那些埋在劳工墓的白骨,还有那些在大海上空游荡劳工的冤魂。
    德军侵略军占领青岛后,即从国内选调专业人才,组织人力进行实地勘察,测量,雇佣了大量的中国劳工,建设东方要塞,并以提督府(原市政府大楼)提督官邸(即迎宾馆)为中心,修筑了4道防线、12座炮台。青岛山要塞炮台,背靠市北、东镇,东与太平山要塞及西北贮水山上的炮台组成了护卫市区特别是保卫德国提督府的一道屏障;西与团岛、东和汇前岬炮台连成一线,又构成了对海上作战的炮火防线。
青岛山要塞战时指挥所和各个炮台的修建,招用了周围村庄和鲍岛,台东,四方,崂山大量的劳动力,所用的钢材、武器、火药和物资全部从德国船运,运到青岛码头由劳工卸在货场后再搬运到大港码头的专用列车运输到军火库与物资仓库。
    当时德军的军事物资仓库设立在大连路(现在的第十三中学),军火仓库设立在丹东路,(现在的青岛艺校),而铺设的铁路专线就是从大港经过现在的乐陵路和大连路全程到达仓库。
    那时的贮水山叫马鞍山,山坡顺延而下在坡地的平坦地带就是大连路,再往前就是临邑路、無棣路直到胶东路都是开阔平坦的地方,后来那里形成了繁华的商贸区。而铁道线就是铺设在那平坦的大连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在德国的轮船到达码头,码头的苦力便风涌而至,他们是来自周遍县区的农民,每天聚集在现在的青海路饭店附近“靠活”,而建设这些堡垒和运输线的任务就成为他们赚钱的生计。原来,大连山和贮水山相连,劳工们每天放炮挖石头,沿着山坡开辟出现在的大连路,铺上铁轨,跑起了火车。现在,大连山基本没有了,全部挖平建设成了住宅,但是在哪个时候,却是荒凉的山坡路,到了20年代后,無棣路一带才开始慢慢发展起来。
    德、日帝国主义先后占领胶澳长达25年,它们疯狂地掠夺中国的财富,欺压老百姓,给中国人民特别是给山东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据统计,1900年10月至1908年10月德国总督府从土地买卖中获取了9400余万元,1902年至1913年掠夺煤炭340余万吨。此外,它还从贸易、银行、税务、港口、铁路、市政建设获取了大量的利益。而日本帝国主义比起德国在中国的掠夺,更为疯狂。因为日本人占据胶澳8年期间未对市政做任何增建,而是进行了彻头彻尾、敲骨吸髓地掠夺和剥削。据统计,1915年至1921年从胶济铁路榨取的利润高达5126、5万元,期间还掠夺煤矿铁矿500余万吨获利2260万元,将棉花、烟叶、皮毛、食盐、豆粉、花生、木材、家禽、牲畜等掠运到本土。至于它通过外贸、税务、银行、港口、开办工厂等掠夺的中国财产难以计算。
    在德、日两代帝国主义侵略统治下的胶澳,是民不聊生,江山失色;虽未亡国,老百姓却当了亡国奴。但不屈不挠的胶澳人民决不甘心帝国主义的欺压,他们奋起抗争。如:1899年高密人孙文领导的反筑路和破坏铁路的斗争,1900年市区老百姓袭击德国骑兵的事经常发生。
    记得在五十年代初,从包头路穿过辽宁路到大连路的泊油中还有一段铁轨没有拆除,我问父亲,父亲说是德国侵略者百年前留下运物资、跑火车的轨道,但是,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拆除,直到58年大炼钢铁,那段轨道才被拆掉炼钢了。
    走进现在的第十三中学,已经寻找不到100多年前德国军事物资仓库的痕迹了,只有整齐的教学楼,矗立着篮球架的操场好像要对人们叙说着什么。
    丹东路现在的青岛艺校同样没有任何100多年前德国军事军火仓库的痕迹,也没有找到100多年前曾经发生过军火库大爆炸的痕迹,据记载:那一次爆炸,许多民房遭到了破坏,军火库成了一片瓦铄。是什么原因发生的爆炸呢?至今无人理清。
    转眼间,德军侵略军占领青岛已经跨越百年历史了,青岛历经德日的统治掠夺后回到人民手中,让我们永远记住昨天的故事,侵略者的罪恶,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