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土耳其旅游5——伊斯坦布尔

来源:作者:万京民时间:2014-07-30热度:0

                


     人们所向往的风景常常在离自己很远的某个地方??丛洞Φ姆缇埃勰阶≡谀抢锏娜嗣腔蚋刑舅堑男腋!T斗降姆缇八坪跤涝妒俏易费暗哪勘?,那里的山、那里的海、那里的城市,以及那里的一切…….
在土耳其的日子里我更加感觉到这一点。
    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城市和港口,也是土耳其的文化、经济和金融中心,亦是欧洲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还一直是土耳其经济生活的中心,因为它地处国际陆上和海上贸易路线的交界位置。伊斯坦布尔也是土耳其最大的工业中心。
    它曾是古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的首都,是君士坦丁大帝所建,故又被称为君士坦丁堡。它位于土耳其西北部,地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两岸,分别为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而欧洲部分又由天然港口金角湾分为南部的旧城和北部的新城,是世界上唯一地跨两个大洲的大都市。
    在漫长的历史中,伊斯坦布尔曾经是罗马帝国(330–395)、拜占庭帝国(395–1204,1261–1453)、拉丁帝国(1204–1261)、奥斯曼帝国(1453–1922)与土耳其共和国建国初期的首都,至土耳其独立战争期间的1923年迁都至安卡拉。伊斯坦布尔当选为2010年欧洲文化之都和2012年欧洲体育之都。该市的历史城区在198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在我的土耳其旅行中,先是从该国的东、中部开始的,而后要在最西端的伊斯坦布尔结束,跨越了1000多公里,尽览该国的重点风景名胜及精华景区。前日,我们从地中海的另一条水道也是著名的海峡达——达尼尔海峡的南岸乘坐巨形摆渡轮跨越抵达对岸。那是一个极其美丽的晴日,天高云淡、长空如洗。仰天望去渺渺万里的碧空中只有几朵棉絮般的祥云漂浮着,温暖而略有些温热的阳光洒在身上,柔柔的海风触摸着面部、手臂等身体的裸露部位,那种感觉舒适极了。海水碧蓝、云移玉岸,我坐于船尾一边沐浴着初秋的阳光,一边观赏着巨轮身后的浪花。大凡我乘船都是或坐于船头欣赏其劈波斩浪的壮景,或立于船尾观看其螺旋桨犁出的滚浪,以及这条巨大白浪不断翻滚变化和它消失的过程。我是一个注重细节的人,并注意美的事物,常常用眼睛捕捉它们。我注意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欣赏其中的美从而享受由美带来愉悦!
     达达尼尔海峡是与博斯普鲁斯海峡齐名的扼守黑海的著名海峡,它们一东、一西是黑海的锁匙,并连接地中海,因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乌克兰和俄罗斯来讲。我们乘坐的轮渡宽大,能够停放几十辆大中型汽车,还可运送几百人。船大约行驶了50分钟后抵达了对岸,穿过密密麻麻、大小不等、高矮不齐的各种现代化的轮船、快艇等,而后在对岸的港口靠岸,这是一座小城,精致而繁华。港口似乎永远是繁忙的,又是色彩缤纷的,那些艳丽的色彩非常绚丽养眼,特别是在晴空的衬托下。
    我们重又乘上汽车,向着最终目标——伊斯坦布尔挺进。
    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及西亚第一大都市,全市面积5220平方公里,人口大约1400万。公元前658年始建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称拜占庭。公元324年,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从罗马迁都于此,改名君士坦丁堡。1453年土耳其人作为奥斯曼帝国首都后,始称伊斯坦布尔,但西方国家仍习称君士坦丁堡。现市区已包括海峡中、南段两岸以及与之相连的马尔马拉海北岸地段,包括海峡东岸的于斯屈达尔,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城市。
    伊斯坦布尔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亚洲大陆最西端的黑海与地中海之间,有一条至关重要的“黄金水道”,它把亚洲和欧洲大陆分割开来,其中间部分是马尔马拉海,南端叫达达尼尔海峡,北端叫博斯普鲁斯海峡,总称黑海海峡。此“黄金水道”是黑海通向外界的咽喉要地,伊斯坦布尔就坐落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南端。从这里出发向北从海上直达黑海沿岸各国;向南接着地中海,从海上可通欧、亚、非三个大陆;站在伊斯坦布尔的高处向西望去,欧洲大陆近在咫尺;向东虽有帕米尔高原阻隔,但2000多年间丝绸之路上商贾不断往来,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使其成为洲际交通枢纽,而且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因其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又被称新罗马;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取得该城以后,因信奉伊斯兰教才开始叫伊斯坦布尔,从那时起一直是土耳其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现有40多座博物馆、20多座教堂、450多座清真寺。这些美丽的建筑本身及其收藏的大量文物,都是东西方交汇点的生动见证。在古代东方博物馆展有苏美尔人的头像、巴比伦人的瓦器、亚述人的浮雕等,这些都是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及小亚细亚地区各民族史前时期的文物。在市内西岸旧城区里,历代各帝国时期遗留下的石砌古堡、城垣、塔楼、渡槽随处可见。
     我们直接到达了市中心,按照游览日程最先要参观的是最为有名的蓝色清真寺。
蓝色清真寺又名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是伊斯兰世界最优秀的古典建筑师锡南的得意门生的代表作品,也
 
     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蓝色清真寺英文名字为Blue Mosque,始建于1609年,地址位于伊斯坦布尔旧城市中心,因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磁砖装饰故名。蓝色清真寺属阿拉伯风格的圆顶建筑,周围有六根尖塔,象征伊斯兰教六大信仰,蓝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建筑之一。
     据介绍,建造蓝色清真寺未使用一根铁钉,建筑结构严谨,外观造型独特,400年间历经数次大地震安然无恙。清真寺的260个小窗、2万多块蓝色磁砖、数百块地毯和众多阿拉伯书法艺术作品是该寺的重要看点。
     蓝色清真寺大圆顶直径达27.5米,另有4个较小圆顶,大圆小圆煞是好看;清真寺不可或缺的尖塔高43米,而且比一般清真寺多出一根;相传只有伊斯兰教圣城麦加的清真寺才能盖六根尖塔,蓝色清真寺在兴建时,建筑师听素檀何密一世“黄金的”的命令,没想到“黄金的”和“六根的”音很近,结果蓝色清真寺就逾矩有了六根尖塔。
     清真寺被包围在一片葱茏的树木中,6个高高耸立的尖塔分三排对称地立于长方形寺院的四角和中腰,主殿上是层次分明、大小不一的大圆顶,后院则是大小和形状都一样的小圆顶。白色的建筑与绿色的树林构成了一幅十分美丽的图案。寺院共有8个入口,分布于宽阔的院子的三个方位,使人们从其中的任一个方位都可以进入。
    由于是旅游最佳季节,各国的游客非常多,而以欧美人为最。大家按规定排队,顺序而进。进入伊斯兰教堂是有规矩的,游客一律不许穿鞋,进门时要将鞋脱下放入清真寺里提供的所料袋中保存,参观借宿后再取走。关于清真寺,我在十几年中先后参拜过新疆吐鲁番的苏公清真寺;乌鲁木齐的礼拜寺;马来西亚新都太子港的大清真寺,以及埃及开罗的大清真寺等等名寺,不过在西亚还没有朝拜过,今日特登其门观拜如此规模巨大的寺院,可谓欣喜而兴奋。
    沿廊柱前行,走过道道大门,左顾而右盼。脚下之路均由大理石铺就,进到内庭,里面粉红砾石、大理石或斑岩的大石柱之间以拱门相连接,拱顶着30个圆顶互联,环环相扣,美艳壮观且豪华气派。伊斯兰教的寺院内饰一般都比较简单,大多只有一排排的长椅,有些连地毯都没有铺,主台上也没有过多摆设,而且廊柱与墙壁的彩绘也比较朴素,相比佛教寺院和基督教的教堂大都显得简陋许多。但眼前的蓝色清真寺却不同寻常,不论室内的装饰、室外的建材一眼望去都令人惊诧,可谓超豪华极的壮观。仅洗礼的喷水池就占据了内庭的中心,四周是6根大理石石柱。中央圆顶通过角穹靠在4个突出的拱上,角穹则依次倚托在4个直径1.6米的、巨大的、圆型的、有凹槽的角柱上,4个半圆顶各占中央圆顶的一方,各个角边的小圆顶则构成了清真寺的底座。苏丹的画廊在左边角处,旁有阿赫迈特一世的忏悔室。
    蓝色清真寺因为该寺的墙壁自其高度的1/3以上都使用了一种土耳其瓷器名镇伊兹尼克烧制的、刻着丰富的花纹和图案、以白色为底的蓝彩釉贴瓷,共有21,043片。这些瓷片的蓝色使得整个清真寺内似乎都充满了蓝色,幽蓝莹莹、闪烁灼人、非常亮丽,所以人们亲切地谓之为蓝色清真寺。面对如此豪华精美的寺院我欣喜若狂,不断地举着相机拍照,又用摄像机连续拍摄,将最美的影像留下。因其兰色清真寺的名声过于响亮,故来此城观游的各国客人将该寺列为首选,无不以先睹为快,因此偌大的厅堂内游人乃比比皆是、熙熙攘攘。
    蓝色清真寺最原始的特征在于它那透光性能极强的260扇窗户。时间的推移,后人对原来色彩丰富的窗户进行了修缮,这么一来,室内的透光性得到了增强,但有人认为却失去了原来的神秘感,不过我感觉厅堂内仍然弥漫着一种迷人的色彩。
    蓝色清真寺的美景有四个最佳观赏点:第一是光线。穿过260个小窗的光线,溶入昏黄、呈圆形排列的玻璃灯光中,幻光明舞,像是个虚拟的空间。第二是21043片伊兹尼蓝磁砖,深沉、绚亮,可谓熠熠生辉。第三是地毯,寺内铺满了伊索匹亚的朝贡的地毯,宽大、厚重,色彩艳丽、图案对称、工艺上乘而举世罕见。
    第四是阿拉伯书法艺术。支撑大圆顶的4根大柱直径5公尺,槽纹明显,柱头的蓝底金字阿拉伯文,和挂在柱身的黑底金字阿拉伯文,像精美的艺术花纹。
    伊斯坦堡市被拥有四百五十座清真寺的圆顶和尖塔所迷乱,但其中最负盛名的非蓝色清真寺莫属。据说,苏丹阿梅特一世(1603~1617年在位)一心想和查士丁尼大帝别苗头,作为自己的竞争目标,遂于1606~1616年完成了举世无双的六支传音筒,即伊斯兰教的传音尖塔,其造型典雅在白云蓝天的衬托下,益发显得庄严巍峨。在这面积广达四千六百平方公尺的殿堂里,可同时容纳五千名穆斯林做祈祷,两百六十个大小不同的窗子,五颜六色的玻璃镶嵌着美丽的图案。殿堂全部用大理石建造,内壁镶有蓝色磁砖,使整个内殿蓝光熠熠。地上铺满大大小小的地毯供穆斯林们在这里伏地祷告,气份庄严肃穆,加上四处都泛着一层隐隐的蓝光,使人彷佛置身于真主阿拉的温暖怀抱里。只是因为时间的因素,我们的参观不可能百分百的全方位,但是兰色清真寺的壮观、宏大、绚丽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伊斯坦布尔在其存在的历史之中曾拥有过很多个不同的名字,这些名字都是受该市统治者的文化、语言和宗教所影响。而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和士坦堡这些旧名现时仍然是某些国家活跃使用的名称。除这些名字之外,伊斯坦布尔亦曾被称为“新罗马”或“第二罗马”,因为罗马帝国君主君士坦丁大帝在古代希腊殖民地拜占庭城建立了罗马帝国的纯正基督教首都,以抗衡仍有大量异教徒充斥的罗马城。 伊斯坦布尔亦别名“七座山丘的城市”,因为该市的老城是由君士坦丁建于七座山丘上,以与罗马的七座山丘相映衬。这七座山丘在市徽内以七座清真寺代表,每座山上一座。我们游览的下一个景区就是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岸的一处山。此山不高,也就海拔100多米,但能眺望海峡和一半的伊斯坦布尔风光。我们站在高处透过漂亮奇异的松树欣赏脚下新老建筑:整齐的楼房、错落的中世纪建筑和红色的房顶,还有长长的隐没与强光下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前面的石子路两旁是绿色的植被与艳丽的花朵,各色衣裙的游人或全家聚餐,或三三两两踱步缓行,儿童嬉笑追着,少女彩巾飘洒,尽享秋日之佳时…….
    据传,当年君士坦丁堡被攻陷之时,城内几无人烟,穆罕默德二世从其他被征服的地区如伯罗奔尼撒半岛、萨洛尼卡和希腊诸岛上迁来居民,将圣索菲亚大教堂和其他拜占庭建筑改为清真寺。稍后苏丹又建立托普卡珀宫,他还在金角湾顶端建造埃干普清真寺,在圣使徒长方形教堂旧址上建造法蒂玛清真寺。1457年,奥斯曼帝国都城从阿德里安堡迁至此城。
    穆罕默德二世之后,伊斯坦布尔经历了长期的和平发展,中间只受到地震、火灾和流行病等自然灾害的破坏。历代苏丹和大臣致力于建造喷泉、清真寺、宫殿和慈善基金会等,城市外观完全改变。土耳其建筑物的兴建在苏莱曼一世在位时达到最辉煌的阶段。我们随后去托普卡珀宫参观,在路上我看到了这座美丽城市的两面,一面是碧波荡漾的蓝蓝的海水伴着海风,缓缓地冲击着大理石的基岸;一面是一道道古老厚重的城墙矗立在不远处的老城边,这应该就是古老与现代相交汇吧!
    伊斯坦布尔的古迹很多,而古老的城墙和双层石磊的饮水渡槽就是伴随沿海大道的景观之一。饮水渡槽高大、壮观,远看近观都很气派,渡槽上下二层高度30余米,每层都建成多拱形的,平平的水槽面一直伸到老城区。尤其是下层的几个门洞,像巍峨的城门,所有的汽车都需从拱门下通过,谁望见它们都会赞叹不已,这些古建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文化遗产,受到全世界人们的保护。
    来到托普卡珀宫正值上午,天气微晴,有大朵的云朵浮于天空。皇宫的大门有二道,均为大理石建造高达气派,上面雕刻着一些浮雕。主道很长两旁是整齐的梧桐树,它们遮蔽着上面的天空,四外是宽阔的草坪,整齐而干净。我们顺着人流依次参观各个宫殿,每座宫殿都是对称型的,而且还有相当面积的小广场与草坪。整个宫殿植被茂密、花草莹莹,如同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如此便与限载植被的北京的故宫形成鲜明对比。
    托普卡珀宫建于1478年。这里除了收藏着土耳其历史上许多珍贵文物和文献以外,还收藏着1.7万多件中国古瓷器,上至唐宋,下至明清,就收藏的中国艺术品来讲仅次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德累斯顿艺术博物馆,为世界第三位?;使谀母龉叶际侵氐悖匀皇枪壅咧?。我们先排队观赏了宫里的艺术精品展,展品有许多金银制作的高档首饰,还有历代皇室所使用过的各种刀剑、甲胄、盾牌等,均制作上乘、精细,造型美观而富有民族性。除此大量的珠宝、钻石、翡翠、珍珠等是必不可少的,工艺品是可以表现一个国家的手工艺水平的,也体现出本民族的智慧。之后我们浏览于宫内的各大宫阙,欣赏着一座座飞檐金顶、庄严肃穆的奥斯曼帝国的殿堂、以及里面的绘画和历代皇室的服饰,有许多可谓是精湛难觅的真品。步行于宫内,有阳光穿过林隙洒于树木、花朵间,使得植被更加葱郁、娇媚,而游人伴随着阳光漫步也越发精神愉悦。其有坐饮咖啡者,亦有仰观云天者,草木齐而蔚秀、桐柏森而峥嵘…….
    我们来到皇宫后面的观景台,有欧式的亭楼与漂亮围栏。此处濒临悬崖,临空百米,正好可以俯视不远处那宽阔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此时空中多云,云列缺处有光芒射出直至水面,百舸争流的海峡内巨轮穿梭,往返频频。立于崖际观望良久,正所谓:目极所处,心旷神怡,心胸阔而景无穷。故叹谓之:登高临远,目极鸟归云,感我远怀无极,嗟乎,水流三千而入海!
    托普卡珀宫既不同于东方宫殿(北京故宫、拉萨布达拉宫、泰王宫等)的宽大、对称、气派,又有别于欧式宫殿的连体建筑、植被稀少的特点,而是一座典型的融东西方于一体的,又带有伊斯兰风格的皇宫。
    伊斯坦布尔还有一个重要的大景区,就是贯穿全城的连接地中海与黑海的重要通道——博斯普鲁斯海峡。也正是因为这个海峡所以才将伊斯坦布尔分割为亚洲和欧洲二部分。次日上午,我们便游览了这个极其有名的海峡。
是日,阳光明媚,风和日丽,蔚蓝的天空上只有不多的几朵白云,正是乘船出海的最佳时日。天气对于旅游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观海。天晴则水蓝,天阴则海暗,且放眼望去海天之际昏暗滚滚,大有世界末日来临之感,而晴日则正相反。我们在一处码头上船,真好,偌大的游船仅有我们一行十几个人,真是太惬意了。这里的游船一般都是游艇,外表多白色,尖头、翘首、双层,并带有宽大的茶色玻璃窗,内有一排排的较高档的座椅,二层有很别致的观景台。船出航入水中流,左右时有多艘华美的游艇伴随,又有彩色游船迎面驶来,劈波斩浪、俊傲壮美。博斯普鲁斯海峡又称伊斯坦布尔海峡,是沟通黑海和马尔马拉海的一条狭窄水道,与达达尼尔海峡和马尔马拉海一起组成土耳其海峡,并将土耳其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隔开的海峡。全长30公里。北面入??谧羁泶?.7公里,奥斯曼帝国鲁梅利希萨勒和阿纳多卢费内里两城堡间最窄仅宽750公尺。其深度36.5~124米不等。海峡中央有一股由黑海流向马尔马拉海的急流,水面底下又有一股逆流把含盐的海水从马尔马拉海带到黑海。因鱼群季节性地通过海峡往返黑海,故渔业颇盛。博斯普鲁斯海峡是沟通欧亚两洲的交通要道,也是黑海沿岸国家出外海的第一道关口。由于两洲各国间的商贸等各种交往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断增多,它的地理位置尤具战略意义。公元前5世纪的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率领军队西侵欧洲时,曾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上建造了一座浮桥。东罗马帝国时期十字军东征时,曾乘船渡过这里,直逼耶路撒冷。
    据史书记载,1841和1871年,土耳其曾先后制定了通过海峡的商船和军舰的管理条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英、法等国曾达成一项秘密交易:如果它们在战争中取胜,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海峡两岸的大片土地,以及这两个海峡之间的马尔马拉海中的岛屿将归俄国。交换条件之一是英、法的船舰可以自由通过海峡。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列宁宣布废除这一秘密条约。如今,海峡两岸的土地主权均属土耳其。通过这个海峡的船只,按照1936年在瑞士蒙特罗签订的《关于海峡制度公约》的规定行驶。目前在海峡南端的最窄处,飞架着世界第四大吊桥、欧洲第一大吊桥──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它气势雄伟,横跨在海峡西岸的奥尔塔科伊和东岸的贝伊勒尔之间,连接着欧、亚大陆。大桥于1970年动工兴建,1973年建成。整座桥长1560米,桥面宽33米,可同时并行6辆汽车,桥身高出水面64米,跨越水面1074米,两端引桥分别为255米和231米。桥的两端各有一呈“门”字形的高达165米的桥塔,位于东岸的重5万吨,西岸的重6万吨,桥塔的牵引力达15400吨。大桥水中没有桥墩,整个桥身以两根巨大的钢索牵引,支撑着整个桥面,每根钢索由11300根5毫米的钢丝拧成。整座大桥宛若一条长虹飞架在海峡两岸,沟通了欧亚两洲的交通和运输,方便了两洲人民间的交流。海峡两岸分属欧亚两洲,但均为伊斯坦布尔市,景色也十分相似。
    我们的游船先是中流逆行,迎地中海之柔风,缓缓行进。沐浴秋光凭栏眺望,两岸之秀色尽收眼底:草坪、树丛,片片翠绿,高矮不等的树木与层层的山峦相伴;宫殿、高楼、古堡、别墅、小屋,点缀着片片朱红。以碧海为底,蓝天白云为衬,丽日下的海景与城市风光相融,壮景之中秀出妩媚,巍峨之间平添峻峭。但见:山翠绕云、容态百逞,明媚高彰、风散凌云,一幅幅美丽绝伦的风景画一一展现,且有移步一景、层层推演之势,绝对的令人目不暇接、耳不闻听。最为精美的是古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遗留下来的王宫,大理石的墙面熠熠生辉,巍峨壮丽地傍水耸立,古堡残垣矗立岸边、山巅时隐时现。在海峡的中段,两岸各有一个14-15世纪的古堡,像一对威武的雄狮,昂首挺立。海峡的自然风光与历史古迹相映成辉,形成了最佳的人文与自然景观的结合,难怪博斯普鲁斯海峡成为土耳其的著名旅游景区之一。一路上我不住地拍照、拍摄,尽可能多地将这些绝世美景留于掌中。尤其在船行至博斯普鲁斯大桥附近,我们更是相互拍摄,与大桥为伴可是来访者的最大心愿之一呀!乘船坐观是游览中最为惬意的事,既可以边品名茶、咖啡悠然自得,又能手持相机一路浏览,即少却了游时的匆忙,又增添了玩家的情趣。
    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游览大约半日,是整个土耳其游览中最为耀眼的景区,绝对的使人欣欣然。
    伊斯坦布尔著名景观除托普卡匹皇宫,苏雷曼尼亚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蓝色清真寺外,还有考古博物馆,卡里耶博物馆,多马巴切皇宫和地下宫殿,只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无法一一光顾,不过留下些小遗憾也不是坏事,也好增加再次光顾的理由。
    下午,我们逛了伊斯坦布尔著名的步行街,体会了一次在西亚的大都市里喧嚣与拥挤。由于该市有1400多万人口,在两旁高楼大厦的夹峙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始终伴随着我们的左右,用摹肩接蹱来形容这次逛街是绝对不为过的。
     夕阳时我们再次来到海边,于博斯普鲁斯海岸边眺望,看见了对岸的窗户在落日馀辉的映照下射出的点点桔红。我似乎深深地理解了若干世纪前的人们为何选择了这样一个非凡的地方,也会由衷地感叹伊斯坦布尔无愧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此时太阳西陲,金轮浴海、闪烁莹煌,巨大的海面被落日照射得橙红微紫、波光灿灿。真没想到我的土耳其之行收获颇丰,也不曾想到土耳其的山川、河流、海滨以及他们的人民如此的美丽。
     再见了伊斯坦布尔,再见了美丽的土耳其,或许在将来的某日我会再来,重温这些曾经给我带来欢愉的地方!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我不是周至的过客

下一篇: 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