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在九零八二十七年的岁月
来源:作者:908QQ群时间:2014-08-13热度:0次
由于工作的关系,1987年5月初,我携全家从吉林省四平市来到陕西省延安市进入了九零八大队这个大家庭。革命圣地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了将近13年的地方,巍巍宝塔、南泥湾,我魂牵梦绕向往的地方,如今终于梦想成真了。
908大队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质部队92支队908大队,集体转业原地保留下来的。大队所在地位于延安市北关,离小学、粮站、医院也都不远,生活环境还是不错。
我来了以后被分配到了综合分队,分队大部分人员已经出队。我就留在了《吧吓彩当水源地详细勘察报告》报告组帮忙,后半年又协助大队总工高连荣编制《沟岔水源地详细勘察设计》。在这段日子里,我对队上的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他们的工作流程、西北这个区域的工作习惯等有了初步了解;对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也基本有了了解,为自己融入这个大家庭奠定了基础。
1988年,队上重新调整,成立了一分队、二分队、物测分队及长观站。我被安排在二分队,桑世国任分队长,付国章任技术负责,承担《沟岔水源地详细勘察》的勘探工作。地面测绘工作由兰州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中心承担。三月中旬,车队满载分队的全部人员及机械设备浩浩荡荡地开进了神木县尔林兔镇。我是首次进入沙漠深处,第一次领略沙漠的壮丽风貌,既激动又感到新鲜。我在赵如新任组长的抽水组工作,承担已经竣工钻孔的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工作,延续10天时间。非稳定流抽水是我过去没有接触过的,故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收队后开始投入《沟岔水源地详细勘察报告》的编写工作,这是我来到新单位参与编写提交的第一份报告。
翌年10月份,整个大队搬到了临潼这个旅游名城,其因城东、西各有临河、潼河二水围绕而得名。12月25—27日,《沟岔水源地详细勘察报告》在临潼祉园饭店参加评审,经水勘院和陕西省储量委员会审查通过并获得了地矿部地质勘查成果三等奖。
90年初,副队长庞国治牵头承揽了泾阳县土地局的土地调查任务,集结了队上各方面的技术人员投入了这项工作。
野外调查工作是一人一摊、一村一村向下传开展的,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玉米长高了以后,也到了夏天最热的时候,钻进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里,立刻大汗淋漓,胳膊肩膀被玉米叶子划得火辣辣地疼。条件稍差的村子,晚上蚊子大肆猖獗,我们被叮咬得满身都是包,彻夜难眠。
由于在89年提交的《沟岔水源地详勘》中设计了建地下水均衡试验场,大队便在神木县大保当乡西约5公里处征得10亩荒沙地,修了围墙,盖了一排10间平板房,给长观站在野外安了一个家。瑶镇住了两个队上的正式职工,专门观测宫泊沟、圪丑沟及秃尾河的流量。分散在榆林、神木及府谷的地下水位观测和河、泉流量的观测都就地委托给了当地农民。
我于91年接任了长观站技术负责一职,3月初,一辆吉普车把我们几个人送到了大保当这个“家”。一座孤伶伶的院落隐掩在沙丘中间,新修的榆林到神木的柏油公路从门前经过,改变了这里的交通条件。院子里地上满是黄砂,中央还有一个大砂坑,一个破帆布搭盖的棚子里放着一些汽油桶。屋子里也全是灰尘和黄砂,心中不觉涌出了一股酸楚。这里晚上没有电,靠一个小汽油发电机解决照明问题,电视接收不到信号。到大保当赶集买个东西,有10里之遥,步行要走一个多小时,骑自行车也得出一身臭汗。
每年6月份以前,这里正是刮风的日子,只刮得飞砂走石天昏地暗。一般都是中午开始起风,直刮到后半夜才能停止。床上、桌子上、地上到处都是砂,人的耳朵眼儿里、嘴里也都灌了砂子。在这种一片荒凉,大风肆孽的环境中长期生活,人都变成了傻子、呆子。沙漠里的夏天和秋天,也有花香与鸟语,只是太短暂了。11月初已经是寒风凛冽一派冬天的景象了,人们都圈缩在家里,坐在烧得滚烫的炕上喝茶闲聊。
98年9月份撤消了尔林兔试验场,年底又撤消了区域上的全部观测点,终结了大队在榆林地区坚持了多年的水动态长期观察工作。
2000年8月18日,与渭南第二水文队合作的黄河中游岩土侵蚀调查组一行4人,乘坐由郝吉利驾驶的2020北京吉普车由临潼在纷纷的细雨中启程了。
大队承担的任务是大理河流域。陕北气候干燥少雨,由于车辆的长期碾压,土路路面表层是一层厚厚的浮土,汽车一过,立即腾起滚滚烟尘,连路都看不清了。这种帆布蓬的汽车,封闭不好,尘土从缝隙中灌进车厢里,车上的人个个都象庙里的泥像一样,灰头土脸,回到住处能洗下半盆泥水。
靖边县、横山县境内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除了长庆油田在这里开采以外,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以各种名目进行开采,多数是私人在那里经营。真是处处见井架,时时机器声。
10月29日,历经2个多月的野外艰苦努力,顺利地完成了大理河流域的调查任务,在这碧空万里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踏上了归途。
2001年出队更晚,竟拖到了9月下旬。这次承担了秃尾河和延河流域的调查任务。秃尾河彩兔沟大桥上游,是多年工作过比较熟悉的地方,下游就比较生疏了,高家堡到河口从未去过。秃尾河近河口段,河谷呈狭谷,两岸陡峭,谷底狭窄,无路可以通过。古称神木第一堡的高家堡位于秃尾河中游河畔,堡墙还是完好无损的,堡子里多数还是过去保留下来的建筑,没有高楼大厦。另外还残存有更古老的房子,那门窗上的精美镂花及房脊屋檐上的浮雕足见其年代久远,现已破败不堪,摇摇欲坠。上游的瑶镇,曾经也热闹过,如今从锦界到中鸡新修的柏油路从北面1里地以外的地方通过,少了些喧嚣,街上冷清了许多。
2002年8月8日到渭南第二水文队编写报告,我们这一组负责写第三章《岩土侵蚀现状与规律》,9月15日结束编写工作返回临潼。
年底我的退休申请批下来了,我退休啦!
2006年由于大队技术干部人数不能满足承担任务的需要,我被返聘到队里上了班。
2月中旬刚到,天气就显现了春天的暖意,外面走上一遭还出汗呢。20日我正式开始了在大队打工的生活,在一楼和小郭一个办公室。春天的一场大雪,给空气增添了湿润,也带来了寒冷,厚厚的冬衣又重新穿在了身上,一冬天都没有穿过的棉鞋也穿在了脚上。3月份的天气时冷时热,热时穿衬衣,冷了还需要穿毛衣。
4月10日,我同张戈、蒋历群3人乘坐地调所由郝吉利驾驶的三菱车,早上7点钟由办公楼前出发,前往野外工地——榆林,下午4点到达。11日天突降大雪,俨然是冬天又回来了。
钻机还未到达,我和蒋历群带着小王、小申及小张在色草湾水源地开展地面测绘。蒋历群拿图,我记录,配合得还算默契。17日跑了有20多公里,这天风刮得很大,好在是顺风走,还未感到有多么困难。走到青云沟沟口三岔湾附近,天已经黑了下来,风仍然很大。21日也是个大风天,中午我们躲在路边一家商店旁边吃完带来的蛋糕和鲜牛奶,折向北走,变成了迎风而上,行走十分困难。小蒋半开玩笑地喊:“王工,赶快抱住树,别把你刮跑了?!狈绱灯鸬纳白哟蛟诹成匣鹄崩钡靥?,尘土迷得人睁不开眼睛?!盎匕桑「刹怀蛇?!”还是蒋历群的声音。
钻机陆续开始施工,其它技术人员的地面测绘工作尚未结束,我和小蒋便暂停手头的工作,去定孔、看岩心、作抽水试验。
8月份结束了野外工作返回临潼转入了内业,来年4月份我独自提交了色草弯水源地的最终报告,结束了在队上的工作,回归到了清闲的退休生活。
用青春普写找水篇章
献子孙再创地质辉煌
作者:王春发 单位:陕西地矿908地质队 联系电话:13008409311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