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蛙声嘶鸣的村庄

来源:作者:朱玉富时间:2014-08-17热度:0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出生在农村,也是听着蛙声长大的。每当夏季来临,听到荷塘、水库和小河里那有节奏的蛙鸣,儿时在山村田野里听蛙鸣声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
  每逢春夏季节,不论是晨曦初露的清晨,还是晚霞似虹的傍晚,尤其是雨后之夜,在山村的田园里、池塘边,不时可以看到一双双、一个个青蛙瞪着眼,鼓着皮囊,一簇簇,一群群,喧呼着,爬行着,跳跃着,边爬边叫,边叫边跳,陆续从四面八方聚集过来,发出咕咕咯咯的鸣叫声,演奏着一曲曲田园丰收的乐音。它们先是一声独唱,仿佛一缕轻烟,悠悠冉冉,随风飘荡;接着就有数只甚至数十只青蛙接声应唱,此起彼和,彼起此应,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它们倾心呼唤,竭力歌唱,你方唱罢他方登场,独唱变成大合唱,旷野成为大剧场,情趣盎然。咕咕咯咯的蛙声又是求偶之声、觅友之乐。它们以美妙的歌喉吸引异性,一如人们用对歌、抛绣球等形式求偶。它们大多相拥而歌,跳跃而鸣 ,竭力鼓吹。其声时而稀疏似古刹晨钟,时而繁密如暴雨骤至,时而舒缓若小河淌水,时而激越像春江潮涌。不论幽谷、溪涧、池塘或田野都成了它们联欢、联姻的大舞台。人们闻声驻足,听之入迷,沉浸在这美妙的蛙声之中。人类与蛙类达到了高度的和谐,极致的情思,其乐融融。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都知道,但凡有水的地方就有蛙声。蛙声与乡村是不可分割的。那是一种标志,有水,有人烟,有生态萦绕。那是一种只属于乡下的特有,有天生的淳朴,淳朴到可以叫人充耳不闻,忘却它的存在。它不像蝉鸣,整个夏天昏天黑地的聒噪,尖锐地缠绕在树梢上,放肆而不懂得节制。
  童年时代,我们村子周围都是清一色的农田。农田多,青蛙也多。顺着田埂或沟渠走去,一定能惊动起一路青蛙。它们弹簧一样弹跳开去,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落入周围的草丛或者水塘里,发出“扑通”的声响,疾如流星,快如弓箭。有时定睛细看,偶尔会在绿色的草丛中发现它们的行踪,凸着两只亮亮的大眼睛,聚精会神,不及走近,已经跳开。或者,在你走过之后,有一两只调皮地以水草为掩护露出小半个脑袋查看动静,不怕人,和你屏气凝神对视许久。你终于走去,它们又恢复成往日的活泼。
  青蛙多,田里的害虫就少。所以,声声蛙鸣中听出的是慰藉。那时庄稼很少有灾害的,一年到头,喷雾器也背不了一两次,所有捉虫的任务放心地交给青蛙们。炎炎夏日,每逢黄昏时分,村落间飘起袅袅炊烟,放眼望去,朦胧的雾气低低地升起,逐渐变暗的草丛中又响起不知疲倦的蛙声,嘹亮宏阔,或远或近;粗犷清越,或高或低,是纯粹的乡村歌手在尽情为季节和这块土地的丰饶吟唱。晚饭后,星星当空,流萤飞舞,村里的老老少少聚在院门口。坐在板凳凉席谈天说地,老人们光着脊梁,拿把蒲扇,孩子们那上一张狗皮褥子或凉席。男人们吸出红红的烟头,人堆里就有天南地北的传奇,有张家长李家短的闲扯,有某个调皮的小青年从别人那里听来的黄段子。女人们也闲聊,大多围绕生计,东家长西家短。有孩子吵着母亲讲故事,有了就讲,没有故事也不要紧,藏虎眼也是一种娱乐。
  岁月如履,改变的是物质,不变的是回忆。现在,我也从山村搬到了城镇,那昔日的热闹、美妙动听的蛙声逐渐稀疏甚至消失了。随着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块块良田上建了高楼大厦,青蛙失去了栖息的空间;工厂里机械的隆隆声,汽车喇叭的鸣叫声,扰乱了青蛙的生活环境;再者,某些不法经营者受利益的驱使,卖蛙买蛙频繁;一些“美食家”亦以青蛙大饱口福,导致乡村捕蛙成风,青蛙数量锐减,这是对生态的破坏,是环境保护对我们提出来的严肃课题,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如果我们既身居喧嚣闹市又能常聆一声声悦耳醉人的蛙鸣声,人蛙和谐相处,这才是一种令人陶醉的人间天堂的美妙。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想当警察

下一篇: 蔡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