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沱河岸边走出的作家
来源:作者:孙侠时间:2014-08-24热度:0次
建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早在二十年前,建树就在乡镇从事专职新闻报道工作,是永城老资格的通讯员了。他每次来城里送稿,都是骑一辆半旧的自行车。把要送出的稿子处理完毕,我们几个通讯员就要坐坐,交流交流写稿体会,久而久之,我们就成了好朋友了。
建树很勤奋,也很能吃苦。早在1988年,商丘日报社举办通讯员培训班时,建树家庭贫困,为了节省路费,只身骑着自行车到商丘参加学习培训,一时传遍了商丘新闻界。还有一件事令他刻骨铭心,1988年1月23日的《商丘日报》发表了他的新闻稿件,虽然连标点符号在内才31个字,稿酬仅仅一块钱,但那可是他的处女作。从此以后,他像着了魔似的一发而不可收,《河南农民报》、《河南日报》、《中国人口报》、河南电台等媒体,陆续刊发、采用了他的不少稿件,1990年他写的新闻稿件被省记协评为“河南省好新闻二等奖”。后来他被乡镇领导聘请任专职通讯员。
建树常年坚持在农村一线采写新闻通讯,每年的新闻发稿量在全市的新闻通讯员队伍中均居前列。因此,他年年受到市委和宣传部门的表彰,获奖证书拿得最多,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建树为人低调,一直潜心创作,在从事新闻通讯写作的同时也尝试着写一些文学作品。直到前几年他的文学作品《想起李准》在《商丘日报》上发表,令不少熟悉他的朋友大吃一惊:没想到这家伙竟有把刷子!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贝邮挛难Т醋鞯娜硕贾溃茉谑〖侗戏⒈硪黄难ё髌?,是何等不易!从新闻到文学的转型,建树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日积月累的新闻写作为他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功底,加上心中时常浮现的文学梦想成为他创作的不竭动力。
十年磨一剑。2013年对于张建树来说,是一个文学的丰收之年。这一年,《京九晚报》、《商丘日报》、《河南日报农村版》、《大河报》等报纸的文学副刊,不断发表他创作的散文作品。一位曾编发过他多篇散文的省报文艺副刊的编辑,这样评价张建树的文学作品:生活气息浓郁,语言生动诙谐,读后耐人寻味。2013年底,张建树经永城市作协、商丘市作协推荐,被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作家。日前,从北京又传来好消息,建树又被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这次在全国仅吸收37位会员,河南省仅此一人。
建树成为作家后,仍像过去一样,时常到我办公室坐坐,谈生活,谈文学,也谈社会人生。他的谈话犹如他的作品,既熟悉又亲切,就像昨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那场景让人回味无穷,乐此不疲,陶醉其中。我很高兴有这样一位乡土作家朋友,期待他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创作出更多精彩的文学作品。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