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版纳过春节
来源:作者:张建树时间:2014-09-10热度:0次
那年秋收完毕,中原大地已有丝丝凉意,我和妻子、儿子匆匆踏上赶赴云南西双版纳的征程,盼望着与居住在哈尼山寨的岳父一家人团圆。经过一星期的长途跋涉,中午时分到达西双版纳首府——景洪市。下车四处眺望,漫山遍野间桃花盛开春意正浓,街道与上次来版纳时相比觉得更干净了,路面更宽阔了,两旁的楼房也长高了许多。一群群身着五颜六色短裙、头戴斗笠的各族妇女,一边用不同的语言叫卖,一边用诧异的目光看着我们,仿佛发现了天外客似的。我深深意识到这是北方的装束风格惹的祸,本地人和外地人,就像头上贴了封签一样,一眼就能看得出来。走出版纳车站,绕过一片清清的河水,穿过一段香蕉林,原始森林脚下的那个弹丸竹楼寨子,确切地讲,只有三户人家的名叫石头寨的村子,就是妻子的家乡。
石头寨的居住主人都是哈尼族人,外人都叫哈尼寨。哈尼寨环境优雅,旁边山涧内流水咆哮,昼夜不息,像一位哈尼老人动情地唱着山歌;仰望山顶,树木葱郁,原始的参天长树悬在半空中,像少女张开臂膀迎接八方来客。山势雄伟,挺拔险峻;放眼山下,香蕉串串,梨花飘香,红花白花蓝花争相怒放,处处是花的海洋、花的王国;侧耳细听,猿鸣阵阵,虎啸鸟欢。寨后便是莽莽森林,遮天蔽日,神秘莫测。附近分布着许多小寨子,住着傣、汉、瓦、苗等20多个民族。有时一个寨子就是一个民族,他们虽然言语不通,但彼此之间相互尊重。
春节一天天逼近,寨子里却没有一家办年货的,放炮的也没有,没有一丝春节气氛。但是各家忙得不亦乐乎,不少人天天早出晚归,年轻人在地里打稻谷,老年人在山里或砍柴或放牛,身上都背有猎枪。他们吃住在外边,一般几天才回家一趟,寨子里很少见到人。妻子说,这里哈尼人和傣族人不过春节,哈尼人过阳历年和汉人过阴历年一样隆重,而傣族人过泼水节,一般在四月份,只有这里的汉族人才过年。细想这也不足为怪,这就是民族差异嘛,比如这里的摩梭人有走婚的习俗,谁也不笑话谁,要是我们汉族人这样,不叫人捣烂脊梁骨才怪呢!正月初一那天,我心里闷闷不乐,心想在北方,今天可是最热闹的时候,可在这寨子里像没事似的。岳母走过来拉着我的手用哈尼语告诉我,附近寨子的一家汉族朋友,听说我来自北方,让我们一起去过年。岳父抽着水烟袋,一边用黑布袋装着花生米,一边盛了一小壶自己煮的苞谷酒。我们带着这些礼品,说着笑着翻过一座山就来到那位汉人家。那里汉人过年也不放炮,也不像我们北方人起得早。早上不吃饭,这是他们的传统习惯。我看到过年的饭席上有鱼有肉有蛋,青菜更多,极其丰盛,一种菜放在一个铝盆里。端上来的没有水饺,只有干蒸的大米饭。少数民族有喝酒的习惯,岳父说他每月要喝四十多斤的苞米酒。吃饭时酒是必备之品,每人倒上一碗,放在眼前,但不像我们北方汉族人喝酒不放倒人不罢休。谁喝多少悉听尊便,没有人劝你喝。就连吃饭也一样,你吃完饭只要不停筷,主人只管给你加饭,直到你放下筷子说饱了,主人对你报以满意的一笑。他们的习惯是,客人吃得越多,主人越高兴。
淳朴的民风,厚道的版纳人,再一次让我怦然心动,我默默自语:版纳,我还会再来的。
?。ê幽鲜∮莱鞘形汗げ空沤ㄊ?5896947311 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