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站在许世友将军墓前,犹如面对一座巍峨的大山,一种崇高的敬意油然而生——
在我青年的时候,就在民间听过无数关于将军的传奇故事:什么神枪手呀、什么飞檐走壁呀、什么虎将酒神呀、什么晚年靠飙车震动以减轻病痛呀……而且对于这些民间故事总是百听不厌。当时,在我的脑子里,就对将军打下了异常崇拜的烙印——将军就是战神??!
进而,在影视中又看到过将军的无数镜头:智勇双全、作战勇敢、忠于毛主席……但是,又总觉得这些影视作品是文学创作,而文学创作是允许和现实生活有一定差别的,反倒觉得没有民间所传颂的将军逸闻趣事更加引人入胜。
而此次,我是在将军故里亲眼观看、亲耳聆听了将军的传奇生平,对将军的敬仰骤然上升到新的高度。说真的,我是一直强忍着不可名状的泪水听完将军那传奇一生的叙事的。
为人在世,最难做到的莫过于“忠孝两全”,这是中国自古以来都难以逾越的鸿沟,是历代各个流派大家都难以解开的历史难题??墒牵庖荒烟?,却让将军给解开了——
先说“忠”: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曾7次参加敢死队,两次担任敢死队长,4次负伤,亲历指挥大战恶战无数,威名勇冠三军。听着将军戎马一生的故事,我似乎听到了战马的嘶鸣、刀枪的铿锵……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将军用忠诚和勇敢书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对于我们党和军队的缔造者毛主席,将军更是无比忠诚,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忠”!
再说“孝”:将军 14 岁那年,父亲撒手人间,在兵荒马乱、饿殍遍野的年代,母亲一人挑起生活重担,把将军兄妹八人抚养成人,许母一生勤苦,是将军终生的牵挂。因此,就有了将军三跪母亲的传世佳话——1932时,时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2师34团团长的将军随部队路过家乡新县。思母心切的将军,向红四方面军参谋长陈赓请一个晚上的假,想回家看望老母亲。得到批准后,到了家里,将军陪母亲说话到后半夜。天亮前临离开时,他扑通跪倒在地,向母亲瞌了三个头,口中喊道:“儿此去不知何年能归,希望娘保重身体。您老受儿一拜……”此乃一跪。1947 年,山东刚刚解放,就任山东兵团司令员的将军腾不出时间回家看望母亲,又特别思念母亲,就让大儿子许光回家接母亲到身边,当看到白发苍苍的老娘,将军怔呆了,喊了一声“娘”,便“扑通”一声跪在母亲面前,站在一旁的夫人田普和工作人员都被母子情感动得哭了!此乃二跪。本想留母亲在身边以尽孝道,可是,母亲在大城市住不惯,非要回老家去住,孝顺的将军也只好顺从母意。1958年,许世友借到大别山检查战备的机会向军委请假,回家探望年迈的老母。到了家门口,将军发现柴门紧闭,就猜到母亲肯定下地干活了。他没有惊动旁人,自己一个人沿着熟悉的小路寻找母亲。离家一里多地时,将军就远远看着母亲的身影,连忙放快了脚步。到了跟前,他发现母亲躬着腰,背上背着一捆柴禾,正气喘吁吁地往他这里走。将军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他接过母亲身上的柴禾,放到地上后,扑通一下跪在母亲面前,抓住母亲的手,边哭边大声喊道说:“娘,您的三伢子不孝?。 贝四巳?。而为了了结死后尽孝的夙愿,将军临终之前特向中央要求,死后实行棺葬。理由是自幼参加革命,报效生母不足。活着尽忠,死了尽孝,葬在老母坟边以尽孝道。根据将军的一生表现,中央最后批准了将军的要求,故就有了矗立在我们面前的将军墓。
当我站在将军墓前,我依稀听到将军对我说:孝敬父母,是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忠于党的基??;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忠于党是孝敬父母的升华,是孝道的最高境界!
上一篇:老街 小巷 人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