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有了远方,别丢了诗意

来源:作者:木风时间:2016-09-07热度:0

        

几个闷热的晚上醒来,秋意已浓,今日,即是白露。
  有人把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无所谓几候,无非提醒众生,夏已尽,天气转凉,所谓一叶便知天下秋。
  这个夏天,对我而言是个苦夏,各种琐碎,数次奔波,收获甚微,所幸的是,琐碎的平平安安,平安就是收获。
  闲暇之时,我喜欢读几页闲书,喝几杯清茶,写一些简单的文字,想一些力所能及的梦想,做一些切实可行的事,日子就这么过了,但是,不知为何,对于立春入秋总是极为敏感的。
  印象极深的贾岛用“一点新萤报秋信”,秋正是在“飞光千点”的诡秘曼舞中悄悄地来的,呼应它们的,是千百种虫感应清气,使足了力气的求偶声。暑气未尽,繁星镶天,树影斑驳,虫鸣鸟吟。初秋其实最有诗意,因为进入中秋,凉意四浸,万物开始收敛而带刑杀,就难听到欢愉的虫声了。
  文字不长,“立秋”的意境基本有了,中国文最擅长用文字意淫,淫山川风物以寄情,淫流水落花以托志。不过,朱伟先生①笔下的秋,不管是飞萤还是流水,今日活在都市里的人怕只有意淫才能感受到。
  夏末初秋,虫儿在树下草间嘶鸣,飞萤在暗夜里漂浮,树影阑珊,这些诗意如今大多都居住在乡间。有些回不去的故乡,也难得一见这样的秋夜了。被钢筋混泥土围困,在拥堵的道路上滞留,在刺鼻的尾气里喘息,哪有这些个诗情画意?
  诗意,离我们越来越远,现实里几乎寻他不见,对大自然的诸多美好描述,都是儿时在乡间的记忆片段。
  犹记得,儿时每逢中秋国庆,父亲都会带我们去乡里,一是回家探亲,再者他们惦记乡下还有那一亩三分地的花生和红薯。平日里都托亲戚照料,可每到假期,他们都要来乡下亲自忙碌。那年读三年级,父亲带我们几个去挖花生,我和姐姐在花生地里尽挑新嫩的花生,挖一个吃一个,以至于后来挑出了经验了,只要小手能压破的壳儿,都是味甘水嫩的。当年那些不值一提的琐事,如今想来,都有了别样的意味。
  忙碌的现代人大部分都忘记了甘甜的山泉、稻谷的清香,以及新鲜的泥土,人们匆匆忙忙奔向远方,把身前手后的诗意遗落在车轮下,或抛弃在酒桌中。今晨,趁着秋风静好,带上心情,去寻找属于心中的那份诗意。
                 
 ?。ū缸ⅲ褐煳?,曾为知青。1978年起担任《中国青年》记者,1983年起任《人民文学》编辑,1993年起任《爱乐》主编,1995年起至今任《三联生活周刊》主编。编著有大型古典音乐工具书《音乐圣经》,著有散文集《有关品质》)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新宁之行

下一篇: 含羞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