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诗集《大爱心语》出版

来源:作者:未知时间:2008-08-05热度:0

在疼痛中闪耀-评诗集《大爱心语》
范宗胜

  我一直认为这是个浮躁的时代。这个时代缺少反思,缺少怜悯,缺少真爱,缺少灵性,缺少感动…我们丢失了许多能打动人心的事物??墒牵?.12汶川地震后,在这本诗集中,我发现我的这些认为并非如此。
  这是一组在疼痛中写就的诗歌。“苦难的板块/在地壳的升腾和沉降的碰撞声中/骤然滑动/使生命的气息嘎然中断”(曾玉仿《祈福汶川》),“我们不要强忍着悲痛/…听罹难者最后一点力气的叮嘱”(章治萍《汶川十四行》)。这场灾难所产生的疼痛远远超过了灾难本身,它传递给每一个善良的人,“挂在枝头的青果在微风中晃动/抚住一个便能感到你的疼痛”(雨辰《青藤缠绕得岩石隐隐生痛》)。灾难和死亡震疼了全国人民的心,国土资源系统的诗人们在疼痛中用诗歌记录,不是记录灾难和死亡,而是用心灵深处的疼痛触摸汶川的疼痛,在这疼痛中呼唤并讴歌顽强:“张开双臂/撑起的是钢梁”(刘江《今夜,我们祈祷》)、“掩埋哭泣/一座座坟堆就是一粒粒种子/还会在阳光下破土生长”(窦贤《祈福书》),“诗歌要往哪里放/才是方向/泪水须往何处流/才是归宿”(常建世《汶川,诗歌疼痛的中心》),“掩埋这破碎的世界吧/用你两万年黑暗的黑色//然后醒来…”(高亚斌《写在地震的一天:夜》)。诗人们为诗歌注入了疼痛,诗歌的感染力再次得到证明。
  这是一组充满怜悯之心的诗歌。工业文明在为人类带来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也把钢筋水泥机械等这类物质的硬冷因子塞进了人的胸膛。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华丽的衣裳麻木的面孔,热闹的话语冷漠的心思。见怪不怪,处“乱”不惊,是当代人心理素质的主角,怜悯之心离我们越来越远。汶川地震让我们藏于心底的柔软神经开始苏醒。诗人该是最早苏醒过来的人,他们用心底生出的泪水濡染成诗歌——“我用这些失血而苍白的文字/怎能把那些飞散的灵魂一一祭奠”(木木鱼《罹难512》);“让我的诗歌对着灾情的天空/有了深情而不屈的眼睛”(杨玉贵《面对灾难,我们一起行动》)。尘子《我想把心跳塞进你的胸膛》,冯旭红《这一刻,我不掩饰自己的眼泪》,欧阳新献《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梅苑清风《孩子,我们回家》,紫藤《让我抱着你》,等等。从这些诗句和标题中,我们读到的是泪水,是怜悯之心的颤动,是爱的迸发和深切的倾诉。这是诗歌的意义,是诗性与人性的统一。
  这组诗歌闪耀着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但无论天灾还是人祸都没有让这个民族屈服,反而造就了她无畏的顽强精神?!盎钭牛焯旄咝税?这是震区的人给我说的”(喻红《让我与你同呼吸》),“上帝呀/请把我煎成一块薄饼,熬成一碗稀饭/投到汶川的界面,化作/希望、信心,还有力量”(高山松《汶川地震》),“让挺立着胸膛刚刚咽下眼泪的文字/不再徘徊和踌躇/让枝叶相依相连的树木麦子与草根/援手并肩地走过”(丁济民《历史的铭记》),“爱心在这个季节纷飞/勇敢的信念令废墟上的花朵羞愧…/同赴灾难,笑看风云/谁叫你我他是同时代的兄弟姐妹”(李爱民《废墟上的花朵》)。这些诗歌书写着一种精神,表达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被诗歌凸显出来,闪耀着光芒,并直指前方——建设新家园,重筑大未来。
  这部诗集也有让人遗憾的地方。一些诗歌中的新闻词和口号性语言太多,原本澎湃的激情因此显得空洞;国土资源人的独特视角和语言没有很好体现,特色不明显。
  但我仍然不得不感慨,国土资源作家们的血性和良知如此涌荡!“请让我把血管对接在你虚弱的脉搏上/…我希望我的血液/在劫后余生的汶川的血管里/生生不息”(刘将成《汶川!请让我的血液流进你的血管》)。大概唯有诗人,唯有懂得并深爱着每一寸土地的国土资源人,才会有如此嵌入骨肉的哽咽长叹和泣血祝福!

(编辑:作家网)